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为了获得可靠的训练样本及提高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精度,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采用结构相似性方法(SSIM)选取纹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法),通过融合变化向量分析(CVA)方法获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差异图(DI)及纹理特征差异图获得差异影像,并采用构造的变分去噪模型对差异影像进行去噪. 利用频域显著性方法获取去噪差异影像的显著性图,通过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粗变化检测图(对显著性图选取阈值获得的)进行预分类(变化类、未变化类及未确定类). 将从遥感影像上提取的变化像素和未变化像素的邻域特征引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异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图. 对3组遥感影像数据集进行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的变化检测精度高于其他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可靠的训练样本及提高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精度,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采用结构相似性方法(SSIM)选取纹理特征(灰度共生矩阵法),通过融合变化向量分析(CVA)方法获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差异图(DI)及纹理特征差异图获得差异影像,并采用构造的变分去噪模型对差异影像进行去噪.利用频域显著性方法获取去噪差异影像的显著性图,通过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粗变化检测图(对显著性图选取阈值获得的)进行预分类(变化类、未变化类及未确定类).将从遥感影像上提取的变化像素和未变化像素的邻域特征引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异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图.对3组遥感影像数据集进行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的变化检测精度高于其他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SAR变化检测使用单一描述来提取多时相SAR图像间的变化信息,没有充分挖掘图像中的多特征信息,导致复杂变化场景下算法检测精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种特征融合的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时相SAR图像输电走廊区域进行多种特征提取,并选取合适SAR变化检测的特征,然后在多时相SAR图像中计算每种特征对应的差异图,最后从图像融合的角度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证据推理理论(DST)对这些多特征对应的差异图进行融合并提取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为满意的变化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将多时相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问题看成一个分类问题,利用改进的动态Fisher分类器通过二维联合直方图检测变化区域.考虑图像邻域关系,提出基于局部均值的动态Fisher分类器,在引入图像空间关系的同时,根据当前检测结果动态调整训练参数,解决了由于初始训练数据选取不同而造成的不稳定性.该算法不需要假设分布模型,不受差异算子的影响,且将原有的像素级检测提升为上下文相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检测精度,检测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室外场景中动态区域对视觉里程计计算过程的干扰,获得准确的相机位姿和场景深度,提出一种自监督深度学习框架下融合动态区域检测的视觉里程计算法.给定相邻2帧图像,首先,采用深度估计网络计算2幅图像对应深度图,采用位姿估计网络获得二者初始相对位姿.然后,借助视点变换,计算两视角深度图像之间的差异,确定动态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输入图像中动静态区域进行分离.之后,匹配两视角图像静态区域特征,计算最终相机位姿.从光度、平滑度以及几何一致性三方面构造损失函数,并在损失函数中融入动态区域信息,对所构造网络模型进行端到端自监督训练.在KITTI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算法,并将其与最近2年提出的相关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动态场景,实现更高精度的相机姿态估计和细小物体深度估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拉普拉斯能量和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的目的是生成一幅全聚焦图像.所谓全聚焦图像,就是将不同源图像的清晰区域集成到一幅单一的图像中.传统的图像融合方法通常存在块伪影、人造边、晕轮效果、振铃效果以及对比度下降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拉普拉斯能量和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使用拉普拉斯能量算子可以有效的提取源图像的聚焦信息,而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聚焦信息图中提取的聚焦特征可以有效的进行聚焦子块和离焦子块的区分.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具有很好的提取活跃窗口相对聚焦度的能力,而且可以获得精确的分割边界.在经过多轮训练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在源图像和分值图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映射,这对于生成一幅精准的聚焦图至关重要.采用二值分割和小区域滤波技术来对聚焦图进行进一步的修正,获得用于融合的最终决策图.