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宁远涛 《贵金属》2000,21(2):46-56
评述了Ag与RE金属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镧系元素原子序数增大RE在Ag中固溶度增大RE与Ag原子半径差是影响RE在Ag中固溶度的主要因素;当△r/RAg〉26%时,Cmax很小或为舍弃,;当△r/rAg〈26%时,Cmax=A-B(log△r/rAg-1)。在Ag-RE系中出现(RE:Ag)1:5、2:9、1:4、14:51、2:7、1:3、1:2、1:1、3:2和5:@十种计量化合物和19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Ⅲ)Pd-RE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远涛 《贵金属》2000,21(3):45-55
评述Pd与RE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包括固溶度、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及各蹭相的形成和稳定性。RE金属在Pd中有反常高的固溶度,并与一个综合参数Nf/ΔX(rR-rPd)成正比;在Pd-RE系中出现12种化学计量化合物和19种晶体结构,6个共晶系14种共晶反应式和9种包晶反应式。绘制了富Pd端简约共晶温度图和主要中间相的简约转变温度图,在简约转变温度对R原子半径的图上观察到强的相似性和Ce、Eu  相似文献   

3.
宁远涛 《贵金属》2001,22(3):51-59,73
根据现有的相图和中间相的资料,绘制了Rh-RE和Ir-RE系相图的简并示意图,讨论了Rh、Ir与RE间相互固溶度、包括共晶与包晶反应在内的各类反应,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及其分布,预测了某些中间相的存在和结构。  相似文献   

4.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Ⅰ)Au-RE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宁远涛 《贵金属》2000,21(1):42-51
评述了Au与人武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25%和电负性差低于0.7时,RE在Au中固浓度大于1.0at%;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RE系中出现有1:6,1:5,1:4,……2:1,7:3(RE:Au)13种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约20种晶体结构;中间相的简约转变与其平均原子体积收缩成反比趋势,且中间相原子体积收缩越  相似文献   

5.
宁远涛 《贵金属》2001,22(4):42-48,41
根据现有相图和中间相的资料,绘制了Ru-RE系的简并相图示意图,讨论了Ru与RE之间的相互固溶度和各类反应,评述了主要中间相的结构特征与分布,预测了某些中间相的存在与结构。Os-RE系相基本未建立,但在文献中已发现Os2R相和OsR3相,讨论了2个中间的晶体结构与分布,列出了它们的晶体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NiAl(Cr)系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高能球磨机对不同Cr含量的Ni50-Al50-x-Crx(x=5,10,15,20,25)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采用XRD,SEM,TEM和DTA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Cr替代Al后对NiAl机械合金化过程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显著扩大了Cr在β-NiAl中的固溶度,Cr含量的增加使反应机制发生变化,得到逐渐趋于无序的NiAl(Cr)化合物Ni50Al50-xCrx(x=5,10,1  相似文献   

7.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Ⅲ)Pd-RE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Mo—Si系机械合金化非晶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Mo-36.5%Si、Mo-45%Si和Mo-66.7%Si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经长时间球磨后,这三种粉都可以转变为非晶;不同成分混合粉的中间产物并不相同,中间产物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成分的Mo-Si系非晶转变的机制不同。Mo-36.5%Si的非晶化过程是首先形成亚稳相的过饱和固溶体,然后形成了非晶,此时,Mo和Si原子的尺寸因素是非晶转变的决定因素。Mo-45%Si和Mo-66.7%Si混和粉则是首先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然后形成了非晶相,此时,缺陷为非晶转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铁基金属微粉广泛地用作吸波材料。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Fe85Si9.6Al5.4和(Fe0.65Co0.35)85Si9.6Al5.4(质量分数,%)合金微粉。研究了球磨20和80h的微粉形貌,分析了微粉不同球磨时间的显微结构,测试了微粉在0.5~18GHz频段内的复数介电常数和复数磁导率,并计算了微波反射率。结果表明,球磨后微粉的粒径小于5μm,FeSiAl合金中硅和铝原子溶于铁原子的点阵中,同时,在FeCoSiAl合金中有FeSi和AlCo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在频率为8GHz附近,复数介电常数和复数磁导率匹配较好,此时FeCoSiAl合金微粉的最小反射率达到-13.7dB。  相似文献   

