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们乌兰察布分公司,防雷问题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天馈线和前端机房的防雷,另一个是分前端和用户分配网的防雷。下面结合我分公司的实际,围绕以上两个方面的防雷工作,谈谈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和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通豪 《西部广播电视》2014,(1):138+140-138,14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波发射机的研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结构方面日趋复杂化,同时在防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天调网络的防雷问题展开相应的探讨,先后分析了石墨放电球防雷、微亨级的电感线圈L0防雷、隔直电容器C0防雷三大防雷对策,并结合实例研究了10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天调网络的防雷优化改造,希望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家港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防雷工作,长期致力于网络防雷的探索和研究,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在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防雷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宁波7l2发射台供电系统防雷改造的思路与做法,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过电压保护三方面阐述了高山发射台供电系统防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佩文 《电子世界》2014,(11):125-126
本文针对一座二类防雷建筑物,从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两个方面入手,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防雷接地系统进行了设计。外部防雷系统包括接闪装置、引下线装置、接地装置的设计与安装等;内部防雷系统包括电源系统防雷、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和安装、屏蔽。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规的配网防雷措施都是从主网防雷措施中移植而来,其中各方面的措施给配网防雷水平带来了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在良好措施下的配网线路能够有效防住5~7kA小电流地闪。但是基于配网与主网不能等同对待,各防雷设备的差异等原因,防雷措施的移植效果一般。本文在对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堵塞型“防雷措施”和“疏导型”防雷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分散接地与联合接地系统在防雷作用上的差异,归纳出通信局(站)在防雷与接地方面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8.
杨晓晖 《西部广播电视》2013,(9):137-137,139
本文从雷电的基本知识和防雷接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了防雷接地的主要方法,并从室内、室外两个方面分析高山发射机的防雷接地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电网络庞大 ,有源器件又多 ,遭雷击的机会就多 ,每年因遭雷击给广电网络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统计的。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尽管这样 ,但有些广电网络公司防雷产品使用率却很低。根据我在广电网络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 ,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既有防雷产品生产厂家方面的原因 ,又有网络公司方面的原因。防雷生产厂家方面的原因 :现在全国不知有多少防雷生产厂家 ,但只知防雷产品却没有知名品牌和知名度 ,厂家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上 ,而没有向网络公司推销防雷产品的理念 ,现在到网络公司推销光接收机、放大器和电缆等器材的业务人员络绎不…  相似文献   

10.
邓彩芸 《移动通信》2012,(Z1):137-140
文章通过分析通信基站防雷和接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就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保护、接地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防雷的解决方案,指出接地是防雷系统的最重要环节,做好接地对于通信基站的防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无线电通信应用于各个领域。“避雷问题”是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相结合防止雷害比较有效 ,完全彻底避免雷害尚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雷电通道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的研究必须基于雷电本身,而闪电通道模型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模仿自然雷电。通过建立逼真的雷电通道模型,可以更有效地研究雷电及开发雷电防护产品。通过对常见的雷电回击通道模型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雷电通道的工程模型,分析其中TL,TCS,BG和DU等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优劣做出比较。利用Matlab工数学软件分析了双指数模型与海德尔模型雷电流模型的波形和频谱,经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海德尔模型相比双指数模型更符合实际的雷电流。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了基于光学观测的雷电定位装置及方法,利用两台摄像机对监测区域进行同步拍摄,对拍摄到的雷电图像进行识别并提取雷电通道,最后根据图像匹配和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雷击点位置。该方法可以对较小区域内的雷击点实现较准确的定位,并对摄像机的拍摄帧率要求不高,处理速度快,可实现实时雷电定位。初步试验证明,该方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对雷电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闪电分布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LD-II型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分析山东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闪中负闪占绝大多数;闪电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份;闪电活动日变化特征是15:00-22:00为闪电高发时段;闪电平均电流强度约为11.83kA;正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15~40kA,负闪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0~25kA;山东地区平均闪电密度为2.97次·km-2·a-1,年平均雷暴日数约为19.48天。根据山东省气象部门的雷电灾害数据,得到6—8月份发生的雷电灾害起数约占全年总雷灾起数的83.82%。分析雷击事故类型发现,电子电器设备受损成为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在雷击导致行业事故类型中,电力行业事故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统计了济宁市三年来的雷暴数据,对每次雷暴过程中的相关雷电参数进行了筛选,总结出了近几年来雷电参数的平均值和极值。根据GB50057-94(2000年版)中SPD的选型原则,结合统计出的雷电参数的相关数值,提出适当降低在济宁使用的SPD的相关参数的建议。从而降低使用防雷产品的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机载天线罩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雷电防护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天线罩遭受雷击后的危害程度,确定其雷电关键性类别。根据此类别、雷电防护成本和防护系统对天线罩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采取雷电防护措施。采用不同的雷电防护设计方法解决位于不同雷电附着区的天线罩雷电防护问题。利用经验公式和路径比较两种方法设计分流条布局,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光缆通信线路防雷设计与安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雷电的形成过程和雷击大地时雷电流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光缆遭遇雷击的原因,提出了避开雷区、雷点,阻止光缆诱导雷电,引接雷电入地的光缆防雷设计思路,介绍了光缆的防雷设计与安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防雷系统的六大要素及闪电理论,利用国际先进的Pulsar避雷针与避雷带相结合,并与墙内钢筋组成笼式避雷系统的防雷设计新做法,分析此种防雷系统的优点及好处,同时介绍了Pulsar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和保护范围的计算,并提出设计防雷系统应注意的接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景平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0):107-108
为了确保计算机场地设备和人员安全,通过分析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形式,进一步阐述计算机场地应该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总结了计算机场地安全运行的必要雷电防护技术和选址的基本要求,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在实践中得到实施和应用,收到了显著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卢翔  单泽众  赵淼 《微波学报》2019,35(2):87-91
雷击直接威胁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雷击附着点和雷击附着区域的划分是雷击防护设计的首要步骤。基于此,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 中电磁工作室,利用边界单元法对多个等比例民机雷电附着区域划分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通过MATLAB 软件线性拟合民机1A 区域边缘结构电场强度与飞机最大电场强度的比值和飞机尺寸的关系,根据拟合公式对国产民机雷击附着区域完成划分,仿真分析结果与标准理论分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拟合结果有效,对民机的雷击防护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