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具有复杂多变的有机地球化学特点,本文对其人机质、有机酸三维荧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分类。初步建立了油田水与油气性质及油气藏的联系,讨论了该盆地油田水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提出“含油气流体系统”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塔西南群苦恰克构造带油气运移与聚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Ⅲ油组原油,其苯并咔唑绝对浓度和苯并[a] 咔唑/苯并[c] 咔唑的变化规律显示两种来源的原油运聚方向均为从东向西,与该构造带现今东高西低构造格局有矛盾。根据该构造带的演化史,石炭纪早期古巴什托普背斜已具雏形,二叠纪晚期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第三纪受柯坪推覆体的影响才变为东高西低。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运聚应发生在二叠纪晚期( 正是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油高峰期) ,聚集于统一的古巴什托普背斜;晚第三纪构造格局变为东高西低后,发生源于石炭系原油的运聚,同时已聚集的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进行从西向东的调整。因此,群苦恰克构造带的东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图2 表1 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5.
油源对比是运用油气与生成它的母岩之间具有遗传性,即亲缘关系这一基本原理,合理地选择地球化学对比参数来研究油、气、源岩之问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储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两个方面。选取姥鲛烷、植烷、甾类、萜类、∑nC21^-/∑nC22^ 、(Pr/Ph)/(nC17 nC18)、αααQ9甾烷20S/20(R S)、C27/C29等多种对比参数,通过对伊3001孔谭庄组两层油砂进行油源对比及运移研究后得出:伊3001孔三叠系谭庄组两层油砂属于同一油源,均与三叠纪烃源岩关系密切;两个油砂样所含油气来自同一油源,均来自三叠系烃源岩,属近油源近距离运移聚集自生自储。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南缘的浅滩上常常可见到重沥青质原油。常规的生物标记化石分析表明,可能的烃源岩缺乏陆源有机质,应为晚侏罗世或白垩纪的深相页岩或钙质页岩。从这些浅滩沥青质原油的分布位置和产出历史来看,它们来自当地的海上盆地。但是,该区的钻井稀少并局限在浅水区,烃源岩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油气再次运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巨大的。但目前在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遇到了难题,曾指导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理论, 在这里基本失效。在探索寻找和总结新理论的过程中, 发现近年来所论证的油气再次运移的理论是油气藏形成三环节(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的中心环节,它反映了中国多旋回构造演化的特点, 符合油气流体矿产富集的规律, 所以, 它应该成为目前解决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四川盆地西南部犍为地区为例,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油气运移期次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溶蚀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期次,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成果,确定了库车坳陷中生界储层曾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康村末期以及新近纪库车期接受过3期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特点的分析表明,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晚期接受了液态烃充注.上述研究结果与利用地球化学定量(如包裹体)分析手段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吻合,说明运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可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  相似文献   

9.
根据该区构造发育史,油源区分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原油物性特征,含氮和酚类化合物特征等,对塔中地区CⅢ油组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史进行了初步分析,综合推断,该区石炭系可能存在三次成藏期:(1)在二叠纪,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进入生烃和排烃的搞峰阶段,并聚集形成TZ4油田,在白垩纪,受燕山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藏重新分配,断层开启,地层的翘倾作用使早期油藏遭到破坏,油藏经历水淹和生物降解作用;(2)燕山-喜山期,特别是白垩纪以后的100Ma内,中,下奥陶统泥灰岩源岩达到生,排烃高峰,生成的烃类自西向东运移至TZ10,TZ11,TZ4等圈闭,并与早期残余在油藏中的烃类混合。(3)与此同时或较晚,由于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中,下粤陶统不同带的源岩及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轻质油,自东向西地入TZ1和TZ4油田,由于以上三期的油气注入及不同生源的油气混合,从而造成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存在东西差异及多种油藏并存在的油气分布面貌。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油气运移路径确定勘探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Ե�°���ͳ��Դ���л�����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北缘下奥陶统多泉山组发育暗色碳酸盐岩,石灰沟组发育暗色泥岩;从实测的残余有机碳、生烃潜量与理论上恢复后的原始有机碳、生烃潜量来看,研究区暗色碳酸盐岩为非烃源岩,而暗色泥岩则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沥青反射率及储层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显示:下奥陶统烃源岩有机质演化处于高成熟阶段。生烃史分析表明,烃源岩中有机质在奥陶纪末期—志留纪早期曾有一次短暂的成烃期,在二叠纪末—三叠纪进入生油主期,到白垩纪进入高成熟阶段;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反映油气成藏期位于中生代晚期—新生代。  相似文献   

