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的线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用全电流经坐标转换的方法研究了角度不对称时的三相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推导出了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并给出了配网中常见几种负荷不对称时的线损分析结果。推导出的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大大简化了分析计算工作,可以直接用于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的线损计算中。算例结果表明,考虑角度不对称时的线损增加率更接近于现实值,对准确地计算配网中的线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用全电流经坐标转换的方法研究了角度不对称时的三相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推导出了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并给出了配网中常见几种负荷不对称时的线损分析结果.推导出的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大大简化了分析计算工作,可以直接用于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的线损计算中.算例结果表明,考虑角度不对称时的线损增加率更接近于现实值,对准确地计算配网中的线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压配网三相负荷不对称运行对线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基于三相不对称度的计算线损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强调了加强配变运行管理,搞好三相负荷的对称平衡是供电企业节能降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的线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配电网的线损占电网总线损的40%以上。当配网出现三相不平衡时占得比例将大大增加。因此研究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推导出了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可以直接用于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的线损计算中,并大大简化了分析计算工作中,为后续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压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不平衡会造成线损增加的问题,从3个方面分析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并利用实例进行计算验证,提出防止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研究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对称对线损的影响仅仅局限于三相大小不对称的情况,提出计及角度不对称的配电网三相不对称对线损有影响。通过分析三相不平衡线路的线损,用全电流经坐标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计及角度不对称时的三相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推导出了线损增加率与相不平衡度的关系公式,并给出了配网中常见几种负荷不对称时的线损分析结果。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角度不对称时的线损增加率更接近于真实值,对准确地计算配电网中的线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三相负荷平衡与经济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在配电线路运行中经常出现,阐述了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大不仅增加线路相线和中线的功率损耗,也对配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定期对配电网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工作,使配电网的三相电流基本保持平衡运行状态,达到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如果能降低管理性线损就可节省部分输电成本,因此提出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研究。线损测试采用神经网络算法,为了让算法与线损测试更匹配,首先对算法进行优化,然后采集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新的数据,最后在算法中输入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通过测试对比,该线损测试方法比传统线损测试方法的干扰幅值更低,测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配电网线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配电网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线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线损计算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数据处理法对原始数据重新整理,由持续负荷曲线求损失因数,并应用于最大电流法计算线损,得到较准确的线损值。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配电网中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解决中低压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详细分析了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特性,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的一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TCR+TSC型SVC作为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装置,从数值仿真结果可知,这种无功补偿装置不仅可平衡三相负荷,而且可将三相负荷的功率因数补偿到1。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电力用户信息进行有效地应用,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线损管理的水平,降低配电网的管理线损,开发了配电网线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了线损计算需要的数据信息,加强了统计线损的计算和分析功能,整合了已有的理论线损软件,提高了线损计算和分析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13.
配电网的线损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善良 《电世界》2000,41(5):1-2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负荷获取和匹配潮流方法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自动化配置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分析了传统方法的假设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后,指出合理地获取负荷和基于该负荷的潮流计算是准确计算线损的关键.首先将配电网负荷和支路信息分为5种类型,通过支路信息可以将原网络分解为若干个等效网络,从而降低负荷获取的复杂性,提高获取精度:其次为无自动化量测的负荷用户设置的假设条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需求,最后将所有获取负荷的计算统一为期望负荷分配因子和期望负荷的计算.根据不同置信度的期望负荷为配电网匹配潮流提供负荷数据,在进一步利用冗余信息修正负荷的基础上,得到了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运行人员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线损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三相负荷不平衡对低压网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浩  王淼 《供用电》2008,25(3):68-70
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将增加配电网的电能损耗。通过对三相负荷不平衡时有关线损的各因素的分析,得到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线损增加率的计算公式以简化分析计算工作。对几种三相负荷典型不平衡情况分析得到的结论,经实例证明可供实际生产运行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艾青伟  黄特 《电工技术》2023,(4):200-203
我国中压配电网的线损计算面临着算法繁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原因在于目前的线损算法的需求数据和采集数据匹配程度较低。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基于负荷曲线的线损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实际用电数据建立负荷曲线模型,计算出日负荷标幺值、日负荷有功功率、日负荷无功功率,再使用前推回代法精确计算日线损值和线损率,最后根据江苏省某市某供电企业的实际配电线路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三相平衡电路要求三相电压源必须是正弦波,并且它们的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度、幅度相同;因为要求之高,所以绝对的三相平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三相系统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所以我们现实生活中说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指的是三相电流(或电压)的幅值不一致,并且它们的幅值差超过了规定的范围。而这种三相负荷不平衡有许多危害,下面我就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及措施研究作出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难度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含分布式电源点的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方法。根据神经网络结构,分析目标不同层次特征,在特征响应支持下,分析三相四线制连接方式下的线损。利用神经网络的监视控制层实时采集线损数据,通过粒子群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确定用于全局搜索的神经网络阈值,设定粒子群算法收敛条件,重新赋予线损测试值,动态调整学习因子,评估种群适应度,由此设计三相线损测试流程,实现含分布式电源点的区域配电网三相线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干扰幅值较低,测试精准度高,有助于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19.
对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方案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三相不平衡的影响和不平衡度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在三相不平衡抑制领域的方案进展以及对应的负荷补偿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基础上研究负荷补偿,构造三相四线制下对应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完成理论到实验的转化,借助于Simulink工具设计展示所需的电路图。通过仿真确定所设计方案可以应用到实际运营操作中,更为有效的缓解负荷不平衡情况,同时,对于功率因数的增大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一定程度也可以降低谐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期以来,国内中压配电网线损计算困难,虽已做过大量研究,但仍未完全解决。文中针对这一难点以及遗传算法(GA)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GA优化的ANN计算中压配电网线损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负荷测试仪获得ANN模型所需的学习样本,然后利用改进的GA优化ANN的结构,最后应用优化的BP型ANN来拟合影响线损的特征参数与线损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建立了适合配电网线损计算的新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模型简单和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