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十二内酰胺改性铸型尼龙的制备方法,在绝热条件下通过活化阴离子共聚制得己内酰胺与十二内酰胺共聚体.通过扭摆的自由振动测定其动态剪切模量和力学损耗,结果表明α转变温度随共聚单体浓度而不同,当共聚物中十二内酰胺与已内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时,Ta显著降低,讨论了改性铸型尼龙结构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制品性能与十二内酰胺用量的关系,发现随十二内酰胺含量的增加,共聚体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形变能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技术开发单位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技术简介单体浇铸尼龙材料及制品是由己内酰胺类单体采用碱催化聚合,经静态或离心浇铸成型方法,直接在模具内聚合成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用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的加入对单体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且单体的转化速率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APS含量为0.6wt%时,所得共聚乳液转化率高,稳定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80℃;转化率随DFHM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响应新材料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通过对己内酰胺在快速成型与制造中的原位(IN—SITU)聚合的研究,以单体供料的方式,可使传统的聚合反应与尼龙-6材料成型同时进行。制备了陶瓷粒子增强性尼龙-6复合材料成型制品,并对聚合反应原理、单体配料、制备工艺等影响聚合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原料配比以及制备工艺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浓度增大时熔体黏度变化不大,但碱量过大,易使制品性能变差,而活化剂用量增大,在加快聚合反应的同时,熔体黏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叔碳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为核,有机氟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物为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得了核壳型叔碳氟碳共聚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量、引发剂量、反应温度、恒温时间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对乳液进行了接触角、透射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5℃,恒温时间为2h,w(乳化剂)=3.5%,w(引发剂)=0.3%,制备的核壳型乳液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系四元共聚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经乳液共聚合反应制得四元共聚乳液,探讨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对共聚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所得共聚乳液为乳白色略带蓝光的液体,乳液化学稳定性、稀释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均达到要求,涂膜附着力达1级。  相似文献   

7.
由共聚酰胺组成的织物用热熔胶粘剂具有低熔点,粘结强度大,耐水洗性能优良和耐干洗(三氯乙烯,汽油)性能显著等特点。此共聚酰胺是由三种以上不同单体组分通过熔融缩聚来制备的,其成分如下:(1)月桂内酰胺,(2)己内酰胺,(3)己二胺己二酸盐,(4)己二胺癸二酸盐或11-氨基 -酸等。该共聚酰胺的相对粘度为1.3~1.7,熔点为80~130℃.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04)为疏水功能单体,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等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低表面能氟硅丙共聚物乳液,可用于疏水涂层.考察硅单体KH-570和氟单体Actyflon-G04用量对乳液聚合转化率和凝胶量的影响,探讨共聚物类型和Actyflon-G04用量对共聚物乳液涂层水接触角的影响,并考察涂膜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当KH-570和Actyflon-G04用量分别为共聚单体总质量的2%和15%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7%以上;聚合乳液无凝胶,所合成的氟硅丙共聚物乳液综合性能最佳,其在铁片表面涂层对水接触角为95°、涂膜附着力1级、铅笔硬度为HB、耐冲击力50 cm.氟硅丙共聚物乳液在不同材质基板表面涂层对水的接触角略有差异,其中在玻璃表面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08°.  相似文献   

9.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为壳单体,十二硫醇为壳层聚合的链转移剂,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单体、链转移剂的用量对壳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黏流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丙烯酸乙酯或十二硫醇,可以降低壳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黏流温度,增加熔体流动速率,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十二硫醇可以使壳层共聚物(m(MMA)/m(EA)=80/20)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到0.863 g/min,提高了2个数量级,核壳聚合物乳胶粒径在100~200nm之间,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烯丙基类端基聚氧乙烯(PEO)大单体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型以及阳离子型的共聚。采用BF_3·(OC_2H_5)_2催化体系进行PEO大单体与苯乙烯阳离子共聚时,所得共聚物具有较自由基引发体系为高的接枝数,但共聚产率仍相对较低。采用Al(C_2H_5)_3为催化剂或采用甲基烯丙基为端基的PEO大单体为中间体时,所得共聚物具有更大的接枝数和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经过四氢铝锂还原,制得单羟基封端的聚苯乙烯.与己内酯进行开环反应制备AB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己内酯),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将此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加入到环氧树脂/甲基四氢苯酐固化剂混合体系中,经过反应诱导相分离发现,该嵌段在环氧基体中发生微观相分离,相分离尺寸控制在纳米尺度,可以作为环氧改性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with polysulfone through ex-situ toughening technique.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cyanate/epoxy resin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DSC) analysi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 Microstructual toughening mechanism was studi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particle microstructure in interlaminar region of composites toughened through ex-situ toughening technique revealed that a reaction induced phase decomposition and phase inversion happened in the interlaminar region. The thermosetting particles were surrounded by the PS phase, which could signifi cantly improve the delamination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The compression after impact(CAI) can be signifi cantly improved from 180 MPa to 260 MPa by using ex-situ toughening whil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not affected.  相似文献   