12.
孔雀1井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烃类的垂向运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从钻井岩屑中获取的烃类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分析了孔雀1井烃类气体的来源及其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运移方式、运移方向等,指出该井志留系储集层聚集了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气藏中的天然气以扩散和渗透方式发生了垂向上的运移,这种运移一直可以追索到地表。认为孔雀河斜坡具有寻找天然气的潜力和前景,该地区的地表油气化探方法应选择直接烃类法。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运聚与成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有效烃源岩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石炭系,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2套烃源岩演化历史有较大的差异。该区油气运移疏导系统主要为储层孔隙和裂缝系统、断裂系统与不整合面;主要有3期成藏,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油藏多被破坏;海西晚期油藏保存有好有差,后期又有调整;喜马拉雅期主要为气藏形成与古油藏调整期。根据主要成藏时期及成藏条件的配置关系、源岩及储层的关系,认为巴楚—麦盖提地区大致存在4种成藏模式:早期成藏他生、早期成藏次生、早期成藏—破坏—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4.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莱盆地为一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胶莱盆地为-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田,四面分别与玛湖凹陷、盆1井西凹陷和石南凹陷相邻,其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108t。石南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低、类型差、生烃量小;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从成熟—过成熟均有分布、有机质类型好、生烃量巨大,玛湖凹陷烃源岩与盆1井西凹陷烃源岩石油地质特征相似,但因其中生界构造特征而被排除。文章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并类比了烃源岩和原油中C20、C21、C23三环二萜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确定:①石南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②油气运移的通道主要是断层和不整合面;③油气至少有两期成藏。  相似文献   

17.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烃类生成、构造活动和圈闭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存在分段捕获的原理,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安岳-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北部的安岳-通贤地区主要捕获了须家河组低演化系列煤成烃类,由于构造运动改变了油气运聚方向,未能进一步捕获后期较高演化阶段的烃类,具有分段捕获的特点;而该区南部的包界地区不仅捕获了低演化阶段的烃类,同时还捕获了成熟-高熟早期须家河组煤成烃类,具有连续累积捕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含氮化合物分布与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探讨了含氮化合物在焉耆盆地油气充注方向研究中的应用。盆地侏罗系油藏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存在一定的运移分馏作用,表现为自生烃中心向外,含氮化合物绝对含量由高到低,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暴露型化合物相对减少,异构体参数[a]/[c]的相对含量则由大变小。在同一构造带中,随埋深的减小,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表明,宝浪油田油气注入方向在平面上自南向北,在纵向上自深层向浅层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通过沉积相的研究,弄清孔雀河斜坡储盖组合,解决长期以来勘探成功率极低,在油气源充足的情况条件下找不到大油气田的问题。利用单井沉积相分析、典型井岩心分析、野外剖面资料和地震测线资料研究结果,得出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沉积特点、演化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指出该区在志留纪的沉积是以滨海—浅海为主的海陆过渡相,在北部区域发育有三角洲;结合单井试油试气资料,研究认为该区的浅海沉积物几乎全部是砂岩,缺少泥岩盖层,因而以前所钻4口探井都以失利告终,这也是长期在该区找不到油气田的症结,而孔雀河1井正好钻在位于北部的三角洲沉积区域,该区地层具有砂、泥互层的特点,具备了较好的储集层和局部盖层,试油结果表明有24个气层,该井的东部及东北部的三角洲区域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