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0 g栾树叶粉末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栾树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为因子,总多酚质量分数、总多酚得率为响应值,得到优化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液料比25∶1(m L∶g)、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200 W以及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栾树叶粗提物总多酚质量分数为61.26%、总多酚得率为3.41%。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栾树叶粗提物清除1,1-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高于BHT和Vc,IC_(50)值为103.78 mg/L;栾树叶粗提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与BHT相当,明显高于Vc。  相似文献   

2.
以10g栾树叶粉末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栾树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为因子,总多酚质量分数、总多酚得率为响应值,得到优化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2%、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200 W以及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栾树叶粗提物总多酚质量分数为61.26%、总多酚得率为3.41%。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栾树叶粗提物清除1,1-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高于BHT和Vc,IC50值为103.78 mg/L;栾树叶粗提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与BHT相当,明显高于Vc。  相似文献   

3.
以通过熵权法计算的毛菊苣浸膏得率、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毛菊苣总黄酮和总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时间35 min、料液比1∶50(g∶mL),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16.333%、总黄酮含量为17.977 mg·g-1、总多酚含量为9.150 mg·g-1,综合评分为14.998,与模型预测值(14.974)接近。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省时,适用于毛菊苣总黄酮和总多酚的提取,为毛菊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头花蓼的总黄酮和总多酚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头花蓼总黄酮和总多酚的综合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范围,再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影响综合得率的显著因素,最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通过考察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Fe3+的还原能力来评价头花蓼的抗氧化性活性。结果 影响综合得率的显著因素为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60W、超声温度58℃、超声时间38min、乙醇浓度40%、液料比25∶1(m L∶g),头花蓼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综合得率为68.79mg·g-1,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15%;当浓度为5mg·m L-1时,此工艺条件下头花蓼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66%、84.93%,总还原能力达到2.48。结论 采用基于PB实验设计和BBD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头花蓼总黄酮和总多酚提取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超声辅助提取白车轴草多酚工艺。先以白车轴草的茎、叶和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分别提取上述部位总多酚,并进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白车轴草的花中多酚含量最高。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超声辅助提取白车轴草花中多酚得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白车轴草花中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白车轴草花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8(g/m L),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43%。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 55%,与预测得率2. 51%相近,且相对标准偏差为1. 57%。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三种方法对竹屑多糖进行提取得率工艺研究。通过实验确定每种方法对竹屑多糖得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如下:水提法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15,温度85℃,提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竹屑多糖的得率可以达到2.278 mg·g~(-1);超声波提取法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20,时间30 min,温度65℃,功率为总超声功率的60%(即180 W),此条件下,竹屑多糖的得率可以达到1.484 mg·g~(-1);微波提取法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2,功率为700 W,时间为8 min,竹屑多糖的得率可以达到2.026 mg·g~(-1),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法提取地骨皮中多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地骨皮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质量分数为41%,硫酸铵与乙醇溶液质量比为13∶100(g/g),地骨皮与乙醇溶液质量比1∶20(g/g),超声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55℃,在此条件下地骨皮多酚得率为17.88 mg/g。分别以DPPH法、ABTS法、ORAC法、细胞内总谷胱甘肽含量和SOD活性评价地骨皮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地骨皮多酚对DPPH·和ABTS·的IC_(50)分别为20.00 mg/L和59.37 mg/L,对活性氧清除能力高于同浓度Trolox,对H_2O_2损伤的HSF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和SOD活性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及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秦艽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秦艽多酚提取工艺。选取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考察秦艽多酚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确定秦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1(g∶mL)、乙醇体积分数40%、超声时间50min、超声功率140W,在此条件下,秦艽多酚得率为1.012%。秦艽多酚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秦艽多酚和VC抑制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3.590μg·mL~(-1)和5.757μg·mL~(-1);秦艽多酚和VC抑制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275μg·mL~(-1)和3.419μg·mL~(-1)。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药对生-炒酸枣仁中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以总黄酮及总皂苷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药对生-炒酸枣仁中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后该药对总黄酮及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固比20mL·g~(-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min,总皂苷得率为(6.29±0.06)%,总黄酮得率为(2.48±0.03)%。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药对生-炒酸枣仁的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马齿苋为原料,选取超声波辅助法对其中的总酚进行提取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料液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实验表明:超声时间为114 min,提取温度为66℃,料液比为1∶28(g/mL),乙醇体积分数为34%时,多酚得率最高,为44.02%。  相似文献   

