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居住的不断改善,传统院落文化在现在居住中的渗透和融合也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传统院落文化的诠释,分析其在现在居住中渗透的形式和载体,总结了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1)
院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空间布局形式,体现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阐述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应用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的布局、构成形式、围合要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中国居住建筑的特点出发,审视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些居住现象,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未来中国高品质居住模式如何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居住空间——“院落空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张丽璐 《中州建设》2004,(5):75-75,76
围合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特征,作为实体性边界的墙是中国人生存环境中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实体元素。中国的墙体现出了强烈的边界实体性,而边界实体的突出构成了空间的内外分隔性。  相似文献   

5.
李梅红 《山西建筑》2011,37(5):13-14
从色彩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居住环境中色彩应用的重要性,分别介绍了起居室、卧室、餐厅、儿童房等不同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指出居室环境设计中合理利用色彩因素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聂蕊 《四川建筑》2006,26(Z1):51-52
院落空间布局是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载体,探讨了当代院落空间设计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以及城市与院落的空间关系,并且从位置关系出发研究了将院落空间融入城市环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中国居住建筑的特点出发,审视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些居住现象,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未来中国高品质居住模式如何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建筑庭院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该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为原则,归纳总结了现代居住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住宅的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大大改善,对居住质量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居住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浪潮般席卷全国的住宅开发产业,在迅速缓解了购房危机,解决了居住温饱之后,却由于其增长速度之快带来了新的问题:市场作用下不同开发商的“卖点”越来越接近,居住区的设计越来越雷同,今天的居住区正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同性,传统的地域特征与居住文化正在弱化。本文将关注居住环境空间的问题,并选择其中与居住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最具吸引力的院落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空间特征与空间形态入手,探讨问题之所在,并试图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使院落空间的设计满足当今生活状态下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有助于提升居 民身心健康水平,社区居住院落作为居民日 常户外活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在其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本文以成都市成华区东篱路社区 12号院为原型,基于可供性理论,运用虚拟 现实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的研究逻辑,探索了社区居住院落空间中自 然休憩型(A)、活动型(B)、自然休憩和活 动结合型(C)三种环境特征对促进居民积 极情绪和体力活动两类健康可供性的干预 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 明:1)促进积极情绪方面A>C>B,自然性 在促进居民积极情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 中植物数量、植物种类、植物色彩丰富度是 主要的作用因子;适量的休憩性在促进居民 积极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休憩设 施种类、休憩设施数量是主要的作用因子;2)促进体力活动方面C>A>B,自然性和活动性两个要素相结合对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具有积 极作用,其中植物数量、植物遮阴和空间开敞度是主要的作用因子;3)C类环境特征的健康可 供性综合指数最高,也是居民最偏好的健康化改造模型,优先提升自然性并预留活动空间是一 种“低成本-高健康获益”的改造模式,应在今后社区改造更新中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崔力 《新建筑》2000,(6):57-58
“母题法”是一种构成方法,它经常被应用在建筑立面设计中。这种构成方法通过同一母题的重复与变异,使建筑在统一中富于变化,母题的选择往往传达某些文化上的信息,对建筑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介绍了这一方法在洛阳大学图书馆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凤婕  万家强 《华中建筑》2010,28(10):144-147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论述了东北地区汉族传统院落的原型——一明两暗单座独院式住宅的产生背景、历史内涵和地区建筑意义。并以此为基点抛砖引玉,对以建筑类型学的方法运用于东北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范霄鹏  李蓓茹 《华中建筑》2010,28(1):157-160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作为承载个体家庭结构和群体社会结构的"器",其样式对应于社会结构同质同构的特征也存在着营建上的"原型",各地民居与聚落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形态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样式"形变"的体现。推动原型格局发生形变的因素是各地的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两类要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们集聚的社会结构形态,并于实体的显在层面对承载着个体家庭形态和群体社会形态的民居样式与聚落格局进行营建的调适,从而导致了各地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民居与聚落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刘滨谊  王晓鸿 《规划师》2006,22(1):99-101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具备各项都市生活机能的复合性都会地区.六本木新城再开发计划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规划与开放空间设计,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不但为居民提供了一处舒适宜人的都市生活、办公与休闲、购物空间环境,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都市设计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允萍 《工程质量》2009,27(4):66-68
为了降低混凝土成本,提高混凝土生产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探讨用粗、中、细砂复配成中砂以取代天然中砂的方法。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使用复配中砂拌制的混凝土性能及强度与使用天然中砂的基本相近:采用细度模数在2.5~2.8之间的中砂与细度模数在1.8~2.0之间的细砂复配成的中砂拌制的混凝土,其性能优于其他复配中砂拌制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住宅产业标准化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的标准体系存在如技术标准之间的模数协调性差,建筑模数标准与结构体系不协调,标准化体系内容空泛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对国内住宅产业标准体系现状阐述的基础上深层剖析了实施性标准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适用于公路边坡的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形式,研究了公路边坡的特点、复合土钉支护作用机理、复合土钉局部稳定分析和整体稳定分析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成功地应用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邹晓霞 《华中建筑》2006,24(8):11-12
该文就朱文一“边界原型”与芦原义信“地板原型”展开背景与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方法体系等方面比较研究,分析在探讨城市形态过程中,二人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研究成果。作者提出探讨二者理论的现实意义,重申构建本土建筑文化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并认为不同理论为我们提供认识城市的不同之“眼”。  相似文献   

19.
热泵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叙述了国内热技术与生产发展现状并根据能源,环境政策要求及市场需求,分析了热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