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尼日尔三角洲的形成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白垩纪初期,尼日尔三角洲雏形初具,伴生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热隆起为第三系有机质转化提供了热源;晚期的古新世-始新世,尼日尔三角洲基本定型,生长断层大量发育,并伴生大量的滚动背斜。滚动背斜基本分为4种:1)简单滚动背斜;2)由两条或多条生长断层与主控断层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滚动背斜构造;3)由一条或多条反向(北倾)断层与主控断层形成的滚动背斜构造;4)由于页岩向上隆起、造成滚动背斜顶部崩塌而形成的构造。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多与生长断层形成的滚动背斜有关,且发育有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继承性发育的巨厚三角洲沉积、良好的生烃条件、稳定发育的储层和盖层及作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断层等是尼日尔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段粘土矿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物性、粘土矿物X 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6 段超低渗透砂岩粘土矿物类型为绿泥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分带性明显,研究区的东部绿泥石含量较高,而西部伊蒙混层含量较高。粘土矿物特征与储集层物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伊蒙混层含量、伊利石含量均与储集层孔渗性能呈负相关;绿泥石含量与储集层孔渗性呈正相关;研究区东部储集层的质量优于西部。  相似文献   

3.
江汉盐湖盆地潜江凹陷粘土矿物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下第三系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凹陷内潜江组、新沟咀组砂泥岩中粘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主要受盐湖环境控制,粘土矿物成分、形态单一,伊利石以2M型为主,绿泥石以Mg-绿泥石为主,Fe-Mg-绿泥石次之。讨论了在试凹昭的钻井、完井、注水开发及油层改造过程中防止油层损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地开石和伊利石,前者存在于碳酸盐岩溶孔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岩基质中。文章重点叙述了地开石的某些矿物学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6.
孟加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加拉盆地是发育在印度次大陆东北角比较典型的残留洋盆地,其经历了裂陷期、裂后期和前渊期。在残留洋盆地形成阶段发育了最重要的生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是渐新统Jenam组和中新统Bhuban组页岩;主要储集层是中新统Surma群Bhuban组和Boka Bil组陆架到潮控三角洲砂岩;盖层主要为中新统—上新统的海相页岩,分布广泛;圈闭类型以背斜为主。孟加拉盆地以天然气为主,绝大部分气田平面上分布在Surma坳陷、Tangail凸起、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天然气富集层位主要位于中新统Bhuban组和Boka Bil组。气田的分布与残留洋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盆地演化控制了含气层系的发育,盆地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平面分布。今后勘探的重点为盆地东部Surma坳陷及周缘、Hatia坳陷和东部褶皱带,处于压力过渡带的Surma群砂岩储层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通过对孟加拉盆地演化、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的研究,可为残留洋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粘土矿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储层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粘土矿物较为发育.粘土矿物对储层储集条件和渗流能力有较大影响,是开展储层评价和油层伤害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粘土矿物包含了大量沉积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信息,对其规律进行认识可以有效指导储层精细评价、有利区预测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自生粘土矿物特征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营凹陷中自生粘土矿物的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组合从泉脱石和高岭石-R3型伊蒙混层矿物和高岭石-R1型伊蒙混层矿物和高岭石-R3型伊蒙混层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一伊利石和绿泥石,伊利石类矿物中伊利石的组分逐步增加,矿物种类从蒙脱石-R0型伊蒙混层矿物-R1型伊蒙混层矿物-R3型伊蒙混层矿物—伊利石。从凹陷的边部向中部,粘土矿物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凹陷边缘中生代地层中的自生粘土矿物特征反映东营凹陷甚至整个济阳坳陷是在中生代地层基础上逐步拉张、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是白垩纪时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末,整个盆地逐步收缩,各沉积层系分布面积逐渐缩小。新沟咀组分布范围为24100km2,潜江组时为10460km2。这两组地层是本区的主要生油层和勘探目的层。在这两组地层中,发育着一套独特的泥岩粘土矿物组合,它们都以伊利石为主(90—100%),含少量绿泥石(大部分小于7.7%),矿种单调、稳定,不受层位、深度控制,不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控制这套特殊泥岩粘土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是盆地水体性质。本文据实际资料,论证了当时江汉盆地为一海侵及海漫所控制的湖盆,并通过扫描电镜,鉴定了砂岩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绘出了潜江凹陷潜江组4~3—4~2砂层沉称时海侵水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江汉盆地是白垩纪时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末,整个盆地逐步收缩,各沉积层系分布面积逐渐缩小。新沟咀组分布范围为24100km2,潜江组时为10460km2。这两组地层是本区的主要生油层和勘探目的层。在这两组地层中,发育着一套独特的泥岩粘土矿物组合,它们都以伊利石为主(90—100%),含少量绿泥石(大部分小于7.7%),矿种单调、稳定,不受层位、深度控制,不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控制这套特殊泥岩粘土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是盆地水体性质。