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色价低桔霉素红曲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法对提取红曲色素和提取桔霉素的影响,并以乙醇为溶剂对提取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对红曲色素提取率低,仅为5%左右,但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提取率很高,达到83%以上,因此可先以超临界CO2法提出红曲米中桔霉素,再用乙醇法提取红曲色素,便可得到高色价极低桔霉素的优质红曲红色素。  相似文献   

2.
臧晋  赵蓉  李杰  孟大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284-286
以红曲米为原料采用两步提取法提取红曲色素,第一步提取去除桔霉素,第二步提取红曲色素。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溶剂pH2.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15(g:mL)、提取次数3次。第二步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2次。采用上述最佳条件两步提取可得到低桔霉素高色价的红曲色素产品,红曲色素得率8.31%、色价18625U/kg、桔霉素含量1.37mg/kg,桔霉素含量低于红曲色素中桔霉素最低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米红曲中的桔霉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大米红曲色素中桔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影响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红曲色素经预处理后以2%冰醋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2%冰醋酸水:甲醇=70:30)时,桔霉素能很好地与其他红曲色素成分分开;选育得到的15株红曲菌种中,11号和14号菌株产生的红曲色素中没有检测到桔霉素;液体发酵产物中桔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固体发酵法;干燥方法对桔霉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5.
红曲色素作为天然色素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而桔霉素污染会对其食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其出口造成很大障碍。该文总结了红曲色素发酵生产过程中桔霉素控制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无桔霉素或低桔霉素的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过程参数控制等手段来控制或消除桔霉素,以期为有效减少桔霉素生成,提高红曲色素产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曲桔霉素样品预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采用HPLC分析红曲样品中桔霉素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于红曲液态发酵产物 ,采用热酒精直接萃取的效果优于其他溶剂 ;对于红曲固态发酵产物 ,采用V(甲苯 )∶V(乙酸乙酯 )∶V(甲酸 ) =7∶3∶1(简称TEF - 7∶3∶1)为萃取剂 ,用超声波萃取 3次后 ,桔霉素的萃取效率最高 ,同时萃取的红曲色素最少 ;在 0 .1~ 10mg/L范围内 ,加入标准桔霉素的回收率达 87%以上。  相似文献   

7.
红曲菌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在食品添加剂、发酵食品、酿酒和中药等方面应用广泛。目前,虽然液 态发酵技术基本解决了红曲色素产品中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但固态发酵红曲米产生的桔霉素含量高的问题依然 是制约红曲企业及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对红曲菌代谢产物中桔霉素的毒性、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合成途径及调控基因进行了综述,并从传统方法和生物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控制红曲菌中桔霉素含量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有效降低红曲菌中桔霉素的含量和促进红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菌株中桔霉素生物合成基因与其发酵产品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相关性,本实验以25株不同来源的红曲菌为研究对象,以桔霉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为标靶,设计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红曲,采用免疫亲和柱纯化与UPLC结合的方法测定红曲中桔霉素的含量。对比PCR扩增结果与UPLC检测结果表明,PCR方法得到的结果与UPLC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即PCR扩增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为阳性的菌株,其发酵制备的红曲中桔霉素含量超过了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的桔霉素限量标准50 μg/kg,而PCR结果中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为阴性的,桔霉素含量均低于仪器检测限15.92 μg/kg,远低于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的桔霉素限量标准。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PCR方法可以作为判断传统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红曲产品中桔霉素是否超标的依据,也为了解菌株分泌桔霉素的能力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9.
红曲液态发酵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液态发酵过程及提取精制过程中的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红曲桔霉素含量。优化后的小型发酵罐主要工艺条件是:精选氮源(大豆水解液为佳);合理的通风量和搅拌转速[小型罐通风强度1.0L/(L·min),转速200r/min];在较高的温度下发酵(36℃);尽可能缩短发酵时间(96h);成熟发酵液在过滤前调节pH,使色素沉淀,从而与桔霉素分离。所得到红曲红色价分别为2 000U/g、10 000 U/g,桔霉素含量分别为0.282 mg/kg和1.373 mg/kg(折算为500U/g时的桔霉素含量为0.075mg/kg和0.067mg/kg),均低于红曲色素日本标准中桔霉素含量的限量指标(0.2 mg/kg即500 U/g)。说明通过发酵工艺及提取精制的优化,在不影响色素高产的情况下可将红曲色素中的桔霉素含量降至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无桔霉素高比例开环式莫纳可林K红曲产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得到 1株不产桔霉素 ,高产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红曲霉 990 1菌 ,该菌固态发酵红曲米中莫纳可林K的含量最高可达 1 1 0 0 0mg/kg。红曲产品中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比例为 70 %~90 %。该菌在酵母提取物和蔗糖培养基及谷氨酸钠及葡萄糖为主的培养基的培养液中均未测出桔霉素。液态及固态发酵红曲产品也未测出桔霉素 ,初步表明该菌株没有桔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固态发酵过程中 ,宜采取先 3 0℃后 2 6℃的变温控制模式 ;物料初始水分含量宜控制在 65 %左右。  相似文献   

