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甲醛检测装置,实现了甲醛吸收液与显色剂在芯片通道内的充分混合与反应,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甲醛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甲醛有很好的线性响应,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9。并将其应用于杭州市某单位新装修办公室、实验室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发现测定结果与国标酚试剂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线性斜率达0.95以上,相关系数R2=0.998,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细胞培养技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很大的进展,微流控技术的发展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尺寸和细胞的尺寸十分匹配,微流控芯片的诸多优势使之成为生物学技术极富吸引力的平台.其中,微流控技术最关键之处在于能够在相对空间和时间尺度对细胞的微环境进行调控.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在芯片上培养细胞的最新... 相似文献
7.
离心力驱动微流控芯片具有制作成本低、集成度高等优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微流体驱动技术,文中介绍了离心力驱动微流控芯片的驱动原理和加工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综述了离心式芯片在生物、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双重液滴在化学、医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中有广泛应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流控芯片在生成双重液滴上具有较大优越性,因此应用前景极为广泛.本文对微流控芯片上形成双重液滴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最近10年微流控芯片上金属离子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光学检测、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和其他检测方法.提出了微流控芯片在金属离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微流控芯片检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12.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法测定僵蚕中草酸铵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的种类及配比、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条件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优化选择了3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与3 mmol/L柠檬酸缓冲体系(p H 3.0),进样时间为10 s以及分离电压为2.0 k V作为本实验分离检测条件。草酸铵线性检测范围为2.0×10-5~1.1×10-3mol/L(r=0.997),检测限为2.0×10-5mol/L(S/N=3),RSD为1.4%,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该方法重现性较好,得到的结果较为满意,可作为检测僵蚕中草酸铵的一种新颖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柠檬酸和尿素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以此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性价比高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方法。Fe3+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具有猝灭效应,能够使碳量子点的荧光值减弱,结构中含有巯基的药物可以与Fe3+发生络合,从而使荧光值恢复。按照此种方法进行对药物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Fe3+溶液、同型半胱氨酸的三者混合体系在pH值为6、Fe3+溶液和碳量子点作用时间为10 min时荧光猝灭效果最佳,同型半胱氨酸再加入12 min后对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效应恢复最好,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2.5×10-4~2×10-3 mol/L范围内,与荧光值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 6)。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7.1%~103%,检出限为6.21μmol/L。相较于高效液相来说,该方法成本更低,更加简单可行,使用更为方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建立了基于Gamma灰度值的微流控纸芯片定量分析法,并用于检测半胱氨酸浓度。将其与现有的RGB均值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GB均值法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2.0%,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0.26%,y=82.333x+27.06,R2=0.998 6;Gamma灰度值法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1.0%,RSD最大为0.26%,y=77.976x+22.402,R2=0.999 4。RGB均值法数据处理简单,误差较Gamma灰度值法稍大。Gamma灰度值法较为复杂,但线性关系更好,在实际应用中均能满足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通过选择性实验发现Hg2+可诱导碳量子点荧光猝灭(off),而同型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对于Hg2+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竞争性结合使Hg2+由碳量子点表面解离,进而导致荧光恢复(on),基于Hg2+介导的关-开机理建立了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实验表明,c(同型半胱氨酸)=3~20μmol/L,碳量子点的荧光恢复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059 4x-19.647,相关系数为r=0.998 5,检测限为0.06μmol/L。该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有望用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药残留是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残快速检测通常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支持现场操作,作为仪器检测的补充手段,能有效提升农药残留超标“早发现”的能力。近年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纳米科学、3D打印、智能手机、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融合,使得农残检测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农药残留检测变得更加小型化、数字化、自动化、多功能化和系统化,满足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和多样化的检测场景。本文从检测平台智能化、检测方法智能化以及检测结果的读取及数据分析的智能化3个方面总结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智能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