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使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能够更广泛的得到应用,综述了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发展历史、提高采收率技术(EOR)机理和主要方法,分析了常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微生物采油技术中菌种的筛选方法和筛选原则,以及进行菌种性能评价应侧重的几个方面.最后对微生物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展望,预计在今后的油田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会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青海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外大量工作,筛选出3组能够较好地改善试验区原油物性、提高驱油试验驱油效率并适应油藏环境生存的采油菌种对青海油田5口井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增产处理,这些油井产量低,生产很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出砂和结蜡严重,原油的粘度、比重和凝固点都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高达160918mg/L以上,地层温度33℃左右。微生物处理结果表明,油井见效率75%,日均产量增加8.53%到35.72%,油井热洗周期延长2.3倍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4.5微生物强化采油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KO5-2-9所产表面活性剂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6.6 mN/m,对柴油的乳化指数为72.6%,临界胶束浓度(CMC)为85.82mg/L。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表面活性剂为一 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以表面张力(ST)和乳化指数(E24)为评价指标,对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 对温度、矿化度和酸碱度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矿化度以及高碱度的极端环境下仍具有较 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较化学表面活性剂更具优势。生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8%以上, 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组成、絮凝机理及影响絮凝能力的因素,并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排砂采油工艺以水动力液和采出液之间的能量转换来达到排砂采油的目的。该工艺能将油层近井地带的散砂排出地面,解决了定向斜井的生产工艺问题,降低了生产费用。在采用该项工艺时,要注意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1、混合液管、尾管砂堵问题;2、采油强度问题;3、管柱密封问题;4、生产数据录取问题;5、动力液水质问题;6、地面除砂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采油产量的预测和跟踪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采油产量预测方法。采用SAS系统对影响采油产量的众多因素做相关分析,依据主要因素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采油产量预测模型。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判断采油产量的精度,且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或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对采油中各种未知信息的预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述双亲聚合物的研究概况及其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目前双亲聚合物的研究情况 ,对其合成方法以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评价 .结果 双亲聚合物在强化采油中具有独特的优点 .结论 双亲嵌段聚合物在强化采油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将成为新一代的驱油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EPCON紧凑型气浮装置及其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CON紧凑型气浮装置是为了满足挪威排放法案而研制的采油废水处理新技术,综合应用旋转离心分离和气浮分离的工作原理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大幅度降低了采油废水的含油量.此装置还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占地面积小等一系列特点,尤其适用于海洋石油生产.  相似文献   

9.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探讨了对锰的微生物氧化还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代工技术手段 ,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 ,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保健产品。介绍了微生物工程在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膳食纤维、活性多糖、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酶制剂、红曲米、糖醇、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及活性微量元素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认识目的优势菌种经油藏运移后在产出水中分布的规律与数量,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MEOR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目的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跟踪监测目的菌的动态信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质粒pET-30a(+)-EGFP,并将其成功导入JD中。对构建的JD(gfp)工程菌进行培养发现,该工程菌在含有Kan质量浓度50μg/mL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gfp)工程菌体内传代稳定,绿色荧光的表达稳定。但是在没有选择压力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工程菌胞体内有丢失现象。与野生菌混合培养,JD(gfp)工程菌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和竞争性,并且不发生重组质粒的水平转移,因此在环境中释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筛选到一株高效生产多糖的YX菌,油田先导试验证明该菌可以用于微生物调剖提高原油采收率(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经16SrDNA分析鉴定,YX菌属于肠内杆菌属(Enterobacter.),为跟踪监测其动态信息,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质粒pET-30a(+)-EGFP,利用CaCl2法将其转化至YX菌,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重组YX(GFP)工程菌的绿色荧光.结果表明YX菌可以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用于微生物采油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原油粘度低,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2.9%,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油量的测定是原油及其产品分析的必要环节,根据芳香烃在255nm具有特征吸收峰,可以通过测定芳香烃量间接表征原油量。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量,分析采油微生物发酵液中各组分、pH和采油微生物细胞内含物对原油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该方法测定原油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微生物采油过程中的原油量。  相似文献   

15.
洲城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洲城油田于1995年投入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效率及油藏最终采收率,开展了WXS表面活性剂可行性研究.针对洲城油田的油藏条件,对WXS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单井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WXS表面活性剂对洲城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浸出油厂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回收,是蒸汽供热系统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解决降低能源消耗问题,本文对浸出油厂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并简要介绍利用此法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注气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参数是影响循环注气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选择不同的注气参数,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效果将存在明显的差别.对大涝坝凝析气藏进行了注气可行性研究,并优选了注气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优选参数的注气开发方式可明显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和天然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井楼油田零区试验区注蒸汽开采的试验资料及生产区蒸汽吞吐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本文提示出浅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规律:尽管油层纵向驱替状况好向驱替状况好,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高,但单井日产油量、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仍较低,产量递减快。  相似文献   

19.
储层中菌体微观调剖驱油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说明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贡献,借助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观察了菌体在多孔介质孔道中滞留聚集现象,测定了岩心中菌体滞留引起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分析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聚集规律,及其对储层中油水两相流体流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中的驱动压力随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量增加呈阶梯状渐升,驱出液中的菌体含量下降到一定值后趋于相对稳定;岩心中菌体的滞留造成油水两相的共渗区域扩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后移,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下降.表明储层孔道中滞留的菌体降低了水流沿大孔道渗流的能力,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起到了微观调剖作用,有助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