10.
NiAl(Co)系机械合金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夏冬生  郭建亭 《金属学报》1999,35(3):320-324
用高能球磨机分别对含三种成分的Ni-Al50-x-Cox(x=5,10,20)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Co的加入对合金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及产物有很大影响。Co含量变化使反应机制明显改变。并同时得到不同的反应产物,用DTA测定粉末最终产物的热稳定性,Ni-Al45-Co5,Ni-Al40-Co10粉末在加热过程中未发生相分解,仍保持β-NiAl(Co)结构。而Ni-Al30-Co20球磨所得过饱和固溶体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确定Mg-Zn-Al三元系富镁角300°Cα-Mg相平衡关系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富镁角存在3个三相区:α-Mg+Mg17Al12(γ)+Al5Mg11Zn4(φ),α-Mg+Mg32(Al,Zn)49(τ)+Al5Mg11Zn4(φ)和α-Mg+MgZn+Mg32(Al,Zn)49(τ)。与α-Mg相平衡的金属间化合物都具有很大的成分范围,并非呈线性。同时Zn和Al都能够溶解在α-Mg固溶体中,使金属间化合物达到相平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工业纯铝为基材、Ti粉为合金化添加粉末,试验用热塑性挤压合金化的方法制得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对热塑性挤压合金化制备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工艺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Topas(2)X射线分析软件进行物相及晶粒尺寸分析,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用热塑性挤压合金化方法可制得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相为Al3Ti,均匀分布于基体纯铝上,其质量百分比达44.5%;热塑性挤压合金化后挤压区硬度显著高于基材纯铝,最高达10倍;在整个挤压区,硬度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航空材料和中高温结构材料等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合成纳米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有望克服金属间化合物固有的室温脆性及高温蠕变强度低的缺陷。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纳米(Ti,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及其烧结固化与力学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该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系统地研究了Mg-Zn-Al三元系富镁角335°C的平衡相组成及其成分。从实验上证实,α-Mg固溶体并不与Mg32(Al,Zn)49(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或q准晶相平衡,而仅与一个三元化合物Al5Mg11Zn4(φ)相平衡。获得了φ相在335°C的整个成分范围,即:52.5%~56.4%Mg、13.6%~24.0%Al、19.6%~33.9%Zn(摩尔分数)。Al在Mg Zn相中的固溶度远大于在Mg7Zn3相中的固溶度,其最大值可达8.6%Al(摩尔分数)。Al和Zn可以同时固溶在α-Mg固溶体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新型轻质TiAlBeSc系合金,最小密度为3.289g/cm3,利用SEM(EDS)、XRD、纳米力学探针和DTA等分析方法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AlBeSc系合金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1000℃以下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熔点均高于1100℃,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合金元素等摩尔比配比时,25%铍(原子分数)全部固溶于钪的点阵晶格,L10正方有序结构的TiAl相呈树枝状均匀分布于α-Sc的基体上,硬度高达7330MPa,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铝-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焓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二元铝-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的Miedema计算值和文献报道数据的误差分布.结果表明,计算值相比于文献中实验数据普遍呈现负偏差.为此,计算研究中需要针对铝-稀土元素重要的影响因子--稀土原子与铝原子的半径比来修正热力学计算模型.对铝-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系列计算结果及其误差分析说明,修正的Miedema模型计算值更加接近实验值,误差由原来的36%缩小到目前的5%.并利用MTDATA热力学计算软件部分验算计算结果,证明依据新模型的热力学计算预测更加准确可靠.用新模型计算了常见的铝-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同时也计算了Al-Er,Al-Tb,Al-Gd 等研究数据缺乏的铝-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  相似文献   

18.
新型金属材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新型金属材料的现状、应用与发展,包括金属间化合物、非晶带和大块金属玻璃合金、纳米晶粒尺度的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远景进行了预测。对传统金属材料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全方分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19.
纳米金属间化合物NiAl的机械合金化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建亭  周兰章 《金属学报》1999,35(8):846-850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高温热压工艺制备NiAl纳米晶体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iAl的反应生成归结于机械碰撞诱发的爆炸反应机制,采用高温热压工艺可制备接近完全致密的纳米晶NiAl块体材料。NiAl纳米晶体材料的室温强度和塑性都高于铸态NiAl,纳米晶NiAl的高温强度依赖于应变速率,变形受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氩弧表面合金化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氩弧作为热源,将高熔点的镍、铬直接熔入铸造铝合金表面,获得组织均匀的合金化层。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化层由Ni3Al、NiAl等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其硬度可达到130HV0.1左右,大约是基体材料的1.6倍;耐磨性大约是基体的1.4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