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绿色环保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2 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供新型绿色住宅的照明用电,并在阴雨天时可由交流电网补充的功能.从常州地区气象条件、光伏方阵的设计、控制系统和逆变系统的原理、选型及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必然的选择.在工业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结构住宅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融合设计研究,探索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钢结构住宅部品的融合形式,将太阳能光伏绿色发电技术作为建筑室内照明、空调和采暖等系统的重要电力补充.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融合技术应用,对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解决电力紧张局面,缓解环保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西藏地区的日照条件和环境,从设备成本、装机容量、补贴等三个方面优化了光伏系统建设成本.并分析了光伏系统的后期维护需求和实际工程应用.为高原强光照地区的光伏设备选型安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撑结构,光伏支架对系统的成本控制与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介绍了一种立柱双轴式太阳能光伏支架,可以调整采光面跟踪太阳的高度角与方位角变化.并计算结构所受主要载荷,针对其安装稳定性问题,对其关键部位进行校核分析,具体包括采光支架的线性静态结构分析、支撑管静态结构分析及支撑管曲屈分析.根据分析所得结果,进行相应优化设计.此外所介绍的先进设计方法,可以推广到现代普遍机械设计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原理,针对光伏设备和建筑结合途径进行了探讨,总结建筑围护结构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结合的两种形式,分析了其构成特点和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了提升单位建筑面积光伏使用效率,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利用PVsyst软件对建筑光伏组件应用中平面光伏组件和立面光伏组件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角度设计下光伏组件的太阳能光照辐射量和单位发电量,得到平面安装光伏组件最佳设计角度为方位角2°,倾斜角23°。立面安装光伏组件最佳方位角度为南偏西29°。最后对比最优设计角度与无角度设计光伏组件的光照辐射和发电量数据,发现最优角度设计能提高平面光伏组件6%的发电量,提高立面组件1%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7.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BIPV项目,合理利用有利于光伏发电的建筑空间,优化建材型组件布局设计、建造了光伏幕墙、阳光房、光伏隔热层。所发电就近并网,供大楼用电。根据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伏建筑一体化案例目前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在合理处理建筑设计与光伏系统设计之间相互限制的诸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建筑自身结构特点,分类使用一体化构件,采用分布式并网技术,使光伏发电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20 MW光伏发电系统与电气一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 MW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条件和需求,系统总体方案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式,光伏组件选用260 W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光伏阵列运行方式为固定式安装式,倾斜角为23°,逆变器为500 k W,光伏方阵的南北间距为5.2 m。对电气一次系统的接入电力系统、电气主接线和电气设备布置进行了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该系统的平均年上网电量为17 954 MW·h,年等效满负荷利用时间为896.4 h,容量系数为0.102,节能和环保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9.
面对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因其突出的优点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广.而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仅仅出现在少数示范建筑设计当中,推广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对建设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情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通过太阳能资源数据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首次提出了利用安装地点的太阳能资源实现光伏独立电站的优化设计及光伏并网电站发电量评估.同时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开辟了有效途径和技术解决路线.  相似文献   

11.
楼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有效提升楼顶天台利用,并具有为日常生活办公提供备用电源的作用。为规范此类小型发电系统的设计,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所设楼宇60 kW光伏发电系统为对象,基于地域太阳光照等气候条件下,着重分析了该光伏组件的串并联方案和阵列间距等安装方式和设计特征。研究发现,该楼宇光伏发电系统工作效率可达83.8%,但该系统也存在未有效考虑系统逆流等严重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PVSYST软件的基本功能,以一种家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为例,研究了利用PVSYST软件进行光伏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对仿真设计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VSYST软件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的方法,对缩短系统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河水院校园建筑特点和当地气象资料、太阳辐射等条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析了光伏发电工程系统原理,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筑及用电情况,设计20 MWp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系统方案为分块发电、集中并网,优选了系统设备,评估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阳能光伏发电的飞速发展,提出了在光伏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分别对光伏组件摆放和串并联,以及不同阵列间距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光伏系统中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及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阳能光伏发电的飞速发展,提出了在光伏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分别对光伏组件摆放和串并联,以及不同阵列间距的计算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光伏系统中影响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及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发电效益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 IPV)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太阳能辐射量是设计该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简易的太阳能光电板日辐射量的推算模型,并结合PVSYST软件实现了对系统发电量的计算,然后通过案例以斜面倾角分别为0°、15°、90°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推算的太阳能光电板日辐射量模拟值与实测数值吻合较好,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 IPV)系统发电效益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光电建筑一体化作为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的新型建筑形式,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笔者对面向生态环境的光电建筑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实际的建筑类型和特点,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屋顶花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安装.经实际运行,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生态化、光电建筑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起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为我国中部地区太阳能光伏建筑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影响的电力供需模型。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任一建筑密度,减小建筑容积率可提高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对任一特定建筑,存在某临界容积率,使得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大于需求侧电负荷。  相似文献   

19.
从聚光光伏系统的研究发展现状入手,首先介绍了各种聚光器系统的技术特点,同时分析了不同的聚光模块设计对聚光器的光学性能影响。重点针对传统型太阳能聚光器中存在的漏光问题,详细地讨论了适用于高效率聚光光伏系统的各个模块设计和材料的选型,并对今后的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技术进行展望。通过对太阳能聚光器设计方法的研究,旨在获得建立高聚光比和高聚光效率的聚光器理论模型,为聚光光伏系统的整体构架设计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光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