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正>为了提高热效率,日本电力发展公司打算将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24MPa,538/538℃或538/566℃)提高到超超临界参数(31MPa,593/593/593℃至34.3MPa,649/593/593℃)。为此,1982年决定建造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台大容量超高临界压力机组投运据日刊《火力原子能发电》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的川越火电厂于1986年8月正式开工。该电厂单机容量70万 kW,2台机组总输出为140万 kW,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30.97MPa、566/566/566℃的蒸汽参数。由于采用超高临界压力蒸汽参数、汽轮机效率得到提高,锅炉蒸发量比传统70万 kW 级机组约减少6.5%,  相似文献   

3.
沈录孙 《华中电力》1991,(4):121-124
川越电厂的两台700MW机组的直流式锅炉,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系东京三菱重工业公司供货,所产31MPa/566℃/566℃/566℃超超临界蒸汽供给双再热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系由横滨东芝公司提供。 在采用高热值燃料的情况下,川越电厂报告的实测热效率接近42%(译注:相当于煤耗率292g/kW·h),使之成为世界上80、90年代以来投运的蒸汽效率最高的电厂。虽然液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介绍日本首台使用40英寸末级叶片的单轴三缸600MW超临界汽轮机的概况。该机为苫东厚真电站2号机,于1985年10月正式投产。一、汽轮机型式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为24。1MPa/538℃/566℃,一次中间再热。该汽轮机由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组热效率,就现有技术可能达到的实用蒸汽参数,从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观点出发,经研究决定在川越火力发电厂1、2号机组中采用蒸汽参数为31MPa、566/566566C 的超超临界压力二次再热的方案。预计1号机组在1989年7月、2号机组在1990年7月开始投运,目前正在制造中。该型机组的热效率约为42%(发电机出线端),与以前的蒸汽参数为24.13MPa、538566(?),热效率约40%的机组相比,相对提高幅度较大,约5%。另外,由于采用滑压运行,将提高其在部分负荷下的热效率。下面说明这种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石磊 《发电设备》1991,(1):27-29
<正>中部电力公司川越火电站1、2号机组是日本首次采用超超临界参数31MPa、566/566/566℃的变压运行机组。1号机组于1989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中部电力公司的川越电站安装了两台700MW机组、其参数31MPa,566/566/566℃,其相对热效率比常规的超临界机组(24MPa,538/566℃)提高5%(相对值)。汽轮机由东芝公司供货,锅炉(烧液化天然气)则由三菱重工供货,两台机组于1989年6月与1990年6月先后投运。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蒸汽参数为16.7MPa/538℃/538℃的亚临界机组的厂效率为41.8%;25MPa/540℃/560℃的超临界机组的厂效率为43.3%;27MPa/585℃/600℃的超临界机组的厂效率为44.4%;30MPa/600℃/620℃机组的厂效率为45.1%;31.5MPa/620℃/620℃机组的厂效率45.5%;31.5MPa/620℃/620℃机组的厂效率45.5%;35MPa/700℃/720℃机组的厂效率为47.6%。高蒸汽参数将带来高的厂效率是肯定的,但对大容量机组并非参数越高越好。除受到材料的限制和单位造价的制约外,优选参数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蒋荣晖 《电力设备》2004,5(9):110-111
1959年4月,世界上第一台超临界机组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历经40多年,实践证明目前已具有成熟的技术、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经济性能。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火力发电提高效率、改善环保的趋势,也是发展能与IGCC和PFBC 相媲美的超超临界机组的前期技术。我国首台超临界机组于1992年6月在石洞口电厂投入商业运行,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经验。目前我国正处于电源建设发展的高峰期,主、再热蒸汽参数为24.2MPa/4.52MPa、538~566℃/566℃的600MW等级超临界机组成为新宠。国家正抓住时机,结合现有具体的制造和设计水平,采取与发展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相同的战略,以市场换取技术,稳步发展国产高效超临界机组。原国家计委明确,以华能沁北电厂2×600MW机组作为超临界机组国产化的依托工程,以加快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曾于1962年在Eddystone电站建成了世界上蒸汽参数最高的特超临界机组(34.7MPa/665℃/665℃),但此后这类机组并未得到推广,原因是这样高的参数对金属材料要求十分严格,机组可用率低,维修费用庞大,以致无法补偿其热效率高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事隔廿多年后,日本中部电力公司所属的川越电厂分别于1989年及1990年建成两台容量为700MW,  相似文献   

