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库弗腊盆地是在稳定结晶基底上形成的大型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油气地质评价认为,该盆地发育始寒武系一自垩系的浅海相与河流相交互沉积,依据钻井、露头、孢粉组合可将其沉积序列划分为8套地层单元。推测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始寒武系泥岩、奥陶系泥岩、志留系Tanezzuft组泥岩,其中Tanezzuft组泥岩是盆地最有可能的烃源岩。库弗腊盆地可能存在奥陶系一志留系和始寒武系两套成藏组合,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盆地的两个沉积中心(uri槽和Kalanshiyu槽)的烃源岩已达到生油窗范围,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是决定该盆地油气潜力的主要因素和油气勘探的最大地质风险所在。图4参18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地质学新理论——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南华北中南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华北中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郯庐断裂带、大别造山带构造运动的制约。通过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对南华北陆块的作用研究,以及盆地原型序列图件的编制,认为该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挤压、张扭、伸展、弱挤压等多期盆地原型的并列叠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成藏组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气田》2006,11(3):8-11
  相似文献   

6.
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盆地为大西洋开裂形成的共轭被动陆缘盆地,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特征,但两岸勘探程度和勘探领域各有区别。如何借鉴南美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波斯盆地盐下油气勘探成果,指导西非安哥拉宽扎盆地的盐下油气勘探是当前该区域勘探研究的重点。此文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的油气分布特征、构造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两岸油气成藏特征的异同。认为西非宽扎盆地和巴西坎波斯盆地具有类似基底构造形成的垒堑相间构造格局,在盐下储层沉积时的某个特定古水深区域,基底隆起形成远离物源区的古浅水区,碳酸盐岩储层及与基底隆起的相关构造圈闭发育,周边地堑区供烃,盐岩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形成盐下大油气藏的条件。将会成为安哥拉未来储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比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条件,二者在上古生界烃源岩厚度、有机质类型等方面差别不大,只是渤海湾盆地存在二次生烃,而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只有一次生烃;二者的上古生界储集层都属于低孔低渗类型,盖层对生成的油气都能起到很好的封盖作用,认为二者成藏模式十分相似。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主要储集于岩性圈闭中,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在渤海湾盆地未来的勘探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南里海盆地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里海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的弧后裂谷-前陆复合盆地,其中下库拉凹陷具有快速巨厚沉积、异常高压、泥火山发育、低地热梯度的特点.探讨了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与该区快速沉积.巨厚塑性沉积、构造挤压,泥火山活动、富含蒙脱石厚层泥岩发育有关,而温热膨胀、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脱水对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贡献不大.凹陷内2 000多米深度巳经具有国内罕见的异常高压.由于地层岩性不同,异常高压引起的欠压实在部分构造的泥岩压实曲线和密度曲线上十分明显,而在部分构造中没有反映,并依此把下库拉凹陷中异常高压地层的泥岩压实划分为3种类型.异常高压利于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保存、油气藏的封闭,控制该区油气分布,促使该区构造和圈闭形成,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0.
环太平洋地区是主要的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地,发育许多与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盆地。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日本海型大陆边缘主要发育弧前盆地、陆架盆地和弧后盆地,转换断层大陆边缘主要发育走滑盆地。通过从盆地的形成模式、构造演化、沉积特征方面分析各类盆地的特征,并进一步从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各种盆地的油藏形成条件,认为转换断层边缘盆地、陆架边缘盆地、弧后盆地成藏条件较好,可以形成大型的油气藏;而弧前盆地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1.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SQ1—SQ4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根据古地貌特征,B区块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勘探目标。纵向上总结了盆地各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发育4套成藏组合。平面上对各期层序构造解释后,应用构造叠合方法,综合分析各成藏要素,全区共划分出5个有利构造带,指出了各构造带的有利因素和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区块勘探选取钻探目标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苏门答腊盆地油气成藏分析与勘探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苏门答腊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圈闭与油气富集特点进行研究,将其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深部、下部、中部和上部成藏组合。深部成藏组合以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为主;下部、中部、上部成藏组合都以自生自储式油气藏为主。同时结合成藏组合的特点对整个盆地进行系统认识,预测出未来有勘探潜力的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3.
