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不同忙碌状态(忙碌状态:节点一段时间内的忙碌状态时间与对应时间段的比值)的区域中均达到网络吞吐量的最优,对退避算法中退避窗口大小取值做了一定工作。基于节点忙碌状态的讨论,依据节点的吞吐量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网络负载区域影响节点吞吐量的因素,为使网络中节点的吞吐量更接近理论最大值,给出了基于不同忙碌状态的退避窗口设定算法MNLBA(multi-node-loading back-off algorithm,多节点负载条件下退避机制)。在最后的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与不考虑区域网络负载不同的SBA协议相比,MNLBA算法针对不同的区域状态设定退避窗口值,约能提升网络吞吐量5%~10%,起到了均衡负载、提升网络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水声通信网络(UWSN)吞吐量并减少时延,从通信节点MAC层角度,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变速因子的水声通信网介质访问控制算法AVAB。通过更新变速因子,计算数据帧碰撞后增大竞争窗口的倍乘因子以及数据帧成功发送后减少竞争窗口的倍除因子,降低数据二次发送碰撞概率。OPNET仿真结果表明,AVAB算法能够降低网络的丢包率和延时,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自适应慢速退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固定控制中心的多跳网络.由于其特殊性,传统CSMA协议直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会带来数据包冲突增加和时延增大等问题.针对信道接入层已有退避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慢速退避算法.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IEEE 802.11标准BEB算法和普通退避算法相比,该算法更为简单实用,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特别是在网路拥塞状况变化剧烈时,可减小额外开销并保持稳定的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等级节点的二进制负指数退避算法BNEB,验证了竞争窗口平均值较小的节点信道竞争能力较强的结论,并根据此结论,针对多跳Ad hoc网络中由于MAC层竞争导致的拥塞问题提出了两种具有拥塞控制功能的退避算法RBAB和CABEB,在节点发生拥塞时调整其分组进入速率和转发速率,能够提高网络的端到端吞吐量并有效缓解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5.
6.
在无线局域网(WLANs)中,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的设计是一个核心的问题。MAC协议应该满足较高的吞吐量和较好的公平性等要求。根据802.11分布式协同函数(DCF),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竞争窗口(CW)处理机制,称作自适应倍乘增加倍乘减小算法(ADD)。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每个站点在成功地连续发送n个数据包后,其MAC层的竞争窗口减小为原值的一半,而且n的值根据接入节点(AP)的瞬时流量自适应地调节。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通过有效地降低站点之间的冲突概率,来增加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同时增加不同站点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IEEE 802. 11标准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Binary Exponential 13ackoff,BEB)以最大重传次数作为分组
丢弃依据其时效性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效性约束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Delay-constrained Binary Expo-
nential I3ackoff,D(', BEB)。以分组自身的超时门限替代最大重传次数作为分组丢弃的依据,能在不显著降低系统归
一化吞吐量的同时,提高系统归一化有效吞吐量,适合于对分组时效性要求高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构建了Markov模
型来分析采用!K; I3EI3算法时的系统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近似准确性以及IX; I3EI3算法相对于I3EI3
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包括IEEE802.11、802.15.4标准在内的许多无线网络协议都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管理数据的重发。在动态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固定的竞争窗口递减方式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规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回退机制,该机制通过引入竞争窗口递减因子,自适应地调整无线节点的等待时间,以实现网络吞吐量的最大化。同时,在算法实现上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以跟踪网络中竞争节点数量的改变。在IEEE 802.11DCF协议中以相同的物理层参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分组平均接入时延。 相似文献
9.
