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UED:您从事建筑业已经25年了,在西南地区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您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可谓家学渊源。请您谈一下,在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您对建筑的认识是什么样子,和现在又有什么不同。郑勇:我从事建筑行业的这20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目前正慢慢趋于饱和,它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进程还不清晰。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最开始大家接触的项目规模都很小,建筑面积为一万、两万平方米的就是不得了的大项目了;现在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建筑面积几十万甚至上  相似文献   

2.
邵韦平  韩慧卿 《建筑创作》2009,(11):194-199
中国正处于一个不平凡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以及伴随而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转型——传统观念、商业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个人心理状态这一切.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由于建筑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建筑学专业也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正在发生着深刻长远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探究引起当前中国建筑教育思想变革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外两方面入手,探究了引起当前我国建筑教育思想变革的因素,说明建筑教育思想的变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其有足够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西方建筑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历史所经历的每一次突变与飞跃都离不开当时当下的技术变革。这股强大的技术力量不仅深深扎根于社会,影响的社会前进的脚步,而且也无时无刻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不同时代的技术变革对于建筑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各有其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6.
李鹏飞 《山东建材》2013,(12):42-46
2013年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后要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并从现有房地产市场现状出发,确立以改革“地根”、”银根”和税收为主的调控长效机制,从而推动住房用地供应渠道多元化,以实现从根本上平抑地价。同时,让进出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有多种渠道,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还能够抑制投机炒房。经过政策调整与落地实施,房地产市场必将向着良性有序方向发展,而作为房地产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窗幕墙行业也由此迎来可喜机遇。  相似文献   

7.
建筑教育要求观念性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志中 《华中建筑》1999,17(1):146-148
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当代的建筑教育,而我国的建筑教育改革落后于客观形势,作者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从建筑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队伍的严峻现状,学生培养中的问题,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和建筑教育的经费投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观念性变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东建材》2014,(12):16-17
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峰会"和"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纪念大会"都把"创新"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可见变革升级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共识,正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在百强峰会的讲话中所说:"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用创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发出了升级发展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居业》2014,(12)
<正>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峰会"和"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纪念大会"都把"创新"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可见变革升级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共识,正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在百强峰会的讲话中所说:"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用创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发出了升级发展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当下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变革的主要动力,即以实施装配式施工取代大部分现浇施工技术,以此解决传统施工技术所带来的成本上涨、扬尘噪音污染及资源损耗大等弊端。同时,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实例、科研现状和相关政策的分析,得出装配式建筑将在未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主要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建筑即转变     
《世界建筑》2014,(11):117-117
我们在意大利生活和工作.我们不得不通过一系列扭曲的镜头观察这个世界——增长停滞的经济情况导致意大利城市面貌变化迟缓.新的建设不是常态,而是特例.尽管当前世界各地正产生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建筑,我们却刚好在最近10年内都以建筑再利用为主耍的议题.这使我们的建筑学未来处境危险却很明了——也就是新建设越来越少,却得对具有价值和潜力的现存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改造.可以肯定的是,再利用是唯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建筑发展历史,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时期分别阐述了中国人建筑情结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明 《中国园林》2007,23(4):34-35
中国未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尽管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设想,但是“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健康、繁荣、富强的国家”应当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望。不可否认,任何国家的人居环境建设都离不开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是人类的梦想与现实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最佳的人居环境,人间的天堂!.从文化角度来讲,世界上三大宗教无一例外地把天堂描绘成令人神往的风景园林的境界!中国的风景园林还折射出儒教和道教的世界观。我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伟大文明的象征。我国现有数处名山和名园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都是源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无尽魅力和风采。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风景园林最早出现的时候,就属于第一产业——农业,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初的建筑是从山面进入的,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檐面入口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形式,文章通过历史资料的考证和现存建筑的比对,尝试从多种角度去剖析和诠释这种转变逻辑,以期对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的原初形式有一个更清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在世界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丰富的建筑作品赢得了世界广泛关注和国际认可。了解中国建筑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关注代表中国建筑师的组织——中国建筑学会走过的50年发展历程。1955年以来,中国建筑学会与国际建协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我不认为这是巧合,创立仅两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刚加入国际建协即被选为国际建协理事。这表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建筑界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决心。我认为中国建筑学会积极参与国际建协活动有助于树立中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的良好形象。这一形象早已通过最高层次以积极的方式传颂到了世界各地。那么,国际建协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国际建协…  相似文献   

16.
剖析了中国建筑的一些哲理观,指出这些哲理观对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道”的意义,及其与“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楚超超 《华中建筑》2007,25(12):155-158
新加坡佛教主要是由早期的中国移民传入的,他们的民族风俗及宗教信仰形成了新加坡早期宗教信仰,他们建造的早期寺庙建筑成为新加坡传统佛教建筑的雏形.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加坡传统佛教寺庙的类型及实例.随着新加坡佛教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佛教建筑也大大迥异于传统寺庙,文章探讨了影响新加坡现代佛教发展的因素,及现代佛教建筑的发展,试图揭示其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9.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07,23(4):31-32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要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度过一生并世代持续发展。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臣服自然。主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是“天人合一”,科学地反映了人的双重性。统一的理念一脉相承,渗透到人的文化中。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城镇,人逐渐脱离了自然环境。但作为自然成员的人又不能脱离自然,这便有了人造自然之想。最初是植树,古写的“艺”字象形,是人跪在地上手捧树苗植树。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的恩赐,而要辅以人造自然。古代人从恐瞑自然逐渐转向崇拜自然。封禅成为祭天、祀地的主要活动。经过殷商的积累,到北魏便出现了园林一词,西周肇发园林的雏形——囿。当时称为灵囿,以人造的灵沼和灵台为中心,围起大片的山林,并圈养动物于其中供狩猎和祭祀用。人则登灵台可观天象,俯灵沼可赏鱼跃。灵台、灵沼已具地形高下之势,也是自然山水园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回望历史印记,溯中华传统文化自起源于今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与相承性,其中反映民族文化特征,更展示出中国特有的礼制传统、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文章以文化视角讨论建筑,立足于人文伦理,从建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浅析建筑之所以为建筑,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建构物的实体存在的,更因其具有伦理性的精神内涵和功能.文章通过研究传统建筑,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其伦理特征,从而论证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