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达 《视听技术》2006,(4):104-105
这是广东“星文”推出的一款男女声二重唱新专辑。专辑的策划制作人邹铁夫,目前是国内著名的独立唱片音乐制作人,此公认为近年来,唱片市场上推出的声乐录音,大都是单一声种的演唱,或其它形式的组合演唱,其中,男女声二重唱的比例极少。当然,此专辑不是传统的二重唱录音,  相似文献   

2.
由香 港著名发 烧唱片厂牌金弦国 际唱片公司的前掌舵人马濬 先生创立于美国的FIM(即“FIRST IMPRESSION MUSIC”,又名“一听钟情”),在广大发烧友心目中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年近6旬的马先  相似文献   

3.
4.
完美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高保真音响》2011,(1):47-47
1.《伶歌2》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在《伶歌2》出版前,谈到这张唱片的录制过程时说:“像制作《伶歌2》这种事儿,一辈子只能干一次”。即使作曲家孟庆华和录音师李小沛为此所付出的大量心力不算,  相似文献   

6.
浪漫听得见     
这是著名制作人邹铁夫的又一创新力作,是他制作唱片以来的第一张男女声二重唱,并且是以情歌为主的两个声种演唱的歌曲CD唱片。这次他发掘了清纯、靓丽的女生和青春四射的男生来演绎大家都已熟知的歌曲对唱,其中就有孙楠与韩红深情对唱的《神话》,胡彦斌的名曲《Waiting For You》,林俊杰娓娓道来的《一千年以后》,周杰伦作词作曲的《世界末日》,张信哲催人泪下的《白月光》,Micheal Learns To Rock的抒情冠军曲《That's Why You Go Away,以及飞儿乐队激情演绎的《我们的爱》等共十三首精挑细选的情歌。  相似文献   

7.
黄河,奔腾咆哮,势不可挡,一泻千里,勇往直前,荡涤污垢,哺育苍生。《黄河大合唱)是以音乐形式赞颂黄河的大型力作,它的经典CD唱片主要有严良塑、曹丁指挥版本之分。  相似文献   

8.
乙戈 《视听技术》2001,(6):60-61
手捧这张新CD,即使在未聆听前,也不免生出些许感慨。 这是拿索斯公司18世纪协奏曲系列唱片的又一新录音。作品出自18世纪法国小提琴家、作曲家约瑟夫·布隆涅·圣乔治(约1739-1799)之手。其作品流传不多,我所知道的乐迷手中也很少有他的录音资料。在当今商业社会功利罩眼,人心浮躁,古典音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9.
如果感动是一种久违的记忆,那么就让这陌生了的情感在《红楼十二钗》的音乐中彻底地奢侈一次吧。忘记那些音色、质感、音场、定位等等干涩又初级的名词,美好的音乐应该包含更广阔的美丽。  相似文献   

10.
音翔 《视听技术》2001,(9):73-75
手边有两张西曼国际唱片公司旗下“黄河”品牌的唱片,以“黄河”为品牌,所收内容当然都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这两张也不例外,一张是《春节组曲》,这是李焕之作品专辑,另收有李先生的第一交  相似文献   

11.
12.
13.
陈越 《高保真音响》2010,(3):98-101
其实在拿到这套唱片之前.我心中也在疑惑.《古典音乐从A到Z》.一套唱片以此命名.难道区区两张唱片就能一览西方古典音乐的全貌吗7拿到唱片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只是一套音乐唱片.还包括一本厚厚的作曲家字典和购买者专享的网络音乐资源。整体来看.这套唱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CD唱片了.拿索斯在音乐与内容的提供形式和商业模式上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现在有多少发烧友还在坚持使用CD播放机来听音乐?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又想到一个距今并不遥远的事实:在CD机初面市之际。无论是业界或是市场,乃至发烧友,所有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被播放的载体上——即CD唱片。当时,人们感兴趣的是,作为存放音乐内容的载体,CD片的有效保存期是多少年。而对CD机,则均持乐观态度,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能够“长期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6.
Reggae的魅力     
多年以前,当许多人开始熟悉Boh Marlev的时候,“Reggae”也随之成为他们同样熟悉的一个词汇,这种源自于牙买加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在一段时间成为时髦的代名词,而对于著名键盘演奏家Montv Alexander和吉他演奏家Ernest Ranglin而言,他们则是这一音乐的代言人。Montv和Ernest都是牙买加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早先两人都分别  相似文献   

17.
18.
在元旦期间,笔者收到了好友从美国寄回的一套由Chandos公司发行、Mariss Jansons(杨松斯)指挥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CD唱片,该套唱片一共有6张。其中除了《第二交响曲》那张CD附带了《意大利随想曲》外,其他5张CD均为单曲目发行。笔者喜欢这套CD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秀的录音制作水平和Mariss Jansons的出色演绎,更喜欢的是每张唱片封面设计上都采用了一幅名画。而且在唱片内部的介绍文字中也提及了名画的名称、作者等相关的信息。因此,笔者在这期就与大家分享这套唱片以及封套上所采用的名画!  相似文献   

19.
贾达 《视听技术》2006,(4):107-107
这是广东金凯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张CD。此前我还没有接触该公司的艺术产品。掌专辑的策划制作人的话来说,此碟是一款“靓音乐、靓演绎、靓录音的发烧乐录音。”歌手又是一位“有着极高音乐天赋的才女”,名叫关听。关于她的艺术履历,碟中找不到一点资料,不知是何方仙子驾临。也好,不贴标牌,直接让聆听者去鉴赏其演唱,这样的唱片反而能勾起我等老“听迷”的兴趣。专辑上选曲共13首。从专辑题名到歌曲标题上看,  相似文献   

20.
张杰 《高保真音响》2012,(2):114-116
实说.尽管瑞鸣音乐的“粉墨”系列唱片深受烧友的喜爱,但当制作人叶云川说要出一张昆曲唱片时,我的心里还是浮现出了一丝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