基于AdHoc网络IEEE802.11协议原理,对AdHoc网络标准DCF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自动调整最小竞争窗口W0的退避算法(Adaptive minimumcontention Window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algorithm,简称AWBEB算法),建立了AW-BEB算法的二维Markov链模型,导出了该算法的稳态分布和终端数据发送概率,分析了该算法的吞吐量和稳态吞吐量,对该算法吞吐量进行了编程仿真及数学解析研究,验证了AWBEB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与DCF算法相比,AWBEB算法具有更好的网络吞吐性能;AWBEB算法网络吞吐量的编程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拥塞避免的自适应退避算法.该算法引入了拒绝帧NTS,使接收节点具有拒绝发送节点发送请求的能力;另外通过将接收节点的拥塞状况反馈到发送节点,使发送节点可以根据自身待发送数据流的QoS属性和接收节点的拥塞状况自适应地调整退避参数,最终实现对高优先级数据流的保护.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保护高优先级数据流的端到端吞吐量、减小其分组重传次数以及分组时延,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增益自调整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对增益K的敏感性,提出了增益K自调整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认知频谱接入技术通过感知侦测并伺机接入空闲频带,大大缓解了频谱资源稀缺和利用率低下的矛盾.在未知信道占用信息情况下,认知用户如何快速找到最优空闲信道,并避免相互之间的冲突,是认知接入算法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本文中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分布式认知接入算法,通过学习物理层的感知结果和链路层的发送确认信息,同时获取主用户的信道占用概率和从用户之间的冲突概率,能快速选择感知信道,并有效避免了从用户之间的竞争.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未知信道占用概率信息的情况下,网络平均吞吐量明显优于贪婪等算法,很好地解决了认知网络中多个从用户频谱共享问题,同时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在ad hoc网络中,使用多个正交信道,并行地传输数据是一种提高网络吞吐率,降低数据时延的有效手段.目前多广播域类协议,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同时也不需要在网络结点之间建立时间同步机制,比其他多信道MAC协议具备更好的灵活性.经过研究发现,传递广播数据包,将加重多广播域协议解决死锁、发送等待和匹配效率等问题的协议开销,从而制约ad hoc网络的实际性能.采用支持广播/多播的匹配策略MAMR(Matching Algo-rithm for Multiple Rendezvous),将有助于解决广播问题.MAMR根据ad hoc网络的数据传送需求,将任一网络收敛至一个无冲突,无死锁的匹配状态.在该策略的收敛状态下所有非广播结点的入度不大于1,并且任两个相邻的广播结点间不会有匹配的边存在,从而避免了广播结点间可能出现的数据发送冲突.进一步证明,该策略可以在O(4m)步内收敛,并且可以在限定条件下达到极大匹配状态;在无广播结点时,该策略与Hsu和Huang提出的分布式网络中的极大匹配策略等价.仿真显示,在具有5%的广播数据需求时,该策略可以使MAXM、BTMC协议性能提高10%. 相似文献
15.
16.
水波优化算法(Water Wave Optimization,WWO)是最近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它尽管具有控制参数少、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收敛较慢、搜索精度低等不足。针对水波优化算法的不足,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并揭示算法收敛时控制参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满足上述条件的改进水波优化算法,改进算法采取自适应机制来调节算法参数,进一步增强了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的平衡能力;最后,对4种算法(ApWWO,WWO,FA,MVO)在10个标准测试函数上的寻优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ApWWO在搜索精度、速度和鲁棒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WWO和FA,在5个测试函数上优于MVO;与PSO和GA的对比结果表明,ApWWO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进一步分析了维数和种群规模对ApWWO的影响,并使用ApWWO来求解置换流水线调度问题,结果表明ApWWO能够取得较好的求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媒质接入控制协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无线通信模块是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而媒质接入控制协议则直接控制着节点无线通信模块的活动,因此MAC协议节能效率的好坏将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MAC层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MAC协议的研究内容和设计目标,并讨论了影响MAC协议性能的若干参数指标,随后介绍了几类典型的MAC协议,最后对MAC协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RTP自适应传输控制算法是在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TP)的流媒体服务中进行端到端流量控制的算法,对于保证流媒体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流媒体传输对RTP自适应传输控制算法的要求,对现有算法的各个组成棋块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目前RTP自适应传输控制算法的特点,指出了该算法今后研究和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