最后,根据最终决策图提供的权值,对多幅源图像进行融合形成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从定量评价方面,提出的方法均优于目前已有的其它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硬件木马检测均采用功能测试等电信号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漏检率高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的非电信号硬件木马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增强残差网络将低分辨率芯片显微图像转换为高分辨率芯片显微图像; 然后通过循环一致对抗生成网络将该高分辨率图像生成与母版图像同源的芯片显微图像, 生成的芯片显微图像通过二阶微分图像增强算法区分出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并结合阈值分割算法将目标区域分割出来; 最后通过数学形态学操作去除由于工业噪声产生的微小干扰,利用变化检测算法检测芯片中存在的硬件木马。通过在芯片显微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基于深度学习的硬件木马检测方法正检率高达约92.4%,与传统的电信号检测方法相比,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且操作更简易。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邻域模糊C均值(FCM)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差值法和比值法获取已配准后的两幅遥感图像的差值图和比值图;其次,对求取的差值图和比值图进行离散小波变换,采用基于区域强度信息和区域能量信息的融合规则分别对低频带小波系数和高频带小波系数进行融合,并采用离散小波逆换获取最终的差异图像;最后,采用基于邻域FCM的方法从差异图像中检测出变化区域,提出了把空间距离信息和邻域灰度差值信息引入到FCM的目标函数中,以避免误分类、提高检测概率。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抑制噪声的能力和较高的检测概率,对城市面积变化检测概率达到了98.45%,对于变化区域不连续的森林面积变化的检测概率也达到了87.5%。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度特征聚类的海量人脸图像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量人脸图像数据库检索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聚类的海量人脸图像检索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人脸图像训练集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人脸图像分类训练,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元组损失方法对已训练好的人脸图像分类网络模型进行微调,使得网络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的高层语义特征,构建更具有表征性的人脸图像深度特征.其次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提取的人脸图像深度特征进行聚类,使得同一个人的人脸图像能够划分到同一簇中,然后在相应的簇中进行人脸图像的深度特征相似度匹配执行人脸图像检索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提出人脸图像深度特征融合的查询扩展方法,对待检索的人脸图像深度特征进行融合再次执行检索任务得到最终的检索结果.通过在两个人脸检索数据集(Celebrities Face Set和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 dataset)上进行详尽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极大地缩小海量人脸图像数据库的检索范围,在保证一定准确率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人脸图像检索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方向性特征进行显著性建模的MRI脑图像肿瘤自动检测算法.该模型首先将MRI脑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掉图像中头骨区域的干扰;然后使用基于方向特征的显著性检测增加病变区域的对比度,实现更准确地提取肿瘤图像区域.本文算法在脑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且与主流的肿瘤自动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时相高光谱图像像素级的多类变化检测问题,提出变化向量分析和光谱解混相结合的多类变化检测方法.基于光谱变化向量分析,利用最大期望(EM)算法迭代求阈值,实现变化区域检测.对多时相高光谱图像分别提取端元,求解2个图像中变化区域像元的丰度.以相关系数为相似性判断准则,根据图像分类精细程度自适应确定阈值,实现多时相高光谱图像各端元对应类别的匹配和确定.对变化向量分析方法检测出的变化区域求丰度,根据丰度最大确定各像元类别.通过逐像元类别比较,判断类别变化信息.仿真数据和真实多时相高光谱图像的变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接光谱解混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相比,采用提出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高光谱图像多类变化检测的精度,运行效率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TFT-LCD表面缺陷检测中边缘模糊、对比度低、图像中存在重复纹理背景等噪声的干扰,提出了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端到端的快速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感受域获取原图信息,并生成低对比度特征图,然后将低对比度特征图映射到高对比度特征图上,最后通过高对比度特征图上的感受域重构出高对比度缺陷图像,并将缺陷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13.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两类问题良好的分离性能,将其应用于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实现了基于SVM的变化检测算法.