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唏  孟立新 《表面技术》2008,37(2):79-80
焊补与电弧喷涂是常用的表面修复技术,焊补可以利用焊材与母材的熔合进行较大表面缺陷的修复,电弧喷涂则利用制备特殊的表面涂层进行一定尺寸磨损表面的修复.两者结合起来修复零件不仅可以取得更好的零件修复效果,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以履带式拖拉机主传动轴的修复为例,详细说明了应用焊补和热喷涂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2.
表面技术在模具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郭小燕  张津  张叶成  孙智富 《表面技术》2007,36(6):70-73,76
各种模具因为反复使用之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有时存在刮伤、腐蚀,往往因局部表面失效而弃之,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模具失效方式和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对其失效模具进行修复再利用.基于此目的,综合介绍了目前用于模具修复的几种表面技术及其特点和应用,包括堆焊修复技术、热喷焊修复技术、电刷镀修复技术、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和电火花修复技术.指出应用表面技术修复失效的模具,可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且不同的失效形式需选用相应的修复方法,才能使修复后的模具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机动车辆零部件表面焊接修复常用方法、常用材料、表面堆焊技术;铸铁件及铝合金件的焊接修复和检测。  相似文献   

4.
精细铸件已加工面缺陷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乘用车发动机上典型铸件经机加工后暴露出现的表面缺陷对产品功能影响程度,进而确定了已加工铸件的缺陷修复的基本原则。为了解决铸件已加工表面孔洞类缺陷难以修复这一技术难关,在现有焊补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复合型"电刷镀+氩弧焊"焊补法。这种表面缺陷修复技术的成功开发,扩大了铸件已加工面缺陷修复技术的运用领域,并可以为主机厂及铸件毛坯厂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表面工程资讯》2009,(1):36-36
磨损自修复技术对于节能节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摩擦学工作者积极努力下已经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和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磨损自修复技术的发展,探讨其相关理论和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磨损与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2月12~13日在武汉举办“磨损自修复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对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在汽车传动件磨损表面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其表面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高稳定的电镀液,并对汽车主轴轴头表面进行了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电刷镀可以有效修复主轴轴头的磨损表面,提高其抗摩性,该研究为汽车零部件磨损表面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丹  黄国胜  马力  段体岗 《表面技术》2022,51(6):180-193
首先分别概述了仿生非浸润表面(超疏水表面、超滑表面)和智能自修复涂层(缺陷愈合型自修复涂层、腐蚀抑制型自修复涂层)的仿生设计原理和制备技术,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其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通过将仿生非浸润技术与智能自修复技术相结合,构建自愈性超疏水表面、超疏水活性涂层和超滑活性涂层等多功能防腐蚀涂层的新策略。最后分别对非浸润表面和自修复涂层技术在金属腐蚀控制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为仿生表面/涂层的设计、制备及防腐蚀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镍基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及交变负荷等恶劣条件下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烧蚀、磨损等表面损伤和掉块、断裂等体积损伤。采用特定的表面工程技术和增材修复技术可有效恢复损伤零件的尺寸和性能,为镍基高温合金综合使役性能的保持和再生提供可行途径。重点综述了表面改性、表面镀层、表面涂层、载能束增材、能束能场复合等镍基高温合金修复强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各修复方法的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范围。加强能束能场复合修复技术开发、能束能场与材料的作用机理,以及修复过程形性协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对拓宽工艺适用范围、降低修复强化层缺陷以及增强修复机动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是镍基高温合金修复强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微波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波修复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战场抢修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文中概述了微波修复技术的产生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研制了便携式大功率微波腔外操作设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微波固化对复合贴片性能的影响。利用该技术修复不同材料的损伤,其静强度恢复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刷镀技术在LY12硬铝合金零部件表面深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刷镀修复LY12硬铝合金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及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清华大学相变及复相新材料研究组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领域关键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三维巨型及纳米台阶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台阶阶面的可动性、贝氏体片条的内部超精细结构、贝氏体浮突的特征及本质、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及形成模型、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进一步论述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SNLG)机制,并用SNLG机制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亚结构;同时,还论述了空冷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铝与钢的焊接性,综述了国内外铝与钢异种金属焊接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于铝与钢连接的焊接方法,并对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结构和氢化物含量对屈服强度σ_(ys),解理断裂强度σ_F以及断裂韧性K_(I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单相γ,随等轴晶粒尺寸降低,σ_(ys)和σ_F略有升高,如出现层状结构(α+γ2两相),则σ_(ys),σ_F和K_(Ic)明显上升,氢化物使σ_(ys)上升但使K_(Ic)下降,层状结构的氢脆敏感性要比等轴γ的小. 合金中解理裂纹形核的阻力随着裂纹的扩展而不断增大,呈现稳态扩展,跟踪裂纹的形核和扩展,发现当裂尖塑性区及其变形量发展到临界值后,解理裂纹在塑性区中沿滑移带形核。  相似文献   

15.
金属铀作为一种战略核材料,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核工业需求的牵引下,铀及其合金部件的成形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工程角度梳理了铀材料制备及铀部件成形技术的发展,具体介绍了铀合金制备和铀材料纯化技术,并主要从塑性成形和铸造成形两方面说明了铀部件的制造方法。针对铀部件制造的特殊性,指出面向未来其技术更加关注于安全性、环保性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家滨海油气处理厂停产检修的时机检测了污水处理系统管道的腐蚀及结垢情况,结果表明腐蚀速率最高可达2.2 mm/a,结垢速率达12~14mm/a.本文还对腐蚀及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单向减薄制样法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了20钢渗硼初期硼化物的形核和生长特性及室温形变的影响。X射线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渗硼初期试样表层仅有Fe_2B形成;表层硼原子浓度与形变量之间具有单调增长的关系;偏聚于位错胞壁之中的硼原子阻碍了形变组织的恢复和再结晶,加速了硼化物的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8.
氢及形变对Fe-Cr-Ni-Mn-N系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磁强计等技术结合拉伸试验,研究了气相充氢与拉伸形变对三种奥氏体稳定性不同的Fe-Cr-Ni-Mn-N不锈钢马氏体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拉伸形变促进ε和α’马氏体在奥氏体不稳定的钢中的生成,而氢的存在能促进ε马氏体转变但抑制α’的产生.奥氏体不稳定的Fe-Cr-Ni-Mn-N钢比奥氏体稳定的同类钢抗氢脆能力差得多,这与ε马氏体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贾凌云 《上海金属》2000,22(6):15-20
阐述20世纪后半期钢铁生产的发展和主要变革,从未来钢铁发展的条件,提出不但要提高品种和质量,而且产量也要增加,利用废钢资源发展电炉炼钢的短流程钢厂较经济,可节能,减少污染,并指出大高炉仍是未来炼铁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国硬质合金产销状况,分析了世界硬质合金市场,对国内和世界硬质合金市场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扩大我国硬质合金出口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