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酒工业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白酒中微生物(特殊功能菌)的发掘与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①利用甲醇的生丝微菌的发现与分离,可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还可利用其去除再利用水中的硝酸盐。②分离到了高乙醇浓度特殊环境中甲烷氧化菌,其应用方面范围广、潜力大。③从浓香型酒老窖中分离出一株产甲烷杆菌,开发出甲烷细菌与己酸菌共酵的二元发酵技术。④从泸州老窖泥中分离出产己酸的细菌,为推广人工老窖发酵浓香型酒作出了重要贡献。⑤杂醇油利用菌的发现与分离,为酒精工业降低杂醇油提供了新方法。⑥从郎酒高温曲中分离得到一株嗜热芽孢杆菌。⑦从泸型麦曲中分离出一株红曲霉菌,用于强化菌曲的研究。(陶然)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白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内涵与产区的生态特征息息相关,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宿迁、仁怀、宜宾、霍山、渑池等五大白酒产区生态气候环境为对象,对各区域当年的气候变化和水质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宿迁产区四季分明;宜宾和仁怀地区的阴雨天气占比最高,分别为67%和63%;渑池产区全年晴天最多,接近30%;在6-8月份,五大产区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别不大,而从10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五大产区最低温度差别较大;五大产区中仁怀产区常年空气湿度持续最高,渑池产区常年空气湿度持续最低;五大产区的水体,宿迁产区水质pH和硬度最高,霍山产区水质pH和硬度最低。采用可培养与未培养方法分别对5个白酒产区水体微生物进行分析表明:5个产区微生物群系存在显著差异,5个产区可培养微生物全年保持基本稳定,而未培养微生物随季节有所变化,但各个产区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孕育风格独特的白酒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12.
四川省白酒工业生产要素优势突出,集聚和辐射能力强大,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但是,作为白酒大省,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四川缺乏统一的酒政管理机构和行业规制体系,造成了酒类生产流通管理上的盲点和漏洞,这种体制上的缺失,导致了白酒生产营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混乱无序。要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实现白酒千亿产业规划,加强白酒行业规制体系,以行业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营销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企业的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均较去年同比有所增加,其运行态势稳中趋好,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白酒工业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其固定资产投资占较大比重,这将进一步增加发展后劲,对新增经济效益拉动影响很大。当前,中国白酒工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应坚持强化各方面工作:1.加强科学研究工作。2.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3.重视企业和品牌的文化建设。4.坚持先进科学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方式。(陶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酿酒工业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技术,也是加快酿酒工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将其与酿酒工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17.
从白酒的积极社会经济作用以及独特的个性与对抗心脏病的保护作用,论证了白酒的存在价值。进而从白酒家族的兴旺到白酒工艺适应市场的可调性强;从白酒品质可塑性到白酒的自然市场调节功能;从啤酒、葡萄酒取代不了白酒到白酒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论证了白酒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为小城镇建设,内陆经济地位的提高,直至中华民族的崛起,给白酒带来无限商机,白酒非但不是夕阳工业,而且是跨世纪的巨人工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白酒业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量一种特殊商品,既是食品饮料,又是多彩的文化和风俗的载体,从1978-1998年,我国酿酒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产品调整和产业调整3个阶段,并取得巨大成绩,产量增长10.47倍,目前,白酒市场总体走势低迷,产大于销,从过于求,降低产量,调整行业结构为白酒业工作重点,白酒业已步往个创新,发展特色和品牌竞争,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时代,白酒市场仍被少数名优企业分割,农村市场将成为新的竞争领域。(孙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