11.
苏联1984年所有发电厂共发电14926亿度,其中火电11478亿度(占76.9%),水电2028亿度(占13.6%),核电1420亿度(占9.5%)。供电标准煤耗1970年为366g/kwh,1984年降到326.8g/kwh,降低了39.2 g/kwh,相当于节约4400万吨标准煤。火电厂今后进一步节煤的主要方向是: 1.提高机组蒸汽参数苏联在采用超临界蒸汽参数机组方面目前仅次于日本占世界第二位,超临界参数机组容量为凝汽式电厂总容量的三分之一。采用超临界参数(24MPa和540/540℃)机组与采用超高压(13MPa和565/565℃)参数机组相比较,每年节约400万吨标准煤。蒸汽参数如再进一步提高到30MPa和560℃,可提高火电厂效率4~5%。现虽还没有采用这样更高一级参数的  相似文献   

12.
<正> 1986年2月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GE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高效率燃煤火电机组的协议。该项计划为期五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蒸汽参数为316公斤/厘米~2、566/566  相似文献   

13.
▲日本投建两台700MW超超临界压力机组据日刊《火力原子力发电》1987年8月号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为加强80年代后期电源开发工作,现于川越电厂首次投建两台2级再热式燃用液化天然气的700MW超超临界压力发电机组。其占地面积约为47万m~2,锅炉、汽轮机分别为三菱重工和东芝公司产品。计划于1989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该机组计划建设的主要设备和效率及特点是:锅炉为露天式两次中间再热直流炉,蒸发量2150t/h,主蒸汽压力325kgf/cm~2、温度571/569/569℃。汽轮机为单轴四排汽凝汽式机组,额定出力700MW,主蒸汽压力316kgf/cm~2、温度566/566/566℃,转速3600r/min。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现代的火力发电厂的蒸汽参数发展达到汽压为246表压、汽温为566℃以后,日本停滞了10年以上,美国也是20年左右没有再提高参数。蒸汽参数的提高,正如图1所示,尽管具有提高机组效率的潜力,但并没有真被提高。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机组的材料主要使  相似文献   

15.
某电厂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燃机余热锅炉,高压系统出口蒸汽参数为12.96MPa、567.5℃.高压过热器2、3之间的导汽管采用d 219mm×20.62mm的P91管.  相似文献   

16.
石磊 《发电设备》1989,(12):41-44
<正> 自从1965年以来,日本大容量火电机组都采用24.1MPa的蒸汽参数。以二次石油危机为契机,在谋求燃料多样化和机组节能的同时,提出了开发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要求。蒸汽参数的高温高压化,首先必须开发高温强度优异的材料,同时,要确保炉膛水冷壁的安全,提高高温高压阀的可靠性。由于采用二次再热系统,还必须解决最佳的蒸汽温度控制方式。中部电力公司于1980年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况上海宝钢电厂从日本三菱公司引进两套350MW发电设备,锅炉为1160t/h亚临界压力单汽包辐射再热型强制循环式,蒸汽参数169kg/cm~2,538°/538°,利用钢厂的高炉  相似文献   

18.
原子核能发电站的最高潜在效率,只能在汽轮机蒸汽参数能相当于现代的通常的电厂的时侯才能实现。那时才能充分利用把矿藏燃料电厂的效率提到远比现今的原子核能电厂效率为高的那些改进的汽轮发电机的设计。例如扬基电厂设计的汽轮机进口蒸汽参数为32公斤/厘米~2、238℃,沸水反应堆、200兆瓦(电)的德累斯顿电厂的直流循环蒸汽为68公斤/厘米~2、282℃。这些运行条件有双重的缺点,即汽轮机叶片易为饱和蒸汽所损坏,及对于一定的功率需要明显地更大得多的汽轮  相似文献   

19.
<正> 该电厂的两座半负荷常压循环床沸腾炉是它的第四代设备。这两台沸腾炉的炉膛热功率各为13.8万千瓦,蒸汽参数为201巴/535℃,一次中间再热压力为46.6巴,温度为535℃。在输出功率为5.6万千瓦时,  相似文献   

20.
<正> 日本北陆电力公司七尾大田火力发电厂1号机组为简化系统、提高效率,采用较高的蒸汽参数及1OO%容量的单台辅机。 该机组锅炉为直流锅炉,蒸汽压力25MPa(255kg/cm~2),过热器出口温度570℃,再热器出口温度 595℃,1510t/h,燃煤,日立制造。汽轮机参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