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是第三代新型高速厌氧反应器,其污泥快速颗粒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ASBR快速形成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试验成果,从运行方式,搅拌、种泥、投加物、反应器构型等方面论述了其促进措施,以及当前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厌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良好处理效果取决于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以及形成机理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简述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颗粒污泥的研究成果,包括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以及厌氧颗粒污泥的应用,指出了厌氧颗粒...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处理玉米淀粉废水污泥颗粒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的UASB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过程.发现了微生物微小絮团,建立了污泥颗粒化模型.试验结果说明:在保证生物活性的条件下.提供足够的污泥负荷及控制系统水力学条件,对初生颗粒的快速形成和长大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快速形成颗粒污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初次启动用厌氧消化污泥接种,比较了投加聚季铵盐(A柱)与空白对照(B柱)2个反应器的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启动后以每隔2 d投加1次的投加方式向反应器中不断补充聚季铵盐,聚季铵盐投加质量与污泥质量之比取1.6 mg/g。结果表明,A柱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到0.72 mm仅需73 d,比B柱提前了25 d。A柱在启动56 d后COD负荷达到10 g/(L.d),形成的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大于B柱(0.55 mm),产甲烷活性也较高。所以投加聚季铵盐能有效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厌氧工艺是硫酸盐有机废水处理中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厌氧颗粒污泥则是其核心,开展该类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特性的研究,对提高其厌氧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形态及粒径、孔隙、通道及沉降速度、胞外沉积物等)及颗粒污泥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微生物形态、组成及分布),并分析了此方面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认为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抑制机理的研究以及从本质上解除这种抑制措施的提出,将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对接种不同污泥的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硬质板废水的启动情况进行了比较、讨论。启动结果表明:接种絮状污泥的1#IC反应器和接种颗粒污泥的2#IC反应器分别经140、46d完成启动,容积负荷分别达到5.20、7.10kg[COD]/(m3·d),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88%,出水VF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0~250、130~180mg/L;反应器均运行良好。采用颗粒污泥接种的IC反应器启动时间短,VFA变化幅度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不容易发生酸败现象,但所需费用要远大于絮状污泥接种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射流循环新型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JLAFB),以该反应器为酸化相(或称硫酸盐还原相),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AGSFB)为产甲烷相组成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在培养出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厌氧颗粒污泥基础上,成功实现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菌(MPB)的相分离,消除了SRB对MPB的基质竞争性抑制。在进水SO2-4负荷达12.0 kg·m-3·d-1条件下,JLAFB和AGSFB反应器内硫化物浓度分别为78.3 mg·L-1和92.4 mg·L-1,远小于200 mg·L-1的抑制浓度,消除了硫化物在反应器内的积累和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在稳态运行条件下,当进水COD和SO2-4负荷分别为26.0和8.5 kg·m-3·d-1时,工艺总的COD和SO2-4去除率分别达到86.9%和97.6%。试验确定工艺的最优运行条件为:进水COD/SO2-4>3.0;碱度为400~500 mg·L-1;JLAFB反应器吹脱气体流量为0.04 L·min-1,水力回流比为5∶1。 相似文献
17.
18.
19.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是一种间歇运行的高速厌氧生物反应器,污泥颗粒化、非稳态运行和反应与沉淀集于一体等重要特征,为其高效的固液分离提供了条件.试验考察了ASBR反应器在MLSS为9.0~30g/L,进水OLR(COD)为=3~10g/(L·d),进水F/M(COD)为0.19~1.1g/(g·d)时,对其颗粒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BR表现出优良的沉降性能,影响污泥ZSV和SV、SVI的主要因素是MLSS,ZSV和SV、SVI对MLSS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而进水F/M与SV和ZSV、SVI之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