1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油茶叶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较优条件下提取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多糖闪式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81℃,提取时间75 s,此条件下,油茶叶多糖得率为8.43%.油茶叶多糖对DPPH·、·ABTS+、OH·都有很强的清除能...  相似文献   

12.
印楝叶多酚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福林-肖卡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在750 nm波长测定印楝叶中多酚含量。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响应变量以及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印楝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体外实验评价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印楝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7℃,提取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50%;响应变量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印楝叶中多酚提取得率平均为3.12%,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相同浓度下印楝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强于Vc,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4.6 mg/L,低于Vc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9.8 mg/L。清除羟自由基(·OH)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约为23 mg/L,低于Vc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85 m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滇刺枣多酚(Zizyphus mauritiana Lam. polyphenols, ZMP)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ZMP抗氧化性。方法 以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用量作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考察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实验优化ZMP提取条件,并对ZMP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ZMP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40∶1(m L∶g)、超声温度为41℃、超声功率为304W、酶用量为4.1%(m/m)、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时间为50min,此时,ZMP提取量平均值为(18.41±0.16)mg·g-1,接近预测值(18.33mg·g-1)。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当ZMP质量浓度为3.0μg·m L-1时,对DPPH·、·OH的清除率分别为75%、72%,二者清除率均大于对照药品维生素C。结论 响应面法实验优化的ZMP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ZMP可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刺玫果总黄酮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酶种类及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提取方式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刺玫果总黄酮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5 mg·g~(-1)、乙醇体积分数60%、溶液pH值5、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 h、超声功率45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刺玫果总黄酮提取率达到128.6 mg·g~(-1)。  相似文献   

15.
《广东化工》2021,48(9)
以半枫荷叶为原料,对半枫荷叶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抗菌的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半枫荷叶总多酚的热回流提取工艺。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半枫荷叶总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80 mL·g~(-1),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80℃;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率为(4.07±0.0149)%,总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IZ)为(7.25±0.433)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5.00 mg·mL~(-1)。但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半枫荷叶总多酚热回流提取工艺稳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利用半枫荷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杭白菊为原料,以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积分数、液固比[每克(g)原料所用SDS溶液的体积(m L)]、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杭白菊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并对杭白菊多酚组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杭白菊多酚的总还原力以及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HO·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SDS辅助超声波法提取杭白菊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DS的体积分数为1.75%、液固比为35 m L/g、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78.023 mg/g,预测值为78.248 mg/g。杭白菊多酚主要成分为异绿原酸A,含量为40.87 mg/g,其次为绿原酸21.34 mg/g、木犀草苷8.65 mg/g。杭白菊多酚的总还原力、清除HO·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37、1.4650g/L,强于维生素C(VC)的0.1611、2.1850 g/L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2.0620、1.6360 g/L;杭白菊多酚清除DPPH·的IC50为0.0456 g/L,弱于VC强于BHT。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款冬花中绿原酸的微波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优化法,对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固比4个因素进行考察,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通过响应面模型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款冬花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200 W,微波时间7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液固比80∶1(m L/g),在该条件下款冬花绿原酸的得率为11.19%,与模型预测值11.10%非常接近,高于传统浸提法和超声法提取的绿原酸得率。响应面法优化款冬花绿原酸的微波提取工艺与传统浸提法、超声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可为工业生产提取天然绿原酸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野菊花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获得的最佳闪式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体积分数61%乙醇,在料液比为34 mL·g-1条件下,闪式提取147 s.此时,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4.72%±0.06%,与预测值4.698%非常接近,且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优选的野菊花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  相似文献   

19.
以总多酚得率为优化目标,对超临界CO_2萃取盐肤木叶中总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总多酚的抗氧化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总多酚得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中的Box-Behnken法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优化实验。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5) g/mL,萃取温度47.69℃,萃取压力22.87 MPa,萃取时间124.87 min,预测最大的总多酚得率为8.85%。通过3组实验验证盐肤木叶中多酚平均得率为8.8%,与预测值较为接近。此外,盐肤木叶多酚的IC_(50)为57.41μ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总多酚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淫羊藿抗氧化活性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多酚得率为指标时,最佳工艺条件为:57%乙醇,料液比28 m L/g,在50℃下超声提取25 min,总多酚得率为34.58 mg/g;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时,最佳工艺条件为:58%乙醇,料液比30 m L/g,在50℃下超声提取22 min,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