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刘珩     
正UED:您是一位非常实验性的建筑师,从一开始的建筑实践到今天,您是如何一直坚定地坚守着自己的设计道路?刘珩: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在南沙的经历,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些选择。在南沙的建筑实践,让我认识到建筑师不仅仅要设计硬件的东西,还要创造软件的东西。这对当时的我和我的设计思路产生了一种本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今天的访谈我们从两件礼物入手。一件是您的专著《建筑人生》,您送给了张宝贵先生后,他很珍贵,说您还题了字。他和夫人回去后就把此书彻夜通读了一遍。我想您在选择产品时,也会对人有所关注,那么,您对设计、产品和材料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考虑?何镜堂:首先非常高兴,我和宝贵有机会通过工程实践有很好的合作。我认为宝贵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完全用建筑师的思路去调节材料,他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我认为在我们建筑师做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金京 《华中建筑》2007,25(8):237-239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建筑现象?您觉得我们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是同步的吗? 侯幼彬(以下简称侯):提起这个问题,我就想起郑时龄院士在一篇文章中引述的美国SOM事务所香港办事处的建筑师安东尼·费尔德曼说的一句话:(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别的国家脑筋清楚的人不可能会盖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正UED:我们知道您在少年时期就十分擅长演奏手风琴。您也曾经说过最喜欢在五线谱上作画,甚至在您的某些平面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对音乐和建筑关系的探索。音乐对于您的建筑生涯究竟意味着什么?丹尼尔·里伯斯金:我热爱音乐。音乐是建筑的灵魂。两者都令人产生情与理的共鸣,因此直击人心。没有建筑,音乐就如同噪音一样喧闹;没有音乐,建筑亦沦为一件普通的商品。UED:在《破土》一书中,您向我们呈现了纽约建筑师全然不同的一面。在您的笔下,建筑师更像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甚至是流行歌星,这与公众最初对于这一职业的认识大相径庭。至少在东方人的眼中,建筑师们通常是谦逊、稳重的代名词。您认为对于一个好的建筑师而  相似文献   

5.
对话隈研吾     
UED:您是一位全方位思考的建筑师。您曾经专文提及凯恩斯及其经济理论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并探究建筑师品牌对社会创造力造成的伤害。您认为建筑师对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影响?您是否用建筑来改善这种品牌化的设计与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影响?隈研吾:像麦当劳连锁店在全世界兜售麦当劳汉堡一样,对于采用这种方式的建筑师,我一直都是持批判态度的。我认为建筑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个建筑所在的场所和使用该建筑的人,创造出一个个"新"建筑。与之相反,没有采取这种做法的建筑师只能在21世纪的新经济体系中逐渐被人遗忘。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设计》2016,(8):24-27
城市与建筑·地域性 李翔宁:南沙原创在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是一个特殊的样本.很多建筑师更专注于建筑本体的设计,多从建构、材料、空间等更核心的建筑学角度进行创作,而南沙原创选择的角度是介于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用“模糊的边界”来形容非常合适.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6,(10):233-235
UED:您从事建筑业已经25年了,往西南地区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您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可谓家学渊源.请您谈一下,在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您对建筑的认识是什么样子,和现在又有什么不同.郑勇:我从事建筑行业的这20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目前正慢慢趋于饱和,它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进程还不清晰.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最开始大家接触的项目规模都很小,建筑面积为一万、两万平方米的就是不得了的大项目了;现在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建筑面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人力投入还没有以前大.设计也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小规模项目由我们自己来设计,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项目就会请外部建筑师参与.如今,中国建筑师已经逐渐开始独立完成一些大项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正UED:李翔宁老师曾在过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青年建筑师的实践是"多元的建筑实践与批判的实用主义",您认为这样的特征对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孔宇航:建筑师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群体,一种是强调实用性与商业性的,该群体包含80~90%的建筑师;另一部分是我称之为具有实验性的建筑师群体,他们强调创意、追求理想,不以服务甲方为唯一目标,更注重创新与提升建筑的品质,从而能够从各个层级上推动建筑学科向更高的水准递进。  相似文献   

9.
UED:作为一位参展建筑师,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建筑展?对于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李兴钢:从参展的建筑师作品来看,我觉得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在国外的展览。参加的建筑师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与在华活动的外籍建筑师密切相关的.他们为封闭、落后的中国带来了世界前沿的建筑思想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及管理方法,也为中国培养了诸多专才,促进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在外籍“明星”建筑师和海外著名建筑事务所蜂拥进入中国设计市场的今天,从历史角度,通过长时段的研究考察近代以来外籍建筑师及其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对于理解今天的情况,不会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