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氯化铵废液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氧化钙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氯化钙的工艺,包括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反应过程和氯化钙溶液浓缩除氨过程。对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以及减压蒸发过程中的真空度、蒸发温度、蒸发时间对体系中氨和氯化钙质量分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为80℃,氧化钙与氯化铵物质的量比为1.3∶2,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35%。脱氨最佳条件:真空度为80 k Pa、蒸发温度为100℃,蒸发时间为90 min。蒸发浓缩后溶液中氨的质量分数为0.03%、氯化钙质量分数为62%。该工艺在生产氯化钙的同时回收氨再利用,实现了氯化铵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通氨盐析硫酸铵钾提纯氯化铵转化法制取硫酸钾的新工艺。精制硫酸钾母液Ⅱ和粗品氯化铵母液Ⅳ混合加热,与氯化钾和热析硫酸铵钾一起反应制取粗品硫酸钾,再与氯化钾反应得到含51.27%氧化钾的硫酸钾;分离粗硫酸钾后的母液Ⅰ与硫酸铵和通氨盐析硫酸铵钾一起高温反应,分离热析硫酸铵钾的母液,经蒸发一定水后,冷却制取粗氯化铵;由贫氨母液溶解粗氯化铵后,经通氨盐析硫酸铵钾分离的母液进行蒸氨后冷却析出含33.35%铵根、64.01%氯离子、0.5%氧化钾的氯化铵。整个工艺过程闭路循环,氧化钾回收率达96.5%~97.5%。  相似文献   

3.
ZL专利号 9310 0 5 38.8授权公告日 1996年 3月 6日 ,授权公告号CN10 31183C专利权人 :王 全权利要求书1.在联碱法中制取碳酸氢纳的方法 ,该法包括用碳化塔在 2 0~ 4 5℃下进行一步碳化反应 ,以部分经吸氨、冷却后的重碱分离母液 (氨Ⅰ )与氯化铵分离母液 (母Ⅱ )按体积比N =0 .5~ 1.6混合后的半母液Ⅰ作为碳化供给液。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N 0 .8~ 1.2。说明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碳酸钠和氯化铵联产的联碱法中制取碳酸氢钠 (下称重碱 )的方法 ,它用碳化塔在 2 0~ 4 5℃下以一步碳化方式完成碳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无水联氨可自联氨的盐酸盐,或其与氯化铵的混合物,与当量的金属钠在液体氨中反应而得。此外亦可用当量的甲醇钠,以甲醇为溶剂,或者过量的固体碱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或者用高沸点的有机胺。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进行了重碱过滤母液与氧化镁反应蒸氨的试验条件探索,得到了影响蒸氨单元的一些工艺条件和参数,为氯化铵的转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本发明是关于碳酸氢钠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流动性好任意粒径的碳酸氢钠的制造方法。碳酸氢钠作为工业上重要的无机化学产品,通常是向苛性钠或者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使之进行反应来制成。也可由干燥状态下的无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得。但是,前一方法所得的碳酸氢钠为针状结晶,操作处理时流动性差。后一方法能得到流动性好的粒于,可是反应速度慢,而且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RuO2-Ti阳极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的极化行为,探讨了RuO2-Ti阳极在氨-氯化铵体系中析氮反应的机理以及电解液中各组分浓度对阳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阳极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发现在氨-氯化铵电解液体系中RuO2-Ti阳极的阳极反应析出的气体并不是氧气,也不是氯气,经过对电解液体系组成的分析和化学检验确定RuO2-Ti阳极电化学反应析出的气体为氮气;在氨-氯化铵电解液体系中RuO2-Ti阳极电化学反应的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电化学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7.55 kJ·mol-1,交换电流密度和传递系数分别为4.36×10-6 A·cm-2和0.117;电解液体系(NH3-NH4Cl)中氨浓度的增加可加快RuO2-Ti阳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的速度,而电解液体系中氯离子浓度的增加则对RuO2-Ti阳极电化学反应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建超 《广州化工》2012,40(19):45-47
利用环氧基与氨基反应,将具有抗菌性能的季铵盐与氨烃基硅油通过化学键连接,反应后氨烃基硅油被赋予抗菌功能。反应条件: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环氧基相对氨烃基硅油的氨基的摩尔比为0.4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4 h为宜。应用性能试验得出改性氨烃基硅油能够改善氨烃基硅油在织物整理中的疏水与黄变缺点,提高在头发护理中的梳理性和手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氨Ⅰ中氯化铵析出温度及氮Ⅰ组成等的探讨和分析,推荐了计算氨Ⅰ中氨化铵析出温度的经验式,并提出了冷氨Ⅰ温度的控制标准。指出,在联碱生产中要尽可能地降低冷氨Ⅰ温度,氨Ⅰ温度每降低1℃,可减少冷冻量消耗36MJ/t氯化铵,且冷氨Ⅰ温度不应低于氯化铵析出温度,氯化铵析出温度又与氨Ⅰ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联碱法综合消耗定额的核算基准,以及分产品的氨盐消耗定额的核算问题。指出氨耗应以一吨氯化铵产品和相当量的纯碱产品为核算基准,盐耗应以一吨纯碱产品和相当量的氯化铵产品为核算基准;在分产品定额中,氨作为氯化铵主要原料是理所当然的,理论氨耗和理论盐耗分别计入氯化铵产品和纯碱产品,这样有利于成本计算和联碱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轻烧粉和氯化铵反应为出发点,研究了氧化镁蒸氨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30 min时,70~90 ℃条件下溶液中镁离子浓度约为0.14 mol/L,100 ℃时浓度为0.5 mol/L。XRD结果表明,蒸氨过程中未反应生成Mg2+的氧化镁以氢氧化镁存在于滤渣中。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镁水化反应活化能逐渐增加。当煅烧温度为600 ℃时,反应活化能为64.789 9 kJ/mol;当煅烧温度为800 ℃时,反应活化能为81.350 6 kJ/mol。氢氧化镁和氧化镁按不同物质的量比混合进行蒸氨反应时,蒸氨速率随体系中氢氧化镁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氧化镁蒸氨体系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镁在铵盐体系中进行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部分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进行蒸氨反应生成镁离子;第二阶段,整个体系完全变成氢氧化镁蒸氨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直接由氯化铵制取氨和盐酸,在理论和实际生产中均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86年试验了一种新方法——碱式氯化镁法,进行了小试,并用常规方法和热分析技术作了分析。一、原理在前人的研究中,似乎氧化镁法较为实用,我们曾用市售氧化镁作反应剂,发现其不易和氯化铵溶液作用放出氨。当改用碱式氯化镁作试剂时,获得了成功,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3.