杨磊 《新疆石油地质》2011,32(3):329-331
中苏门答腊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巽他克拉通陆块边缘上的弧后裂谷盆地,盆地内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主力烃源岩为古近系Pematang 群Brown Shale 组的湖相页岩,主要储集层为Sihapas 群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其上覆的Telisa 组页岩是盆地的区域性盖层。盆地内具有3 种烃源岩相:深湖相、浅湖相和含碳沼泽相,湖相易于生油,含碳沼泽相易于生气和凝析油。盆地的西北部及海上地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苏门答腊盆地M区块古近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 该区古近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烃源岩显微组分中以镜质体为主,其次为腐泥组+壳质组,惰质体组分含量较少;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为Ⅱ1型、Ⅱ1/Ⅱ2混合型、Ⅱ2型\,Ⅲ型干酪根,具有生油、生气双重性质;RO值的分布范围为0.44%~0.71%,平均值为0.62%,有机质处于未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受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成熟度的影响,研究区内普遍存在“上油下气”的油气藏纵向叠合模式。因此,建议在研究区内实施“浅层找油、深层探气、油气并举”的油气勘探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15.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明显地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成藏条件。早始新世—早渐新世为同生裂谷早期,地堑和半地堑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前三角洲页岩为重要的烃源岩,冲积扇和辫状河砂砾岩为主要储层;晚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后期的早期,西南方的海侵使盆地中央为海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三角洲中的含煤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和重要盖层,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是重要储层;早中新世为同生裂谷后期末,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深海—半深海泥页岩、泥灰岩是重要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储层主要是滨浅海的碳酸盐岩滩和生物礁灰岩;中中新世—上新世,盆地遭受挤压,发生海退,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同时发育,滨浅海的海退砂岩是良好的储层,而三角洲相泥页岩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16.
利比亚锡尔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锡尔特盆地是利比亚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属北非克拉通内裂谷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坳陷、早白垩世--晚始新世裂谷和渐新世以后的坳陷阶段。发育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主要的烃源岩,其中上白垩统锡尔特页岩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分布于基底至古近系渐新统的各个层段,前白垩系储层以碎屑岩为主,上白垩统及其上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盖层主要为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下始新统页岩、泥灰岩和蒸发岩。受北西-南东向正断层控制,形成了一系列与断层走向一致的地垒和地堑,对应于3个大致平行的地垒隆起,可划分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油气聚集带,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前地堑和地堑充填阶段两大套含油层系。综合评价认为,盆地具备3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Ⅰ类区位于地垒带,Ⅱ类区位于地堑带,Ⅲ类区位于盆地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中油股份公司购买了美国Devon公司在印尼的资产,开始了中国石油印尼项目的运作。通过成藏组合分析,在Jabung区块西部发现新含油气层系,增加了新的目的层系和勘探潜力。通过圈闭类型及形成期分析,Bangko区块获得重要突破,为继续保留该区块奠定了基础,因为一家伙伴没有参与钻探WestPiano-1和Gambang-3,中国石油对已发现的油气田拥有更大权益。通过储层反演及油气检测综合分析,SalawatiIsland区块发现了一系列的礁体和构造圈闭,通过钻探获得系列发现。2003年以来,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确定了探井井位27口。到2005年2月底所完钻试油的14口预探井与5口评价井中,13口井获得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8.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地层层序发育演化的规律性与旋回性控制了烃源岩、疏导体系以及储集层、盖层发育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中的分布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集层展布、生储盖组合型式及疏导体系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发育3大类8亚类岩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盆地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图5参32  相似文献   

19.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发育有下海上陆的多旋回生储盖组合,总体形成了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中-上古生界2套大的海相成藏组合;平面上形成以江绍-十万大山断裂为界的南、北两大成藏区,其中北区发育2套组合,南区发育中-上古生界1套组合。平面上古油藏与油气显示分布受古隆起控制,油气成藏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期生油、印支期裂解成气、燕山-喜马拉雅期调整与改造3期以上事件。现今保存的海相油气藏具有明显的残留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南方海相普遍存在勘探程度低、技术尚不成熟、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局限等方面的风险,其中常规油气勘探风险相对较高,海陆叠合盆地勘探风险相对较低,非常规页岩气勘探风险最低,并由此对南方海相进行了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