11.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中桔霉素限量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缺乏专门针对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的标准方法。文中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桔霉素检测方法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对粉状样品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适合我国生产的红曲红色素中桔霉素检测方法。粉状红曲红样品先用体积分数50%乙醇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试样液,试样液在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下进行洗脱,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洗脱液中的桔霉素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优化的树脂分离条件能较好地洗脱样品中的桔霉素;配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能较灵敏地检出桔霉素含量,方法检测限为0.2μg/L,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  相似文献   

12.
红曲霉所产桔霉素及其检测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旭峰  周立平  孙佰申  马莉锋  贾波 《酿酒》2004,31(4):113-116
红曲霉能够生成多种生理活性而备受关注,但大多红曲霉同时也产生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红曲产品的桔霉素问题已经使我国红曲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介绍了红曲霉所产桔霉素的产生、合成途径、检测方法以及控制红曲霉产生桔霉素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Y20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铵盐对目的产物红曲色素及有害物质桔霉素的合成代谢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铵盐,检测M. purpureus Y20发酵液中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及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M. purpureus Y20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相对较稳定,未添加铵盐的对照组发酵液基本维持在pH 4.8;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pH>6;添加NH4NO3、(NH4)2SO4、NH4Cl的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过程中持续降低至pH 2.5左右;含有0.3 mol/L NH4+的(NH4)2SO4的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较对照组降低88.6%;含有0.1~0.3 mol/L NH4+的NH4Cl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降为0.05 mg/L;含有0.3 mol/L NH4+的NH4NO3发酵液未检出桔霉素,红曲黄色素含量较对照组升高31.0%、红曲红色素含量降低11.6%;添加CH3COONH4、NH4H2PO4、C6H5O7(NH4)3的发酵液无桔霉素检出,但菌体干质量较小,色价较低。因此,添加铵盐可影响发酵液pH值,影响M. purpureus Y20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改变红曲色素的组成比例和抑制桔霉素的生成;添加适量(NH4)2SO4、NH4Cl、NH4NO3有利于促进红曲黄色素的生物合成,阻碍桔霉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红曲生产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正越来越深入的应用于肉类、酒类等食品的生产中。研究在红曲生产工艺中如何控制桔霉素的产生,可以有效应对国际上给红曲安全性设置的技术壁垒,并提高红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桔霉素与红曲霉的安全性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霉能代谢生成天然红色素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备受国际关注,但同时也发现其生长过程产生桔霉素.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可以致畸、诱发肿瘤、突变等.红曲霉中桔霉素的发现使得我国的红曲产品的安全性引起争议.介绍了红曲中产生的桔霉素的理化性质、毒性、产生途径和检测方法等的研究现状,并就如何消除红曲中桔霉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部分霉变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方法。研究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 值、有机添加剂等对分离的影响,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在波长为252nm,分离电压为15kV、10mmol/L 磷酸二氢钠-10mmol/L 硼砂缓冲溶液(pH7.0),10% 乙醇为提取剂的条件下,用无水乙醇提取在相对干燥条件下霉变的馒头,提取产物中的桔青霉素与其他组分在9min 内达到了基线分离。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3%、1.6%,回收率在90%~115% 之间。此方法快速、简便、试样用量少、分离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内分离出一株产橘色色素的红曲霉菌株M。通过18S rDNA的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属于红曲霉属。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该红曲霉在不同培养基、是否添加EDTA等条件下桔霉素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菌在酵母浸膏蔗糖(YES)培养基中桔霉素的产量远高于谷氨酸葡萄糖(MSG)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达到81.412mg/L;不同发酵时间内的桔霉素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添加微量的EDTA(4×10-5g/L)就能显著影响桔霉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