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彭浩  李伟  周晓黎  桂明洋  宋瑛 《半导体技术》2021,46(12):986-991
针对国内半导体检测机构老炼试验大规模依赖于人工的现状,研制了一种基于TCP/IP网络的分布式半导体器件老炼试验电源监视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具体实现方式和关键技术,包括多类型电源通信兼容性、接口转换与电磁隔离、通信速率优化和属性化任务管理等相关实现方案.该电源监视系统提高了半导体器件老炼试验的信息化水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试验质量,通过该系统可以监测器件正常老化、电源功能异常和夹具状态异常等试验过程数据,为设备维护和夹具设计提供了依据.该分布式老炼试验电源监视系统已应用于某半导体检测机构的可靠性试验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非压缩实时视频、音频在电视中心、转播车、演播室、EFP等系统中的全交互、深度处理的IP化应用,以及SDN控制器对视频IP网络的控制原理和作用。在节目生产中,我们需要一个功能强、实用、运维简单的系统,SDN+IP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因此,看似前景光明的IP化,充满了变数,由此可以理解业界对视频IP化的复杂情绪。本文从基本的原理着手,逐步梳理视频IP和SDN相结合的系统概念,呈现一个清晰、客观的SDN+IP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3.
孙洋  李杰  张舸  马伟  邱乐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44(11):3304-3309
为了大型可展开天线可靠、精准地在轨展开,研究了一种天基光学监视系统。通过该系统不但可以实时监测天线展开情况,还可以进行天线展开的动力学分析,为大型可展开柔性机构设计、异常发现与分析等提供必要信息。在分析系统任务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监视系统方案,包括相机方案、视频传输方案、图像处理及射频调制方案,并对运动目标图像检测识别技术以及展开动力学分析技术等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进行了运动目标图像识别试验和天线展开动力学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系统对天线靶标的运动识别以及靶标动力学分析有很好的效果,证明了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可展开天线的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目前通信网络发展速率和视频直播、VR、视频彩铃等新型业务的发展需求,发现通信网络不断升级迭代,由传统TDM网络向IP化演进。目前国内通信运营商已完成各自网内主要网元的IP化工作,网间互联互通的IP化工作也在整体安排下有序地开展。提出电信运营商互联互通IMS网络IP化方式及网间互联互通IP化策略,并通过建立网间互联互通IP化信令层及媒体层模型,设计了网间互联互通网络IP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别介绍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基于IP网络的数字高清视频监系统各自的特点,并对其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基于已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网络高清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实现蓄能水电厂中高清网络视频监控与模拟视频监控综合组网的目的,解决平台兼容、图像优化、内存扩容、统一调度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MPEG-4和IP组播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重点介绍视频编解码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可通过IP网络实时传送监控现场图像、声音和监控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IP网络的MPEG-4图像监控系统,针对其视频实时传输的延迟及丢包等问题,加入了一些视频服务控制策略。实际系统证明,这些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8.
电视转播视频系统已经IP化,鉴于IP系统与SDI基带系统的巨大不同,视频系统检测也将发生较大变化,这也成为系统工程师工作的痛点。本文通过分析SMPTE中重要的IP化标准,结合日常的检测工作,得出了一些IP检测的方法,并给出了制播工作时IP视频检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广域网中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充分利用IP网络的传输功能,将监控系统与IP网络有效融合,实现了监控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成后的广域网视频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控录像为主,系统不仅结构上具备扩展能力,业务上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图像传输、远程监控、数字图像数据远程集中存储、远程实时点播回放等。  相似文献   

10.
