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一种软开关三相SPWM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作了详细的实验研究。该软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辅助谐振电路仅使用1个功率开关器件和6个二极管,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而且由于该辅助谐振电路仅在逆变器三相桥臂上的功率开关器件需要开通的前若干微秒时间内软开关工作,其功率损耗很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ZVT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一种交流谐振环节软开关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在该拓扑下采用SAPWM调制的软开关实现策略,正负斜率交替的锯齿载波将所有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动作集在锯齿载波的垂直沿处,有利于软开关动作的实现.详细分析了该ZVT软开关拓扑的动作模式,建立了实现软开关动作的控制方法,并对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能实现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的零电压软开关动作.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比较现有几种ZVT逆变器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其中最简便的一种ZVT拓扑构造一个双PWM变换器主电路,并采用优化的SAPWM模式对该双PWM变换器的动作模式、控制策略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ZVT辅助谐振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由于辅助谐振电路仅在变换器双三相桥臂上的功率开关器件开通的前若干μs时间内进行软开关工作,其功率损耗很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采用本拓扑的双PWM变换器无论从电网输入的电流波形、功率因数,还是变流器输出的电流波形都保持着良好的性能,从而证明了本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只采用一个辅助开关,即能实现所有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并能抑制二极管反向恢复的高效率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逆变器可以采用空间矢量调制(SVM)策略,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具有相同且固定的开关频率.分析了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开关过程,给出了谐振参数设计步骤.研制了20 kW实验样机并完成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并网逆变...  相似文献   

5.
三相软开关逆变器的PWM实现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该文详细阐述了采用三角载波和锯齿载波对本逆变器实现(ZVS)软开关动作的影响。使用三角载波实现软开关动作时,由于开关动作时刻不固定,使得谐振时刻难于控制,并且谐振次数多,使直流母线电压得不到充分利用。采用正斜率锯齿载波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会造成在锯齿波垂直沿前后处于零矢量状态,电机的能量与谐振电路不发生交换,不能满足软开关谐振条件。指出要实现本电路的软开关动作模式,载波必须采用正负斜率交替的锯齿波,并根据电机电流极性来切换锯齿波的斜率,这是逆变器开关元件实现软开关动作的必要条件。实验证明了采用本控制方式,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具有良好的正弦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DC/AC逆变器拓扑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它是一个改进的电压馈电串/并联软开关准谐振逆变器,能达到大范围且平稳的输出功率调节、低的开关损耗和成本,在仿真和电子镇流器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极谐振ZVT-PWM三相逆变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驱动大功率交流电机的极谐振零电压过渡脉宽调制(RP ZVT-PWM)逆变器的改进电路,并对该电路的ZVT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在该电路中,通过辅助开关的控制,使得谐振只发生在主开关状态过渡的瞬间,谐振电容既作为主开关关断时的吸收电容,又在主开关开勇时和谐振电感构成谐振回路,为其提供一个ZVT条件。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逆变桥上主开关的ZVT工作过程及本文所提电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辅助谐振变换极型逆变器在实际应用中辅助开关管难以实现零电压关断(zero voltage switch,ZVS)这一问题,在一种改进型谐振极逆变器回路拓扑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辅助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回路拓扑及调制策略。它不仅具有以前讨论过的辅助谐振极逆变器的所有优点,而且可有效避免因回路配线形态所带来的回路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对辅助开关管的ZVS关断所造成的影响,确保辅助开关管可靠的实现ZVS关断。在所提调制策略下,根据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分析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及参数设计方法。最后使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开关器件制作一台10 kW、16 kHz 样机,通过实验验证该逆变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杰  邹云屏  张贤 《电源学报》2002,1(3):185-188
通过详细地分析辅助二极管谐振极逆变器的工作过程,将具有零电压、零电流转换特性的极谐振概念应用于三相逆变器的软开关化的实现,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的研究和实验,针对在实验中出现谐振槽不正常的现象,分析了本软开关电路拓扑下实现软开关动作的工作原理及谐振动作时序,阐述了PWM驱动信号与谐振电路的动作时序间的关系,指出要使谐振能正常进行,必须要使PWM驱动信号的开通动作控制在谐振电感的电流iLr变为负之前,这样才能在直流母线电压上出现一个完整的谐振槽,保证逆变器主电路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动作。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零电压过渡脉宽调制(RP ZVT-PWM)三相逆变器电路的工作过程及实现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实验验证,重点讨论了几种基于空间矢量的改进调制方法,结合表明,为了实现该软开关电路中主开关所有状态的零电压过渡,改进传统的空间矢量调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三相电机驱动的直流母线并联谐振零电压过渡电压源逆变器(DC -RailPRZVTVSI’)电路。该电路中所有开关均工作在零电压开关 (ZVS)或零电流开关(ZCS)条件下。该电路对谐振元件和辅助开关的功率要求较低 ,控制简单且不依赖于负载条件 ,过渡过程所需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本文给出了该电路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电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三相4桥臂逆变器与传统三相逆变器不同。第4桥臂的引入,加上负载的不确定性,使得空间矢量调制控制变得非常复杂,从分析对称三相逆变器每相能独立工作出发,通过引入一特定结构的三相变压器并视其为负载,通过控制第4桥臂来控制负载中点电压,既实现了三相负载的解耦,又能使输出相电压达到220 V。仿真实验证明,该结构与方法对不同性质负载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并且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种三相五电平电流型逆变器拓扑及其PWM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电平变流器具有输出谐波小、功率容量大、电磁兼容性好等特性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超导储能技术的发展,电感储能效率的不断提高,在某些大功率应用场合,电流型逆变器也将发挥出其特定的优点。因此,电流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三相5电平电流型逆变器拓扑,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对多载波PWM控制方法进行简化,采用两个相位相反的三角载波得到3电平信号,经过解耦处理,得到了一种适合于该拓扑的5电平PWM开关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建立了一个三相5电平CSI的实验系统,对文中所给的拓扑和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逆变器的效率和性能,提出一种具有谐振直流环节的新型零电压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在传统硬开关逆变器的直流环节添加辅助谐振单元,实现了逆变桥开关器件的零电压软开关动作。其辅助谐振单元中,只有2个辅助开关器件,控制相对简单,零电压持续时间不依赖于负载条件,而且电路中避免了使用大电容,没有中性点电位的变化问题。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和软开关的实现条件。制作一个10 kW的实验样机,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基于占空比扩展有源箝位正激式高频脉冲直流环节逆变器的组合式三相逆变电源的电路拓扑、稳态原理、三态DPM电流滞环控制技术、负载特性、关键电路参数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设计并研制成功了3kVA27VDC/200V400HzAC高频软开关三相逆变电源,它具有体积重量小、变换效率高、静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宽、输出波形质量高、过载与短路能力强、带三相不平衡负载的能力强、逆变桥功率开关实现ZVS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一套用于换能器的逆变电源装置,该装置采用辅助谐振电感与换能器并联构成负载的并联谐振逆变器.分析了电路工作原理,讨论了在保证电路电流断续工作情况下辅助谐振电感的选取原则;给出了电路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由于功率管工作在软开关条件下,所以电路工作效率较高.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闵晶妍  程琼 《电力电子技术》2012,46(2):13-14,54
在单相不间断电源(UPS)控制系统中,UPS的被控量是交流量,常用的控制算法很难对交流量实现无差控制,因此提出了一种多环控制策略,以提高单相UPS逆变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采用比例谐振调节器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静态特性;采用适当的前馈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有效地改善了单相UPS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单相UPS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比例调节器和比例谐振调节器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一台800 W逆变器样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