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准确高效地对网上获取的文档进行聚类,在布尔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相似度搜索方法。该方法将模拟退火的思想融入到遗传算法当中,通过“撒种”操作将模拟退火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以及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结合起来。实验表明,使用该混合算法对文档进行聚类,不仅搜索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准确度优于使用传统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的遗传聚类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方法。传统的K-means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强,但是对初始化比较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基本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但是其局部搜索能力较差,收敛速度慢。针对这两个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聚类算法。该方法结合了两个方法的优点,引入了K-means操作,再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并且在该方法中改进了遗传算法中的交叉算子,大大提高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协同演化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改进的掩码方式动态决定聚类中心的数目。将种群划分成两个子种群,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演化,遗传算法侧重于全局寻优,差分进化算法注重于局部搜索。在演化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间隔迁移策略相互交换优良个体,使算法的全局探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得到均衡。通过性能测试、聚类中心数目和运行时间测试等实验证明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JADE算法是传统差分进化算法(DE)的一种改进算法,其收敛速度更快、优化性能更好,拥有一套完整的自适应参数调整机制有效加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优化能力. 本文将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JADE)用于聚类,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JADE的自动聚类算法(AC-JADE). 首先,本文采用双交叉策略,在传统的两点式交叉操作之后,针对DE用于自动聚类时的特定的编码方式,添加了一种基于个体间聚类中心随机交换交叉策略;其次,针对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的随机性导致的聚类中心有可能偏离数据集或者聚类中心过于集中的缺陷做出了相关改进,通过先对聚类中心进行筛选在进行聚类,有效避免了因算法本身的随机性导致的错误聚类划分. 通过对UCI的4个数据集的仿真实验比较,该种双交叉操作的聚类算法明显好于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始K-means聚类算法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过大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布谷鸟搜索(CS)的K-means聚类算法(ACS-K-means)。其中,自适应CS(ACS)算法在标准C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步长自适应调整,以提高搜索精度和收敛速度。在UCI标准数据集上,ACS-K-means算法可得到比K-means、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GA-K-means)、基于布谷鸟搜索的K-means(CS-K-means)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K-means(PSO-K-means)算法更优的聚类质量和更高的收敛速度。将ACS-K-means聚类算法应用到南宁市青秀区“城管通”系统的城管案件热图的开发中,在地图上对案件地理坐标进行聚类并显示,应用结果表明,聚类效果良好,算法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监督聚类缺少数据分类等先验信息、基聚类的准确性受聚类算法影响以及一般聚类融合算法空间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聚类融合算法(CEIGA);同时针对传统聚类融合算法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对于时间的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云计算下使用Hadoop平台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并行聚类融合算法(PCEIGA)。首先,基聚类生成机制产生的基聚类划分在完成簇标签转化后进行基因编码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其次,通过改进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保证基聚类的多样性;再根据改进的选择算子对染色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并使用精英策略得到下一代种群,保证基聚类的准确性。如此循环,使聚类融合最终结果达到全局最优,提高算法准确度。通过设计两个MapReduce过程并加入Combine过程减少节点通信,提高算法运行效率。最后,在UCI数据集上比较了CEIGA、PCEIGA和四个先进的聚类融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先进的聚类融合算法相比,CEIGA性能最好;而PCEIGA能在不影响聚类结果准确度的前提下明显降低算法运行时间,提高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聚类与MQAM星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座聚类的MQAM调制识别新方法,运用一种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聚类算法对MQAM星座进行重构和识别。该自适应聚类算法利用遗传算法的高效全局搜索特性,克服了模糊C-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和样本输入次序敏感等不足,结合聚类有效性分析实现了聚类中心数目的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聚类算法的MQAM信号调制阶数识别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裂式层次化聚类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江涛  吴海建  吴向军  印鉴  张毅 《计算机应用》2005,25(11):2618-2620
针对聚类中自适应确定聚类个数、目标函数灵活定义及优化的近似计算等问题,综合了分裂式层次化聚类算法能根据相似度阈值自适应地确定聚类个数的特点及二进制遗传聚类算法具有较强的搜索近似最优解能力及目标函数定义灵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裂式层次化聚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9.
