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确定物源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录井、测井及岩芯资料沉积学分析认为,查干花地区泉一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研究区识别出河道和河道间2种亚相,以及边滩、河道充填、决口扇、河漫滩和泛滥平原5个微相。分析了泉一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指出了查干花次凹及斜坡带为主河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2.
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判别及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是油气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岩心、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9储层以灰色、浅灰色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及磨圆均较好。研究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属网状河亚相,具体可划分为网状河道、河间洼地和决口扇沉积微相;延9油层组砂体的垂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横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间隔型、搭接型、切割型和取代型。  相似文献   

3.
大港南皮地区目的层石盒子组碎屑岩砂体分布广泛、厚度大,但沉积展布及有利储集相分析并不完善。为此,以沉积环境研究为基础,依据测井沉积学理论,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与岩性剖面的对应关系,对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精细解释与划分。运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技术,分析了沉积相空间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石盒子组曲流河相沉积体系主要有3种亚相7种微相,砂体由北东向南西展布。其中,河床滞留沉积相与边滩相主要以陆源砾石为主且粒度较粗,孔隙连通性好,在研究区是砂岩和储油物性最发育的层段。泛滥平原泥质含量高,孔隙喉道较窄,沉积颗粒细,储油性差。该区研究能为油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和其他地区沉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徐州孟庄地区2 -1#井、2-2#井,郑集地区3-2#井、3-4#井的岩芯进行观察描述和岩石薄片的镜下分析,得出徐州地区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特点.徐州地区山西组是华北地台在石炭—二叠纪陆表海向东南方向退出时形成的海陆过渡相,属于陆表海环境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水下沉积部分,由泻湖—前三角洲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的远砂坝、河口坝、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组成.上段水上沉积部分,由三角洲平原的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平原—沼泽等微相组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矿物组合、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芳38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物源方向、沉积旋回划分及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南北方向物源交汇处,以北部方向物源控制为主;在精细小层细分对比基础上,扶余油层组可划分为3个油层组17个小层35个时间单元;本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前缘亚相沉积,分流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泥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泥3种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  相似文献   

7.
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利用岩心描述、测井数据、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沉积相识别标准,从而开展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泛滥平原;延9—延...  相似文献   

