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和植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为有用的化合物,但人类仍在努力通过实践实现这一挑战。现在,面对这一方向开发的催化系统,以高的周转率使CO2还原为CO已迈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3.
4.
CO/CO2催化加氢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是降低石油资源依赖、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致力于开发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将传统F-T合成催化剂或甲醇合成催化剂分别与H-ZSM-5、SAPO-34等酸性分子筛耦合,实现了CO/CO2催化加氢一步制低碳烯烃、汽油、芳烃等化学品。围绕耦合不同反应,设计高效双功能催化剂,调控产物分布是碳一资源化学利用的关键。综述了“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发展近况,不同活性组分组合方式、空间距离对CO/CO2选择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学品反应性能的影响,展望了双功能催化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CO2腐蚀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腐蚀问题已成为油气田开采中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一个技术难题.CO2会引起油气管道内部坑蚀,以至于破坏整个油气系统.文章综述了大量国外CO2腐蚀预测的模型,结合油气田开采中的实际问题,对CO2腐蚀预测模型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此专利为一种富CO2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将富CO2天然气原料加入合成气反应器制成合成气。至少有一部分合成气被导入F-T反应器。该F-T工艺经相关操作生成一种F-T产品。从F-T产品中分离出一种轻质油并将其导入轻质油转化炉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60×104t/a催化装置CO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炉膛压力偏高、再生烟气处理能力不足、放空再生烟气物理显热和CO化学能无法回收、排烟温度偏高及热效率偏低等问题,对CO余热锅炉进行工艺流程分析及热工计算,改造后的省煤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含CO再生烟气的处理方式,讨论各种处理方式的应用场合及优缺点;并结合格尔木炼油厂改造过程中CO焚烧炉设计工作,分析了再生烟气中CO的焚烧机理和对启燃温度的要求。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CO焚烧炉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燃烧器布置、燃烧时间控制、炉膛压力分布、防止燃烧器熄火以及焚烧炉和余热锅炉统筹考虑等诸多事项,对催化裂化装置内CO焚烧炉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CO助燃剂近年来的发展作了论述,并对我厂含铂废催化剂大量堆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行开发生产CO助燃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CO2利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每年大约有 2× 10 10 t的CO2 排放到大气中 ,各国对这一资源都在研究开发和利用。CO2的化学利用是当前CO2 利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CO2 利用的途径和领域十分广阔 ,开发和利用CO2 可以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此专利为一种富CO2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富CO2天然气原料注入合成气反应器并生成合成气。至少有一部分合成气被导入F-T反应器。该F-T工艺经相关操作生成一种F-T产品。从此产品中分离出一种轻质油并将其导入轻质油转化炉中。  相似文献   

12.
对松辽盆地高含CO2气藏储层包裹体及其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储层中CO2包裹体不发育,包裹体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别,包裹体中的CO2显示有机成因,而气藏中的CO2显示无机成因;但包裹体中与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却比较一致。造成包裹体上述特征的原因一是无机幔源CO2的充注速度快,包裹体来不及生长;二是在CO2充注以前,储层已经被烃类气体所饱和,在储层缺水的地质环境下不适宜包裹体的形成。最后结合地质特征认为,CO2的充注发生在烃类气体充注以后。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开发了一种非贵金属CO助燃剂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制备超细钙钛矿金属氧化物粉末,粉末粒径为30~70nm,比表面积为20~25m^2/g,再将制备好La1-xSrxMn1-yCoyO3活性组分与Al2O3、高岭土混合,经喷雾获得CO助燃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固定流化床实验表明,该助燃剂有良好的助燃活性,裂解产品分布与铂助燃剂相当,在30Mt/a催化裂化装置上经3个多月的工业应用试验表明,本  相似文献   

14.
15.
CO助燃剂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rig.  RB  齐文浩 《国外油田工程》1998,14(6):28-30
在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中定期加入少量的助燃剂,可以使烟气中的CO含量大大地降低,防止大气污染,使再生器的温度稳定,避免再生器损坏和催化剂失效,节省了设备投资。目前国内外已有80%的催化裂化装置使用CO助燃剂。由于助燃剂的普遍应用,铂的消耗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铂的供应问题,人们正在研究非铂助燃剂。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大多数油田属于低渗透性油田,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大幅度提升原油采收率相当困难,CO2虽能够有效提高其采收率,但CO2黏度小,极易发生黏性指进和气体窜逸,CO2增黏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气体窜逸的发生。为了研究CO2增黏剂在不同压力下对CO2/原油表面张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悬滴法测试CO2/原油两相表面张力。结果表明,CO2增黏剂对CO2/原油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无影响。但CO2/原油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与压力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CO2分子在油滴表面的吸附及排布是造成两相表面张力降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丙烯/乙烯中CO、CO2的传统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反吹系统,选用高纯氢气代替氮气作为载气,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仪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幔源CO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幔源CO2气藏的CO2/3He比率在107-1013之间,与幔源气体脱离玄武岩浆时恒定的CO2/3He比率(2×109~7×109)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形成于中生代的万金塔CO2气藏,具有109~1013的高CO2/3He比率,而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黄骅、济阳、苏北、三水等地的幔源CO2气藏,均以107-109的低CO2/3He比率为特征。研究表明,幔源气藏CO2/3He比率的形成受到了幔源气体的释放机制的控制。在玄武岩浆喷溢、侵入为幔源气藏的形成提供大量气源的同时,岩浆房中的幔源气体通过深切岩浆房的断裂通道直接释放,对幔源气藏的形成、幔源气体的补给以及气藏CO2/3He比率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无机成因CO2气藏的CO2/3He比率特征为气藏的幔源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