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的发展既表现为实体法的演变与完善也表现为程序法的进化和发达,就程序法的发展而言,我国的程序立法并未带来应然效果,程序上的形式主义在选举程序、审判程序和行政程序上都有较明显地表现.这主要是法律程序本身不完善甚至缺乏正当性的要求,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克服程序中的形式主义需要我们全面关注程序价值,宣传程序正义思想;继续完善程序立法;强化程序观念、建立程序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行政模式的发展背景下,传统行政法奉行为经典的"传送带"模式理论已显现出难以克服的弊端,新兴的公众参与式行政是解决传统模式不足的一剂良药.将"公众参与式行政"模式与行政程序法制度两者相结合是解决行政参与度不足的途径之一.参与式行政程序制度价值取向问题,是参与式行政程序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我国公众参与程序法制度的价值取向应是以民主价值优先,兼顾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城乡规划法》本身"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在涉及程序的约束与限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从操作层次和法理支持两方面看,《行政程序法》在规范和限制政府行政权力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华 《商品与质量》2012,(Z3):215-216
依法行政不仅要依实体法行政,而且要依程序法行政,科学而完善的行政程序法是执法的依据,然而其逻辑前提是制定怎样的行政程序法以及如何制定这样的程序法。国内外行政程序立法的总体现状表现为多元模式下的"程序本位主义",然而各国程序立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目标模式、法体模式和制度模式上的不同侧重与取舍,在根本上与各国程序立法过程中的价值权衡、功能分析以及法治构建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程序法关于再次举行听证会的规定.分析了我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及部分地方立法中有关于再听证规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听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核心,其法理学基础一般认为是英美普通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则.美国是较早建立听证制度的国家,基于正当法律程序的理念,<联邦行政程序法>为世界各国提供较为完备的听证制度的范本.我国现已确定了正式听证制度,但在听证制度的程序规定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在行政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公正优先与效率优先两种基本模式的分析 ,在总结学界对于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探讨的基础上 ,进一步从实践需求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阐明了公正优先的实践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程序法关于再次举行听证会的规定。分析了我国行政程序法试拟稿及部分地方立法中有关于再听证规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行政行为,实体法难以规范,程序规制则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对于抽象行政指导,要完善听证制度、保证透明度;对于具体行政指导,应当在保障意见听取、禁止不利对待、体现行政公开、完善救济途径等方面加以规范,使我国正在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指导的规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来制约行政权力。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社会情况和行政程序法的研究深度,论证了当前制定行政程序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程序的正义得到张扬,人们注重从程序上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由于处于自然的小农经济基础和重视社会整体、忽视个人权利的思想基础,导致了重实体轻程序的局面。而程序的参与原则、公开原则和中立与平等原则有着独立的作用,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目前仍然存在对程序价值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程序法不发达,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权利,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并进一步完善程序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府的行政作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规范。但长期以来,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不作为呈现出多种新的表现形态。文章从行政权本位、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部门利益驱动、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全面检视我国行政不作为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展望了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规制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建国后制定的第一部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程序法。于96年3月17日颁布,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部《行政处罚法》既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处罚方式,也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处罚法,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罚法。所谓“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鲜明的特点上: 一、本法突出和强调了权利保护; 二、本法基本上是一部程序法,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实体法规定; 三、作为行政机关如果以罚代刑或者放弃处罚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本法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实施。 以上四个特点,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总之,《行政处罚法》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建国 50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等教育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立法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如 :高等教育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教育执法监督工作较为软弱 ;全面依法治教的法治观念尚未深入人心。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意见。一、要切实加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 ,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早在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  相似文献   

15.
行政参与原则作为行政程序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听证权、通知权、陈述权、抗辩权、申请权等权利。虽然目前我国的行政参与原则实施还存在相关问题,但是随着立法、执法、司法等进一步完善,行政参与原则会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的特别程序规定的没收对象是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我国程序法规定的没收对象与实体法规定的没收对象有所不同,也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犯罪所得不一致.在分析违法所得与犯罪所得区别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新增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没收对象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人手,承认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在考察西方国家治理行政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强立法、完善行政程序、扩大司法司审范围、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构建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长期以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即“刑事诉讼法是刑法的形式”提出了质疑.从程序法的概念、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该命题的逻辑错误,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诉讼程序和法的关系的论述等方面,对这种观点的不正确性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刑事诉讼法本身的独立地位和重要价值作了阐述,以期对加强程序法建设及严格执行程序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施行数年,在行政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立案到办案,从检察建议程序到调查取证程序,无不达致显著效果。但是,作为行政诉讼法秩序的重要一环,由于仍存在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行政公益诉讼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为此,本文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从试点到确立实践运行效果的分析及其问题的反思,提出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论著中,关于民主和法制问题的论述达数十处.作者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出发,对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全面、科学、正确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是我国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