13.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接枝物在利用接枝基团的极性或反应性起到增容和增韧作用的同时又赋予材料新性能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SEBS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接枝聚合、表面紫外接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接枝和其他接枝方法,介绍了接枝方法的相关机制和优缺点。最后对SEBS接枝物的高性能化、功能化和工程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加固混凝土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丁腈橡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常温固化的加固用粘结材料。从化学反应和显微结构2个方面研究了增韧机理,确定了共混体系的制备工艺参数。通过拉伸剪切试验和拉伸试验,对不同橡胶含量的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增韧改性效果。采用弯曲性能试验表征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以破坏形态和最大破坏载荷值为依据,确定了加固用粘结材料的最佳增韧剂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直接酯化法制备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单体和富马酸双混合醇酯单体,游离基事合成了富马酸双十八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OF-CO-VA)及富马酸双混合醇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P(DBF-CO-VA)。单体及共聚物用IR、^1H-NMR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聚物对几种高蜡、高粘原油及渣油的降凝、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核壳橡胶颗粒用于高效增韧树脂的研究进展

李新贵1,2, 王雄2, 黄美荣1, 何岳山3 , 刘菲3, 许伟3

(1.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3.深圳市新薄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518106)

中文说明:

核壳增韧颗粒是由两种不同的组分组成的结构化复合颗粒,一种位于中心,为橡胶状弹性核,另一种为玻璃状非弹性壳。该文综述了核壳聚合物颗粒的设计、制备和应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核壳颗粒的形态特征。分析了控制核壳形态和增韧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核壳单体种类、聚合条件、交联试剂、合成方法和后处理技术等。优异的性能主要被认为是赋予核壳聚合物颗粒各种应用可能性的最理想的特征,特别是作为脆性环氧树脂和聚乳酸中的有效增韧组分,以及现代电子世界中广泛使用的覆铜层压板的基材,用作包装膜、一次性餐具、生物医学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材料。

关键词:核壳粒子、橡胶核、玻璃壳、脆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电子材料

  相似文献   

17.
杂质及Ce含量对Al-Li-Cu-Zr和Al-Li-Mg-Zr合金韧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 Fe,Si,Na,K杂质及 Ce微合金化对 A l-L i-Cu-Zr及 Al-L i-Mg-Zr合金内、外韧化水平的影响 .杂质降低了 Al-L i-Cu-Zr合金的内韧化水平 ,从而降低了其总体韧化水平 .由于 Al-L i-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 Ce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内韧化水平及抑制杂质的脆化作用 ,故可改善合金的断裂韧性 .对于Al-L i-Mg-Zr合金 ,Ce的微合金化不能提高材料的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Engineering ceramics is known worldwide becauseof its high operating temperature, corrosion resistanceand wear resistance. The ceramics-lined compositepipes are widely researched for their extensiveprospect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  相似文献   

19.
制备出了以纳米材料为增韧剂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刚性纳米粒子对不饱和树脂的增韧作用。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证实了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刚性粒子PA6和无机刚性粒子纳米SiO2添加量增大,其对不饱和树脂的增韧效果也越好。建立了刚性粒子与不饱和树脂相的单胞细观本构模型,利用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模拟了宏观塑性变形规律,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数值结果表明,非线性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复合材料的塑性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选用2种不同阻燃机理的磷系阻燃剂,即以凝聚相阻燃为主的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RDP)和以气相阻燃为主的磷酸三苯酯(TPP),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阻燃合金. 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测试探究RDP/TPP复配对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燃烧残炭的微观形貌.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为相容剂,通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测试探究MBS对阻燃合金的增韧增容效果,并以SEM观察MBS对合金相界面和相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RDP的凝聚相阻燃和TPP的气相阻燃作用具有协同效果,可以在PC/ABS合金中促进磷酸盐结构生成,进而有助于体系生成更连续、致密的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