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处理生活污水为目标,开展了温度、碳源浓度及碳源种类对A2SBR反应器中短程反硝化除磷脱氮效果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系统最佳温度为24℃,碳源浓度为200 mg/L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TP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22%和91.36%,与丙酸钠和葡萄糖相比,乙酸钠作为碳源系统反应效果更明显,释磷速率和COD降解速率为3.38 mg PO_4~(3-)-P/(g MLSS·h)和29.66 mg COD/(g MLSS·h)。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NDPAOs)对碳源的需求,对NDPAOs的葡萄球菌属(Sta.)、副球菌属(Par.)、克雷伯氏菌属(Kle.)和芽孢杆菌属(Bac.)通过纯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源对其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NDPAOs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均是葡萄糖。厌氧条件下,4种NDPAOs对COD的单位细胞降解量均是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高,降解量分别为3.9×10-6、3.5×10-6、2.2×10-6和2.6×10-6mg/cfu;其分别以丙酸钠、乙酸钠和蔗糖、乙酸钠以及丙酸钠为碳源时释放的磷酸盐最多,释放量分别为6.9×10-9、4.0×10-9、2.8×10-8和6.2×10-9mg/cfu。缺氧条件下,4种NDPAOs分别以丙酸钠、葡萄糖、葡萄糖和丙酸钠为碳源时消耗的亚硝酸盐最多,同时吸收的磷酸盐量最高,消耗的亚硝酸盐量分别为8.1×10-8、8.1×10-8、4.1×10-8和6.4×10-8mg/cfu,吸收的磷酸盐量分别为1.5×10-8、1.3×10-8、9.6×10-9和1.3×10-8mg/cfu。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传统生物除磷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比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传统除磷脱氮工艺和反硝化除磷工艺。通过分析认为反硝化除磷菌(DPB)能够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从而大大节省耗氧量,缓解常规工艺对外加碳源的需求。如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复杂性的同时,在工艺中充分富集DPB是反硝化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反硝化除磷系统可实现氮、磷的同步去除,但在处理实际低C/N污水时,常需补充碳源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A2/O-BCO(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反硝化除磷系统,通过投加两种常用的外碳源控制进水C/N在4.3左右,考察碳源类型(丙酸钠、乙酸钠)对A2/O-BCO系统长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批次试验进一步探究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内碳源贮存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碳源种类的变化会改变微生物的底物贮存和利用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采用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PO43--P去除效果稳定在94%左右,实现了磷的高效去除,但TIN的去除率仅为70.82%;而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时,系统TIN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74%,但磷的出水浓度出现波动现象,平均去除率仅为89.90%。碳源转化分析表明,厌氧条件下,进水丙酸钠含量增多,PHV的合成比例增加,相反,乙酸钠含量增多,PHB合成比例增多;缺氧条件下,DPAOs对PHB和PHV的降解效果与其含量相关,丙酸钠作为外碳源时,PHV的降解速率高且微生物产能效率高,因此PO43--P吸收速率较快。此外,本文提出了不同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克服常规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缺点的基础上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设计了具有一个主反应池和两个较小污泥池的双泥SBR新工艺。处理臬宾馆实际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COD、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90%、82%、93%,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要求。同时讨论了DO、污泥龄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P、污泥龄(SRT)对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AOA-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 ℃、N/P为2~3、SRT为20 d时,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78%、69%和56%,污泥产率YS为0.339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4.68%。当温度为25 ℃、N/P为3~5、SRT为15 d时,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8%、83%和91%,污泥产率YS为0.253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6.35%。当温度为35 ℃、N/P为5~7、SRT为10 d时,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0%、66%和73%,污泥产率YS为0.225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7.42%。污泥产率YS随着温度和污泥龄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调节温度和污泥龄能够实现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7.