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但有过早收敛和过慢结束的缺点。K-Means算法具有很强的局部搜索能力,但算法有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K-Means变异算子的混合遗传算法聚类,将K-Means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与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搜索能力相结合,在遗传算法中引入K-Means变异算子,采用符号编码、自适应变异、最优个体保留策略的混合遗传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克服了遗传算法过慢收敛和K-Means算法陷入局部收敛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改进PSO的K—means优化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敏感、容易收敛到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K—means优化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PSO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进行优化:通过动态调整惯性权重等参数增强PSO算法的性能;利用群体适应度方差决定算法中前部分PSO算法和后部分K—means算法的转换时机;设置变量实时监控各个粒子和粒子群的最优值变化情况,及时地对出现早熟收敛的粒子进行变异操作,从而为K—means算法搜索到全局最优的初始聚类中心,使聚类结果不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易于获得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算法与传统聚类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聚类正确率、更好的聚类质量及全局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子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PS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子的改进PSO算法。该算法借鉴常规的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操作,在优化搜索过程中更新粒子的位置时,进行交叉操作,可以扩大全局搜索范围,避免局部最优,提高粒子的多样性。对改进后的算法使用几个典型的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PSO该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精度都有较大提高,有效地改善了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本混合蛙跳算法收敛速度较慢,优化精度较低。为进一步提高混合蛙跳算法的优化速度和精度,将文化算法模型引入到混合蛙跳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文化蛙跳算法。利用混合蛙跳算法良好的全局协同搜索能力和文化算法模型中的遗传操作,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增强了算法的群体多样性。通过对3个测试函数进行优化实验,并与文中文化蛙跳算法和相关文献中的改进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文化蛙跳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纳什均衡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本蚁群算法寻优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求解有限n人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的改进蚁群算法。在全局搜索中,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和变异操作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局部搜索中,嵌入动态随机搜索技术使算法加速收敛到最优解,并通过引入控制步长调整随机搜索向量,保证蚁群始终在混合策略空间内。算例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遗传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种群收敛分布不均匀,全局搜索能力较弱。针对该问题,基于现有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学习机制的多目标进化算法KMCNSGA—II。利用K均值聚类对目标函数和个体分别进行聚类,对聚类后的个体进行局部学习,以提高适应度。将该算法应用于经典的多目标约束和非约束测试函数中,通过收敛性指标世代距离和多样性指标△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NSGA—II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算法收敛性和种群多样性保持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真  罗可 《计算机应用》2011,31(5):1355-1358
针对模糊聚类算法中存在的对初始值敏感、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粒子群算法和混合蛙跳算法的模糊C-均值聚算法。通过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搜索粒度系数,充分利用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快、局部搜索能力强的优点与混合蛙跳算法全局寻优能力强、跳出局部最优能力好的特点,同时对SFLA中更新算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模糊聚类算法的搜索能力和聚类效果,在全局寻优能力、跳出局部最优能力、收敛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雍欣  高岳林  赫亚华  王惠敏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847-3855
针对传统萤火虫算法(FA)中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最优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把莱维飞行和精英参与的交叉算子及精英反向学习机制融入到萤火虫优化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多策略融合的改进萤火虫算法——LEEFA。首先,在传统萤火虫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莱维飞行,从而提升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其次,提出精英参与的交叉算子以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并增强算法迭代过程中解的多样性和质量;最后,结合精英反向学习机制进行最优解的搜索,从而提高FA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和收敛性能,并实现对于解搜索空间的迅速勘探。为验证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在基准测试函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传统FA、莱维飞行萤火虫算法(LFFA)、基于莱维飞行和变异算子的萤火虫算法(LMFA)和自适应对数螺旋-莱维飞行萤火虫优化算法(ADIFA)等算法,所提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均表现得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计算时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收敛等缺陷,提出了一种融合吸引排斥和双向学习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来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双向学习策略扩大了粒子的搜索范围、丰富了种群多样性;在吸引-排斥策略中,粒子能够分别被全局最优粒子和全局最差粒子所引导进而朝着更优的方向进化,提高了算法的局部寻优性能和收敛能力。同时,在双向学习策略中,为了克服单一性的学习因子和惯性权重在优化复杂函数时无法很好地调节寻优进程的问题,提出了双重自适应策略,更好地平衡群体中粒子的搜索行为。最后利用标准测试函数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与其他两种改进的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在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K-means的人工蜂群(ABC)聚类算法。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和K-means迭代相结合,使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依赖性和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降低,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通过基于反向学习的初始化策略,增强了初始群体的多样性。利用非线性选择策略,改善了过早收敛问题,提高了搜索效率。通过对邻域搜索范围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增强了局部寻优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克服了K-means算法稳定性差的缺点,而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QoS选播路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免疫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相结合,既保留了原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又避免了局部搜索性能差和早熟现象。在提出改进算法的基础上,对带时延约束的QoS选播路由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并经过实验分析证明,该算法提高收敛速度接近18%,而且具有更高的搜索精度和更可靠的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爬山法是一种局部搜索能力相当好的算法,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个体的优劣信息来引导搜索的。而传统的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搜索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却没有考虑个体间的信息,而仅依靠个体适应度来引导搜索,使得算法的收敛性受到限制。将定向爬山机制应用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向爬山的遗传算法(OHCGA)。该算法结合了爬山法与遗传算法的优点,通过比较个体的优劣,使用定向爬山操作引导算法向更优秀的解区域进行搜索。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TGA)相比,OHCGA较大地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最优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