该算法计算了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差值影像,利用SVM将全部像素分类标记为变化和不变化两个类别,在不变区域中选择训练样本,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获得前后时相地物类别信息,构建变化转移矩阵,描述详细变化信息.应用多时相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遥感数据对矿区土地覆盖变化进行试验,并与变化矢量分析、差值阈值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SVM的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提供全面的变化类别和方向信息,可以有效应用于矿区土地覆盖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遥感卫星对遥感图像的自主云层判别能力,提升目标自主识别的效率,避免云层覆盖面积较大的遥感图像丢失关键的目标信息而给后续算法处理带来不必要的计算资源浪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云层自主检测方法,实现遥感图像云层的自主检测,达到了较高的检测精度.首先,根据遥感图像的特性建立卷积神经网络.然后,使用大量人工标识的遥感图像完成云层检测网络训练,使其达到预期检测精度.最后,在卫星在轨运行阶段,将所拍摄的遥感图像根据尺寸划分为若干个子图,并通过训练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对子图是否被云层覆盖进行分类预测.综合所有子图的预测结果给出整幅遥感图像的云层覆盖占比.结果表明:以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为测试对象,该方法可以实现有云层覆盖检测正确率为95.3%,无云层覆盖检测精度为97.8%,误判率为2.58%,漏判率为0.90%,综合精度为97.9%;由于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并行计算技术,该方法基本满足实时性需求,提高了算法的自主性与鲁棒性,为基于遥感图像的在轨实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复杂背景下彩色图像中人脸检测算法复杂度大、计算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对输入图像进行自适应光照补偿,按色彩变化建立YCbCr肤色模型,筛选潜在人脸区域;对该区域进行Gabor滤波获得图像特征向量,用主成分析法对其降维;利用经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候选区域进行判别。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算法复杂度明显降低,精度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彩色铅笔画算法生成结果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生成彩色铅笔画的算法.采用分数阶微分获取原始图像轮廓信息,用卷积神经网络获取艺术家手绘铅笔画风格,利用直方图匹配获取与手绘铅笔画相似的色调,并使用L-BFGS优化算法来合成具有铅笔画效果的图像.该算法能够生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彩色铅笔画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图像保留了更多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风格更加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基于像素的显著性模型存在的边缘模糊、不适于低对比度环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信息的显著性区域检测方法. 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方法对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将生成的超像素区域进行合并.通过计算各区域在左右视图的相对移动距离获取物体深度信息,以区域为单位分别计算颜色对比度及深度对比度,进行合成得到区域的显著性值.结果表明,生成的显著性图轮廓清晰,边缘锐利,同等条件下近处及深度变化显著的区域能够获得更高的显著性.该方法符合人类视觉感知特征,适用于移动机器人障碍物检测及场景识别.  相似文献   

18.
立体匹配是根据两幅或者多幅具有一定视差的图像,获得图像之间视差图的过程.针对自适应权重立体匹配算法难以同时满足精度和速度的不足,提出一种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改进自适应权重稀疏区域立体匹配算法.首先对权重公式进行改进,改进后根据公式计算每个点的权重,其次对图像进行稀疏的区域匹配获得稠密视差图,然后将所得视差图进行左右一致性检测及遮挡填充,最后对视差图进行中值滤波,以去除孤立的误匹配点和噪声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比Yoon的自适应权重算法匹配效率提高了90多倍,比SSD精度提高了12.34%,能够快速的获得精确的视差图,满足系统对实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尺度联合分割方法,提出一种SAR图像电力线走廊变化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TurboPixels算法对多时相SAR图像电线塔走廊进行多尺度联合过分割,每个过分割区域即为一个"超像素";然后根据超像素区域的统计分布差异计算每个尺度上的差异度;最后融合多尺度差异,利用自动阈值提取最终的变化检测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为满意的变化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单目图像中冗余像素点不利于深度神经网络快速完成深度信息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线段分类算法。对NYU-Depth数据集使用线段检测算法进行线段检测得到原始图像的线段特征图,通过数据预处理结合深度数据得到表征深度信息的线段集合及其标签,提出适用于线段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单目图像中深度线段的分类。通过在不同线段数目上进行多次多组对比试验,深度线段分类准确率达到73.50%。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深度线段分类的可实施性,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图像几何特征解决深度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