联碱生产中要求尽可能地降低冷氨I温度,氨I温度降低1℃,可减少冷冻量消耗36MJ/t,氯化铵。冷氨I温度不应低于氯化铵出温度,氯化铵析出温度又与氨I组成有关。本文推荐了计算氨I中氯化铵出温度的经验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加压蒸气转化法流程的合成氨装置,在配置联碱(或尿素)而无其它氨加工手段的情况下,氨加工成氯化铵(或尿素),而纯碱(或尿素)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不能平衡,必须另外寻找新的二氧化碳来源。最现实、最廉价易得的就是天然气一段转化炉作为加热用的天然气燃烧而产生的烟道气和供汽锅炉产生的烟道气。本文对可供工业化的从烟道气中回收二氧化碳的不同方法加以分析比较,提出以廉价的碳酸钠为主要成份添加乙醇胺作为催化剂的脱碳溶剂,介绍了该法的小试情况,证明热碳酸钠溶液添加一乙醇胺的方法是可行的。另外针对联合法生产纯碱的工艺特点,提出了用浓纯碱溶液(不加任何添加剂)加压吸收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使之产生碳酸氢钠结晶,再生。提出两种设想流程:一是晶浆进入分解塔以蒸汽直接加热使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进入制碱系统。另一种流程是在制碱设备有潜力的情况下,可将结晶与母液分离,碳酸氢钠并入制碱煅烧系统加以处理,从而都不设传统的溶液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5.
内循环法制硝酸钾由如下四个主要步骤组成。①工业盐(氯化钠)与碳酸氢铵作用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②碳酸氢钠与硝酸铵作用生成硝酸钠,同时放出氨和二氧化碳。③氨和二氧化碳气体用硝酸钙溶液吸收,得到硝酸铵和碳酸钙。④硝酸钠与氯化钾作用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将所得氯化钠和硝酸铵分别作为制取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原料而被循环使用,故所需外购原料仅为碳酸氢铵、硝酸钙和氯化钾。得到的产品除硝酸钾外,还有氯化铵和轻质碳酸钙。采用内循环法制硝酸钾,既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纯碱工业》2010,(2):24-24
三聚氰胺联产纯碱、氯化铵工艺,属于从尿素制备三聚氰胺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合成三聚氰胺的尾气由纯碱工序的母液Ⅱ吸收,吸收液经配置后进入碳化塔吸收合成脱碳工段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滤碱机将碳酸氢钠分离,分离出的碳酸氢钠经煅烧,成为碳酸钠;滤碱机滤出的母Ⅰ送入冷析结晶器,降温结晶析出氯化铵,母液溢流入盐析结晶器,  相似文献   

17.
溶液中,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三者不能同时共存。当有氢氧化钠时,只有碳酸钠共存;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共存;通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有机胺参与联合生产碳酸氢钠和氯代烃的两种工艺过程:一是有机胺替代氨参与制碱碳化过程,产生的有机胺盐酸盐;另一个是有机胺与制碱过程副产品氯化铵作用回收氨并产生有机胺盐酸盐。有机胺盐酸盐在氯化亚铜存在下与烯烃反应制得氯代烃,并再生得到有机胺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中的废钴锰催化剂中钴低锰高,常用的钴锰分离方法一般不适用,分离钴锰时非常容易互相夹带,导致分离不完全。本文采用氨-碳酸盐法分离PTA废渣浸出液中的钴和锰。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以钴剩余率和锰沉淀率作为考核指标,考察了碳酸盐的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氨的用量和碳酸盐的用量等因素对钴、锰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氨-碳酸钠、氨-碳酸铵、氨-碳酸氢铵3种溶液中,最佳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别为200r/min、8h和20℃,氨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理论化学反应计量的1.9倍、1.4倍和1.7倍,碳酸盐的用量分别为理论化学反应计量的1.0倍、1.3倍和1.3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氨-碳酸钠、氨-碳酸铵、氨-碳酸氢铵3种溶液中,钴的最大剩余率分别可达到96.0%、99.8%和99.5%,锰沉淀率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铜和氨水为原料,制备硫酸四氨合铜水溶液。然后采用反向沉淀法,将硫酸四氨合铜水溶液加入到乙醇中得到硫酸四氨合铜粉体。通过改变搅拌强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与乙醇比例得到不同粒径的硫酸四氨合铜。对产物进行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得到最小粒度的反应条件为:采用机械搅拌,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与乙醇比例为1:6并且反应体系中加入0.016mol/L十二烷基三基氯化铵。所得粉体最小平均粒径为55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