刘辉  罗晓勇  张杰 《电视技术》2011,35(19):93-95
随着3G网络的蓬勃发展,安防监控也逐渐地向传输无线化、视频高清化方向迈进。在SIP协议的基础上,结合IP网络和3G网络,设计了一种新时代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并给出其具体设计方案,使得TD无线网络的高端数据业务可以应用于安防监控行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TD-SCDMA UMTS R4核心网的网络体系架构,本文讨论了MRBT业务在工程实施上的若干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采用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作为业务平台接入的主要方式,采用IP承载,符合核心网IP化趋势;增加ISUP为BICC的备用路由,增加了业务系统的可靠性;MRBT业务将来可能由跨接方式向非跨接方式过渡,部署时统筹考虑两种方式,能够实现平滑过渡;通过合理的组网策略,利用流媒体方式实现在WAP环境下对视频铃音的预览功能。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network virtualization scheme to support multitenant datacenter networking (MT‐DCN)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technologies. Effective multitenancy supports are essential and challenging for datacenter networking design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network virtualization architecture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packet forwarding in MT‐DCN. Traditionally, an internet host uses IP addresses for both host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which causes mobile IP problems whenever the host is moved from one IP subnet to another. Unfortunately, virtual machine (VM) mobility is inevitable for cloud computing in datacenters for reasons such as server consolidation and network traffic flow optimiz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 decouple VM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with two independent values neither by IP addresses. We redefine the semantics of Ethernet MAC address to embed tenant ID information to the MAC address field without violating its original functionality. We also replace traditional Layer2/Layer3 two‐stage routing schemes (MAC/IP) with an all‐Layer2 packet forwarding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MAC addresses (for VM identification and forwarding in local server groups under an edge switch gateway) an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labels (for packet transportation between edge switch gateways across the core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connecting all the edge gateways). To accommodate conventional IP packet architecture in a multitenant environment, SDN (OpenFlow) technology is used to handle all this complex network traffics. We verified the design concepts by a simple system prototype in which all the major system components wer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prototype system, we evaluated packet forwarding efficiency under the propose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compared it with conventional IP subnet routing approaches. We also evaluated the incurred packet processing overhead caused by each of the packet routing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面向全IP的核心网体系架构(SAE)的演进,包括SAE网络结构、网元功能、从2G/3G核心网向SAE的演进和组网方案、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最后介绍了阿尔卡特朗讯和上海贝尔在SAE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蔡卫红  雷新生  文杰斌 《通信技术》2010,43(7):131-132,135
Iub接口是3G中NodeB与RNC之间的接口,Iub接口的传输组网方式主要有基于ATM的传输组网和基于IP的传输组网,Iub接口基于IP的传输组网方式有:基于IPoverE1/T1overSDH的IP组网、基于PDH/SDH的IP组网、基于数据网络的IP组网、基于MSTP的IP组网、基于分路传输的IP组网。介绍了IUb接口基于IP的协议栈结构、功能、传输组网方法及人机命令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借助网络通信日趋频繁,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IP网络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数据传输、音视频共享、数据交互和会议控制与管理四大功能模块,通过会议控制与管理模块控制集成以上功能模块并构成一个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现进而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传统的沟通方式,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TD-SCDMA网络的移动视频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移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阐述通过TD-SCDMA核心网电路域实现点对点视频监控的具体方法,分组域实现一点对多点和点对点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基于分组域的两动态IP地址的点对点实现,并提出通过短消息作为控制信令,传送无线模块获得的动态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从而实现点对点移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平心 《通信技术》2012,(10):82-84,88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传统SDH/MSTP通信传输网平台已不能够满足SG-ERP、省-市-县视频会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应急通信、智能配网等对信息通信业务的IP化和高带宽需求,为此,需寻求一种新通信组网技术,既能满足IP业务承载、IP业务带宽突发性、高带宽等要求,又能实现网络级的OAM、QoS等。根据山东省地市数据承载网设计规划,提出基于PTN MPLS-TP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第二平面的设计方案,供电力行业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网络化仪器,由高速MCU SX52、扩展网络接口电路和CCD图像采集部件组成远程网络图像监控系统,它用虚拟外设方法实现与图像采集部件的接口,精简并整合TCP/IP协议簇,使之在C/S模式下工作,作为服务器它接受远程PC机控制,对网络化仪器测量、定标和故障检测等过程进行监控,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SMPTE-2110无压缩标准建议下,总台新搭建的4K超高清EFP制作系统已经全面实现网络化和IP数据流化。在这种广电三层结构的IP制作网内由于通用COTS交换机占据了系统核心位置,视、音、辅助数据流的转发成为常态。为了实现对IP业务数据流信号的互通、管理、监控以确保节目生产正常化,网络控制器和广电终端控制器就成为了系统的重要控制核心。本文将主要阐述分析以Cisco通用交换机为系统核心的超高清4K-EFP制作系统中DCNM网络控制器的概念、任务角色和需要部署的安全策略问题,也对未来超高清IP系统中网络控制器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区域网络监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IPC的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视频分析的运动目标侦测,基于双码流的图片、视频传输与存储,以及优先级和多通道的IPC与图片服务器交互等关键技术。由此,实现了多区域全时段的标清视频监控,实时运动检测报警与连续高清图片抓拍取证功能。该系统设计兼容现有的软硬件系统平台,并具有较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