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的广泛开展 ,通信问题成了制约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的瓶颈 ,本文通过介绍移动公司新推出的 2 .5代GPRS网络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提出基于GPRS网络的配电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本文按照智能电网对配电网规划建设以及配电自动化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对中心城市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包括4G双卡通信、塑料光纤通信、石英光纤通信的特点及其应用,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灵活配置通信网络结构,以提供合理高效的通信系统。然后基于智能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实现功能,结合智能真空断路器与故障定位设备配合使用,高性价比的方案实现故障的隔离和定位从而大大缩短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后重点对配电自动化的主站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其自动化管理平台、功能、组网方式、馈线自动化及主站系统扩展研究,并以10kV馈线“手拉手”型简单环网结构为例模拟展示馈线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络自动化通信系统是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信技术是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同时也是配电网络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在于通信,只有好的通信系统才能够完善配电网络自动化。本文介绍了GPRS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其他的通信技术,并进行了通信方式之间的比较,进而重点论述了GPRS通信技术在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挑战,配电自动化系统需加强相应的安全防护。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业务流程,确定需重点防范的业务环节,提出了非对称性加密算法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增加加密模块,有效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用户对于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我国的配电系统而言,因为历史规划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网架结构相对较为薄弱和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存在,这样会导致配电系统出现故障概率较高,目前随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配电系统自身的防盗以及防火等故障处理已经是成为了目前电力运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县域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与配电系统的相关情况,从而为众多县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实际配电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我国已经广泛采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配电管理,但是由于配电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科学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提出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本模式以及其应用功能,对于配电管理以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具体观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电网配电系统的构建,有利于促进电网供电流程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我国智能化电网配电系统要加强研究力度,进一步增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当前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的发展状态,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自动化配电系统进行研究,以期为电网供电与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EPON技术在电力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配电网是用户设备与主网连接的纽带,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范围广、设备数量大,并与用户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运营部门加大了对配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投入。然而,由于受到成本和技术上的限制,配电自动化系统一直没有大规模铺开,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就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信息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配电通信网是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适用的组网解决方案,成为电力通信网薄弱环节和制约智能电网在配用电侧应用的瓶颈。文章先是介绍了配电网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配电网自动化在电网中的重要性,通信技术作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在电网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配电通信网常用几种主流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优缺点和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出经济、合理的配电通信网组网技术和建设方案。论证了在工程建设应用中,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大多采用以光纤通信方式为主、无线通信或配电线载波等方式为辅的组网模式。因此,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应先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进行通信方式的选择,然后根据配电网结构和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稳定、可靠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为配电网自动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配网规划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配网规划无法满足我国人民电力需求的主要原因。要更好地满足我国的电力需求,就需要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配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本BA网络模型模拟现实网络的局限性, 采用新节点的度数增加服从泊松分布的随机函数来代替传统BA模型中的常数, 修改了节点度数的增长方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数随机增长的改进网络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理论证明过程中, 利用率方程法计算度分布并得到了解析解, 而计算机仿真则验证了度分布解析解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符合现实网络的一定特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配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与设备密集型企业的增多,对电力配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配电GIS系统的建设意义、系统设计目标及其在电力配网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广泛,存在初始种群规模大,迭代次数多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估计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将故障区段向量作为正确解,通过建立解空间内个体分布的概率模型,对模型采样,逐步提高最优故障区段向量在解空间内出现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将分布估计算法应用于多源开环条件下的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有着较快的故障定位速度和良好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系统和用电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高效运行。本文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来实现配电网网架的合理性优化规划,阐述了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和配电网潮流计算。详细介绍了最小生成树算法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对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两个算例对本文研究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最小生成树算法对实现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内容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多媒体娱乐体验的同时,也给蜂窝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热门视频的重复传输,浪费了网络资源。预存储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是在非高峰时段,将热门视频等预先存储在网络边缘,以缓解高峰时段网络流量的压力。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传输效率,预存储技术中基于缓冲辅助的中继网络被提出。由于中继结点缓冲空间有限,当其需要服务多个用户时,有必要对中继结点的缓冲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中继结点的缓冲资源分配方法。首先,根据中继结点数据到达模型和数据处理模型,以及中继结点能忍受的缓冲区溢出概率,得到中继结点可以贡献出的最大缓冲区比例;接着,根据用户的数据到达模型和数据服务模型,给出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与缓冲区比例关系的表达式;然后,建立优化问题,以最小化网络中所有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和为目标,给出最优的缓冲区分配方法;最后,仿真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比均匀分配法能获得更小的用户缓冲区溢出概率和。  相似文献   

17.
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发布应用系统。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音、视频多媒体处理,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多点分布式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系统,播放的信息是实时动态系统;一个操作员可以集中建立、编辑和分配内容给网络环境中的数量庞大的显示终端,即实现一台服务器集中管理,向多个不同场所地点的显示终端发布实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配电网在通信方面的需求;研究分析主流PON的系统架构、利弊以及发展趋势;并引入EPON技 术到配电通信网中,以促进配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能配电网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优化运行与配电设备的高效运转、完成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具有建设成本低、快速自组网等特点,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通过总结智能配电终端在配电网的分布特征以及WSN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WSN的网络结构及其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智能配电网WSN的设计原则。根据该原则设计了智能配电网WSN的分层体系结构,包括终端采集网、汇聚网和信息接入网。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系统通常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本文给出了与其他通信方式联合组网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业务终端层、接入层、骨干层和配电主站层,可以有效地扩展智能配电通信网的通信范围,提高智能配电网的网络数据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电网距离保护方法,用于提高距离继电器在配电网中抗开路故障的性能。给出了保护方法的详细数学模型。该方案采用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简单,只需离线训练,不会对距离继电器的工作时间造成大的时延,也不需要特殊的通信辅助手段。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的距离继电器不仅能够检测电网线路中的开路情况,而且无论故障前的电流负载如何,都能够定位故障位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