本文据实际资料,论证了当时江汉盆地为一海侵及海漫所控制的湖盆,并通过扫描电镜,鉴定了砂岩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绘出了潜江凹陷潜江组4~3—4~2砂层沉称时海侵水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储油层系。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相,沉积微相不同,成岩作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厚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为中—粗砂岩,粒间孔及残余粒间孔发育,砂体物性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河道间砂体、潮间带砂坪、砂坝及薄层潮道砂体的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本区砂岩总体上属低—中孔、低—高渗型储层,且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纵向上卡拉沙依组可分为5个砂层组,Ⅰ、Ⅱ砂层组及Ⅲ砂层组下部物性较好;横向上3区、4区、6区为有利及较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断裂系统及其控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群 《石油实验地质》2010,32(3):205-210
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应力条件的不同,中国东北地区存在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特征不同的断裂系统,导致其成盆、成烃和成藏的巨大差异,控制了西部海—塔盆地、中部松辽盆地、东部佳—伊地堑及周边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剖析和比较海—塔盆地、松辽盆地和佳—伊地堑油气藏分布与断裂关系、断裂活动与油气藏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地区油气成藏与富集差异的原因是断裂系统及其控制作用不同,并提出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近海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北东及北北东方向展布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中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4.
南海成因及其含油气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的形成主要受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所控制,这两个构造体系的形成分别与南海的第一、第二次张裂有关。至今南海已发现33个沉积盆地,它们的成生和发展受构造体系所控制,可分为张性,张扭住、压性和压扭性四类,其中南海系的张性和张扭性盆地以及新华夏系的压性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最好。  相似文献   

15.
Numerous intraplate, fault-bounded basins have been developed on the Chinese landmass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acific, Asian and Indian Plates since Mesozoic-Cenozoic times. In Eastern China, continental-rift basins were formed in a geodynamic regime during which the continental crust was stretched and thinned, and moved slowly towards the Pacific Ocean. These rift basins may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in N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due to differences in basement configuration and evolution.
In Central China, cratonic subsidence depressions exist, with thin-skinned décollement tectonics, fold belts and minor fore-deeps. These include the Ordos, Sichuan and Chuxiong Basins, which can be differentiated according to their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crustal compression resulted in horizontal shortening and vertical thickening; thus, fore-deep and intermontane basins were developed,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basement thrust-faulting.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油气勘探获得了工业油流,但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的主控因素尚存在争议.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地层的构造演化特征研究和系统的油藏解剖,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反转构造、断裂系统以及砂体展布等主控因素认为,油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带上,纵向上乌尔逊凹陷北部油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一段下部,乌南油主要分布在大磨拐河组二段中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剖析及其油气赋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表现为:1)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2)盆地类型丰富,地球动力学环境多变;3)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4)陆相沉积盆地占主体;5)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6)后期改造强烈;7)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8)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9)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简要分析了中国沉积盆地特殊的油气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塔北地区油气产出特点及成因机制,详细探讨了常规原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指出常规原油主要受成藏时间、油气源区、运用条件、保存条件和构造条件等因素控制,它们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决定了常规原油在区域上的分布.在诸多控制因素中,尤以源区源岩热演化程度以及成藏时及其后的保存条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