8.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传统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在详细分析古城油田泌123、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短期层序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Ⅳ砂组的高分辨率时间-地层格架。并进行了基准面旋回对比,遵循从点(标准井测井沉积微相分析)到线(全区多井对比)的基本原则,对古城油田泌123、124区核三段Ⅳ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为油田的下一步开发以及主力层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萨南七东试验区主力油层进行精细解剖,通过高精度层序划分与对比,单期河道级别时间单元微相精细刻画,建立了390口井9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特征建立研究区1种相、3个亚相、26种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包括心滩、辫状河道、分流河道、溢岸砂、席状砂等沉积微相,确定了9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微相特征,为研究储层特征打下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洪霞 《西部探矿工程》2015,27(1):67-69,72
利用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岭凹陷正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其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并分析了目的层青二段Ⅲ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洪海沟铀矿床头屯河组岩相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屯河组是伊犁盆地近年来发现的砂岩型含铀矿层位。通过对盆地南缘洪海沟铀矿床头屯河组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性岩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其独特的成矿规律,为该地区的铀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头屯河组的岩性特征、砂体发育特征、砂地比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头屯河组在研究区主要为1条近东西向展布的主河道,河道两侧为河漫滩,河漫滩外侧为洪泛平原。在主河道的局部位置,砂体变薄,为河心泥滩沉积。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河心泥滩的发育、沉积微相的相变对铀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含矿流体垂直于河道方向渗流并最终形成工业铀矿体,是头屯河组有别于其他含矿层位、独特的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以沉积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取心井观察与描述、录井、测井、薄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腾格尔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划分沉积相类型并对沉积相进行单井到连井到砂体平面展布的逐步研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亚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湖泥5个微相;研究区砂体厚度总体较大,平面呈东南向西北展布。研究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4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多元统计软件SPSS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全面分析了新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一致性,对新疆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划分为7个区。它们分别是东疆区、准噶尔盆地南部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区、塔里木盆地西部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区。分析各利用区特点,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保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苏L-召S区块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探究苏L-召S区块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本次研究在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从取心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入手,对各种相标志进行识别,认为研究区盒8下亚段处于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中,以还原环境为主;结构成熟度存在矛盾,证明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通过粒度特征分析,可识别出河道底部滞留、河道沙坝(心滩)、河道充填3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并伴有少量的粒度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综合研究,认为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宁  马世忠 《中州煤炭》2016,(6):149-152
萨南PI2砂组为复合砂体,砂体中存在多期河道。复合河道砂体细分之后会对储层的认识更加客观、准确。在萨南开发区选取8个剖面,共465口井,统计每口井的砂体叠加类型,并做出每种类型的平面分布图。PI2沉积时间单元砂体垂向砂体类型所占比例不同,平面分布图也表明存在多期河道。PI2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为PI2a、PI2b、PI2c共3个沉积时间单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砂体边界刻画困难、河道组合方式多样化、难以确定河道内部变差砂体展布等问题,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地质解释与层位标定。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提取振幅属性,并定性定量地优选各沉积单元的地震切片,用相干技术作为辅助刻画砂体边界的方法,最终制作了振幅—相干融合切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共33个沉积单元展开了精细刻画砂体的研究。研究显示振幅—相干融合切片对研究区内井间砂体边界、河道组合方式及河道内部变差砂体的刻画均有良好效果,并对研究区北部测井资料缺失的下段层位进行了砂体展布预测,解决了以往仅以测井资料作为刻画砂体依据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7.
钻孔水力采矿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某些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溶洞裂隙水丰富和矿坑涌水量大等特点,传统的采矿方法难以实施,钻孔水力开采是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通过对钻孔水力开采装置工作原理的分析及结构的研究,提出其关键部件——气力泵方案的设计。为得出气举工作时运行参数,建立小型室内模拟装置,以河沙为测试颗粒,研究进气量和浸入率对排液量及排沙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排液量和排沙量随气量值增加均出现一极大值与之对应,且前者峰值所处位置在不同浸入率下较为接近,但后者峰值所处位置随浸入率升高而显著左移。另外,排液量和排沙量随浸入率升高而递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的深入,深井、大位移井等高难度井作业大量增加,为保证安全,在井内下入尾管或者完井时下入防砂筛管等成为必然要求。但这类作业一般处于井的深部井段,实施困难较大,为保证尾管、筛管的顺利下入,利用扩眼器将实际井眼扩大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了单球投入式扩眼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扩眼器在随钻扩眼、钻后扩眼(倒划扩眼、下划扩眼)的应用情况,对扩眼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长江九江决口因素是多方面的。凹岸部位主流线的顶冲和弯曲河道横向环流的侧蚀,是决口的外部因素;决口处堤基大量软弱透水地层的存在,是决口的内在因素;决口下方人为拦河筑坝对防洪墙基础的损害和巨大的阻水效应,加剧了洪水对软弱堤基的冲涮和侧向渗透压力,是决口的爆发性因素。洪水选择了堤内水洼为突破口,在防洪墙建造粗劣的环节形成了决口。治水必须治本。堤坝加固必须从基础加固做起  相似文献   

20.

The poor condition of river diversion channels can prevent mining companies from relinquishing their mine to the government after mining has ceased. Many regions lack a locally derived template for integrating appropriate geomorphic and hydraulic conditions from unmodified river channels into river diversion designs to help guide post-mining closure activities. Establishing baseline geomorphic reference criteria for unmodified catchments can guide restoration efforts to allow recovery and stability of the fluvial system. Design-wise, channels should be built so that flow conditions are able to move sediment, but not high enough to accelerate erosion in the channel. We used natural headwater channels to inform a regional guide for geomorphic criteria for artificial channels constructed in the Pilbara, Western Australia. We provide guideline hydraulic criteria for specific channel types, including velocity, stream power, and bed shear stress values for five key channel types: alluvial single thread (≥ cobble) and single thread (sand), bedrock/confined channel sections, island-barform channels, and heavily vegetated chann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