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存储、传输、播出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视频信号进行多次压缩和解压缩过程,会给图像质量带来损伤.本文挑选比较严格的视频测试序列,在不同的码率下反复进行MPEG-2压缩和解压缩实验,在进行了主观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客观评价值PSNR,并详细分析了视频图像内容、压缩码率、反复压缩次数与图像质量下降程度的关系.本文的实验结果对相关应用领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适用于泛在网络中的基于压缩感知的Wyner-Ziv空域可分级视频编码.在编码端,基本层和增强层之间独立编码,基本层编码器将视频信号下采样,然后进行H.264视频编码,增强层编码器采用自适应的压缩感知测量、量化和熵编码.在解码端,利用时域稀疏模型,基本层和增强层联合进行压缩感知重建.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编码算法能够灵活地调整输出码流,具有较好的率失真性能和传输的顽健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电影频道播出系统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视频信号比对设备在保证电视信号安全播出方面的作用,分析了视频信号比对检测的原理,并列举了几个实际应用案例.这种视频信号比对的监测手段为电影频道播出信号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对广播级电视信号的指标要求非常苛刻,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电视工作者除了在画面表现力和内容上下功夫外,还要在前期摄录、后期编辑与播出3个环节对电视节目的视频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和必要的调整,最终能够在观众的电视机上还原出色彩清晰逼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电视技术向着数字化、计算机化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设备中,播出延时系统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它的出现给当今的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带来了进一步的保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加健康,更加赏心悦目的电视节目。所谓播出延时系统主要是指在直播过程中在播出系统中加入延时系统,使现场信号人为地滞后若干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播出操作人员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对现场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那么什么是延时系统呢?它的现状分类及使用情…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逐步完善,提高电视信号播出和传输质量已被逐步提出:电视节目的多样来源,导致电视信号的视频和音频电平不标准,视频信号的时基误差的时大时小和不同步。通过一定的相关设备,可以逐渐解决电视信号的视音频问题,达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制作、播出和CATV网络传输、数字加解扰的信号优良、稳定,使信号技术指标逐步达到广播级,也适用于演播室、转播车、电教中心、电视会议系统、音像出版社等。1 时基校正器磁带录像机以原记录视频信号的时间轴作为基准,记录和重放时,由于磁带的瞬…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对电视节目播出信号进行采集,再通过网络远程播放,实现对多频道节目播出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视频信号是电视节目录制、编辑和播出的最基本的图像信号源。视频信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视台的收视率。视频信号的分配问题在不少电视台(尤其是基层电视台)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些记者编辑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分配视频信号时,只在设备的视频输出端加一个“三通”(无源视频分配器)完事,还有的在视频输入端加一个“三通”,殊不知这时到达输入设备的视频信号幅度还不到正常值的50%。视频信号分配不当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信号幅度改变,使图像变得灰暗或产生过调;二是阻抗不匹配产生信号噪波干扰,使图像清晰度降低。据笔者所知,现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和H.264的网络视频传感器节点软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构建了以ARM9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软硬件平台,通过USB驱动和video4linux实现使用USB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数据。同时针对视频图像数据量过大的问题,采用了H.264编码器实现对视频图像数据的压缩,为数据的远程传输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0.
彩色视频信号幅度的安全处理对保证高质量的图像传输十分重要。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来解决的方法是:整体压缩和削去蜂值,这样对图像的亮度层次和彩色保真度影响较大,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不高。因此存在着高亮度层次和彩色保真度影响较大,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不高。因此存在着高亮度和高饱和度的图像受视频信号幅度指标的限制。如何充分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中视频素材数字化的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视频彩色图像信号的幅度校正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根据视频彩色图像信号的幅度校正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根据视频信号组成原理和人眼的视觉特征,采用对视频信号分段处理的方法,即保证了图像质量又满足了视频信号幅度指标要求,并用研究出的算法采用AE(Afte Effects)插件方式嵌入Himalaya(喜玛拉雅)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实时地校正视频信号幅度。  相似文献   

11.
童强 《中国有线电视》2005,(12):1177-1179
实现网络实况转播通常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普通学校教学中难以采用.本文讨论的一种网络实况转播的实现方法只需要使用免费软件、普通电脑、相关外设和网络环境就能实现,为普通学校实现网络实况教学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光明 《电声技术》2009,33(7):81-84
从传统广播远程直播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以流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广播节目远程现场直播方式的新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结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用于JPEG2000编码芯片中高速Tier1编码器的并行流水结构。该编码器采用了双位平面并行编码、通道扫描的流水控制、状态变量实时产生电路以及列内并行上下文生成等技术,实现了一种0状态存储器的多并行流水位平面编码器;并行同步流水的多记号输入算术编码器以及不定算术编码周期下的多输入同步读取电路,使算术编码速度平均为1.3上下文编码记号对/时钟;对算术编码产生的压缩码流存储呈高效的宏流水线结构。该编码器在100MHz工作时钟下,最高编码速度为85M小波系数/s。用SMIC0.25μm工艺库综合时,门电路为6.3万门,片上存储器为26kb(码块大小32×32),关键路径为5.2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未来移动通信终端生产测试方法变化趋势的分析,引出了对新型射频测试技术和平台的介绍,进而展示了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下一代无线综合测试平台CMW的新应用,以期为手机研发、生产和测试自动化人员提供新的认识和相应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运动估计在视频处理的所有计算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基于此,为ZSP500设计了一个运动估计协处理器辅助计算,以提高ZSP500视频处理方面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协处理器可明显减少ZSP500处理运动估计时的计算量,缩短相应的时间,从而大大增强ZSP500视频处理的实时性。此外,由于该协处理器作为一部分内嵌在ZSP500中,因此集成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F-RC500模纽的Mifare卡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MF-RC500射频读写模组和8051单片机实现系统读写器,选用性价比高的Mifare1卡实现系统应答器。系统界面友好,电路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杨光  黄正兴 《电视技术》2011,35(23):55-58
针对校验矩阵不具备准循环结构的1类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采用改进的LU分解法,设计了1种低复杂度的LDPC码编码器。通过运用流水线技术与乒乓缓存技术,显著降低了存储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吞吐率。同时,该编码器适用于所有校验矩阵能进行LU分解的LDPC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编织码编码原理及其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织码 ( Woven码 )是一类包容性极强的新型高效纠错码 ,它是在级联码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编码结构具有把各类成员码按编织状组合编码的特点且其性能优于传统的 Turbo码。本文在简要阐述编织码的三种基本编码原理基础上对外经结构的不同编码方案构成的编织码做了简单的分类 ,这对优化设计和分析编织码性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MF RC500射频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赜坤 《信息技术》2010,34(8):127-129,132
介绍了一种基于MF RC500芯片的非接触式射频读写器的具体设计方案,给出了AT89S52单片机、MF RC500芯片,以及MF RC500芯片与天线的接口电路原理图,最后给出了射频读写器通信的软件设计流程。该读写器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工作距离可达7cm。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智能水控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校园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智能水控器设计方案。该设计通过对STC11F16XE单片机、MFRC500读卡芯片、双干簧管传感器、L9110电机驱动芯片等器件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刷卡流水,并能按流量实时扣费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文中重点阐述了该智能水控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满足计量准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