脱氮除磷新途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反硝化除磷的原理和两种反硝化除磷新工艺。反硝化除磷缓解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碳源紧张的矛盾 ,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替代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聚磷 ,可节省曝气量、降低运行成本 ,是一种有前途的脱氮除磷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鹏  陈银广 《化工进展》2013,32(10):2491-2496,2506
随着人们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些新的处理工艺。本文重点介绍了耦合好氧-缺氧N2O分解工艺(CANDO)、同时去除含碳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物质新工艺(BioCAST)、上流式厌氧-缺氧污泥床工艺(UAASB)、厌氧循环流化床工艺(A-CFBBR)、双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工艺(TCFBBR)、双污泥反硝化诱导结晶工艺(A2N-IC)等6种新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流程特点。通过与传统工艺的相比较,对新工艺的特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展望了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是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静  吕锡武  吴义锋 《化工学报》2010,61(5):1255-1261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碳源不足、聚磷菌与硝化菌泥龄矛盾、磷资源无法有效回收利用等问题,开发出双污泥-诱导结晶新型工艺,对其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2~237mg.L-1,TP为3.92~7.68mg.L-1,TN为31.3~50.5mg.L-1,C/N比约为3.91~5.21时,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71.2%和95.7%。厌氧段COD去除量约占系统COD去除总量的85.9%。TN的去除主要由缺氧池承担,厌氧池、硝化池、缺氧池、后置曝气池TN去除量约占系统TN去除总量的31.7%、11.4%、54.9%和2.0%。结晶在除磷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结晶除磷量平均约占总除磷量的81.5%。双污泥工艺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为辅助化学除磷和脱氮。侧流比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后置曝气池对超越污泥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AOA-SBR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金良  康勇  高永刚 《水处理技术》2007,33(7):78-81,94
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COD/N/P对厌氧/好氧/兼氧(AOA).S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经过3个月稳定运行,当COD:N:P-800:24:11时,AOA.SBR工艺对污水中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84%和93%。实验通过提高有机物浓度削弱聚磷菌(PAOs)与聚糖菌(GAOs)竞争底物的能力,抑制了PAOs好氧放磷速率。当COD=800mg/L时,GAOs和PAOs厌氧乙酸摄取量之比为l:9。此外,实验采用兼氧/好氧吸磷速率比,对反硝化聚磷菌数量(DNPAOs)进行估算,结果表明AOA-SBR工艺比值明显高于A20和AO工艺。因此,通过调节进水有机物浓度,可使DNPAOs在AOA-SBR同步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碳源情况下,硝基氮的消耗与磷的吸收呈线性关系,在厌氧段维持合适硝基氮与磷的质量比,可较好地实现同步去除氮磷,而污泥泥龄控制不当则影响反硝化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手段和设备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述了当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A2N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A2N(厌氧/缺氧和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吸磷理论开发的新工艺。介绍了A2N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诸如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NO3-和NO2-的浓度、原水中COD与TN的质量比、容积交换比及出水SS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给出工艺关键影响参数的设定范围。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索了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效果。在搅拌(50 min)-曝气(210 min)-搅拌(100 min)运行模式下,随着碳氮比(3.0降至0.9)的减小,氨氮去除率保持在89.28%以上,亚硝态氮及硝态氮逐渐积累,总无机氮(TIN)去除率呈下降趋势(37.56%~56.48%)。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了在260~360 min的缺氧段内外投碳强化AGS脱氮效果。投加碳源后,各批次试验中AGS反硝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氨氮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亚硝态氮及硝态氮下降明显,TIN去除率增大至78.06%~97.64%。相比于德国单段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ATV-DVKA131E)中推荐的碳源投加量,减少65%和30%推荐碳源投加量下,AGS系统仍可去除78.06%~93.08%及86.47%~97.64%的TIN。  相似文献   

15.
目前水体中氮磷含量较高的问题逐渐严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来进行脱氮除磷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为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以反硝化聚磷机理为基础,采用动态的SBR反应器进行菌种的富集培养,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跟踪富集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富集成功后SBR系统内除磷率达到80%以上,总氮及COD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系统稳定且脱氮除磷效果较好。通过吸磷实验、反硝化脱氮产气实验从富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4株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突破传统脱氮除磷原理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反硝化除磷现象、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这些新技术和工艺克服了传统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所存在的不能使脱氮和除磷同时达到最佳效果的缺点。重点从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体现出来的优势以及相关工艺等几方面综述这四种新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17.
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反应机理,从C/N、超越污泥回流比、pH、DO、HRT及MLSS等方面分析了对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在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及目前国内外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在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率低、运行能耗高、剩余污泥量大、温室气体排放缺乏有效管控等缺点,难以满足“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对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更高要求。深入研究微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及技术,加快新工艺工程应用步伐,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现状,文中系统介绍了污水处理从传统脱氮除磷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除磷的研究进展,针对现状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碳源是异养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对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生物脱氮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并对反硝化碳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碳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不同电子受体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和各自优势进行了研究。在3个SBR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现象,以及传统以O2为电子受体的生物聚磷现象。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生物聚磷在吸磷效果上要优于两种反硝化除磷方式,但后两者的耗氧量和碳源需求减少。以NO3--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在除磷效果上要优于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但脱氮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