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浩洋  杨洋  方丹  陈斌  王应明 《水力发电》2023,49(10):51-55+71
以卡拉水电站为工程依托,采用 3DEC离散元方法,建立了 40、50、60 m 和 70 m 等 4 种不同间距洞室群的 3DEC计算模型,分析主厂房与主变洞在不同间距下的围岩变形、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主厂房与主变洞的间距为 60 m时,相邻洞室变形不形成干扰,岩柱间存在弹性区,岩柱应力松弛相对较小.建议卡拉水电站主厂房与主变洞的间距设置为 60 m.  相似文献   

2.
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硐室群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受多条断层和挤压破碎带影响,加之布置于中-高地应力区域,施工过程中硐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较为明显,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须对整个硐室群施工期的应力变形及稳定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设计参数和开挖支护实施方案,建立了猴子岩地下厂房硐室群的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并对其地应力场分布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对硐室群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硐室开挖临空面的扩大,上下游边墙应力松弛现象较为明显,在断层出露带、机坑隔墙底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逐渐增大,在硐室连接处出现了大变形。设计支护方案实施后可以较好地限制围岩变形,减小塑性区面积,工程实践说明该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猴子岩地下厂房下游边墙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变形量突增、变形速率显著增加的异常现象,现场调研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已经施工的支护强度不足,针对症结开展QC小组活动。将"厂房下游边墙围岩变形速率不超过0.05 mm/天"定为QC小组活动的目标,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症结的8个末端原因,并逐条进行要因确认后锁定三个要因;通过"5W1H"列表,对每条要因提出针对性处理对策,明确处理方法、标准、周期、责任人等;对策执行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本次QC成果在后续工作中得到有效利用,制定了巩固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场调查、勘探及试验等成果的分析,研究不稳定斜坡地质环境、岩土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而气象、水文、地震等内外动力条件则是致使该不稳定斜坡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目前斜坡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局部存在表层滑塌。  相似文献   

5.
张罗彬  程丽娟  侯攀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11):108-113,119
猴子岩地下厂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洞室群埋深大,位于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高—极高地应力区。与一般高地应力情况不同的是,猴子岩厂区第一、第二主应力均较高,分别达到36.43 MPa和29.82 MPa,使得高地应力对洞室高边墙的不利影响不能通过调整厂房轴线来规避,这为洞室施工和支护设计带来较大挑战。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破坏现象以及位移、支护应力监测资料、声波检测资料入手,归纳高第二主应力下大跨度地下洞室群的变形破坏特征为:1岩爆现象普遍;2围岩变形量及破坏深度大;3锚固支护结构负荷水平高。对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作初步探讨,并根据支护效果总结了高第二主应力下支护设计和支护措施的经验,可为高第二主应力条件下大跨度洞室围岩的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猴子岩水电站1、2#导流洞部分洞段地质条件较差,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由于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存在岩体破碎、渗水等问题,易产生顺层滑移拉裂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已完成初期支护的围岩产生变形的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9 m长、φ32预应力锚杆(150 kN)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知,进行加固后的围岩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变形预测的准确性和运算速度,研究了KPCA-IPSO-SVM预测模型在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变形预测中的运用,并对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改进。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可将输入参数映射到高维空间处理,依据累计贡献度提取模型输入的非线性主元,降低输入参数的维度;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对支持向量机(SVM)的核函数参数和惩罚因子进行优化。以向家坝水电站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变形监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并将KPCA-IPSO-SVM模型与单一SVM、PSO-SVM、IPSO-SVM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PCA-IPSO-SV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组织复杂、工程量大、工期长,是控制整个工程的关键点,地下洞室开挖工期及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通道布置等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枢纽布置、地下洞室的施工特点,在尽量利用永久洞室作施工通道的前提下,增设必需的施工支洞,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鲁布革大坝变形监测控制网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各网点的稳定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而了解大坝区域两岸山体的稳定情况,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层状岩体中大型洞室的围岩变形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龙滩水电站地下主厂房的工程施工实例,采用动态监控、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方法进行开挖、支护施工,根据洞室变形观测资料,结合工况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围岩稳定,为沉积岩地区大型洞室设计、监理、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堤坝渗透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堤防渗透变形的类型、成因、规律,并对堤坝渗透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渗透变形是引起堤防渗漏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水力坡度与堤防渗漏破坏的有机联系,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堤防渗漏破坏进行定量确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重力坝变形预警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确定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方法都采用小变形和连续性假设,不能把重力坝的整体抗滑稳定与大坝变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影响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的因素和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块体理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考虑坝体和坝基整体抗滑稳定,采用强度折减系数法分析了三峡大坝左岸厂房3#坝段的整体抗滑稳定性,得到了安全系数与大坝位移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失稳判据和坝体位移与强度折减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了大坝的结构性态,并估计出大坝弹性状态和承载极限状态的变形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了某电厂600 MW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变形的原因,探索了不停一次风机而停运空气预热器进行检修的安全技术措施,制订了空气预热器意外停运及应急抢修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了快速修正转子变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程海英 《治淮》2014,(6):25-27
通过现场调查、勘探及室内试验等,查明不稳定斜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稳定斜坡变形机理、不稳定影响因素、破坏模式分析,并对其稳定性做出定性评价、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鹏云 《人民长江》2016,47(17):60-63
水电站主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一旦环境温度超过了工作温度,则将对其工作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主变压器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根据水电站地上式主变压器室的布置特点,经综合分析考虑,选取了3种夏季通风计算温度和3种容量的主变压器,对其自然通风散热情况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了在各种工况下自然通风洞的尺寸,以为水电站地上式主变压器室的通风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库尉输水隧洞的现场监测资料并结合其施工情况,分析了涌水洞段变形突增、掌子面塌方及地下水浸泡时相应洞段的加固措施和变形特征,提出对富水土质隧洞特别是渗水量较大的洞段应加强现场监控量测,对潜在或已存在的危险洞段及时妥善进行加固处理,并结合现场变形监测数据检验加固措施是否有效,保证隧洞围岩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洞松水电站引水隧洞2号施工支洞与引水隧洞交叉段的跨度大、岩性差,开挖后稳定性极差、地质条件恶劣,经常出现塌方和变形。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参数,并制订了切实可行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阐述渠水渗入塑膜后形成滞留水,使衬砌混凝土板隆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为确保今后渠道的安全运行,应严格控制水位的变化幅度,防止膜后水产生扬压力对衬砌结构造成顶托破坏,实施科学调度,不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云龙水库是昆明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溢洪道右侧边坡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文章对开挖边坡失稳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处理工程措施,并进行抗滑桩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