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景观视觉的认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游览地形象,也影响着游览者的游憩体验、空间行为。依据“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总结梳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景观视觉吸引的建设机制。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对象,结合实地主观反应调查发现,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中能够对游览者产生视觉吸引的景观刺激客体接近20项,不同客体刺激物吸引游览者的分布规则为:在进入游览区文旅空间的初始阶段,“名胜古迹、摄影取景点、庆典装饰物、店招、传统建筑构筑物”等刺激物类型对游览者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度。随着游览者滞留时间的增长与空间的转换,“名胜古迹、销售物品、店招”3类视觉刺激物产生明显的视觉吸引衰减,而“标志系统、交通车辆”等刺激物的视觉吸引度逐渐增强,需要在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建设中予以重视。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亦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6日晚六点半,长堤空间视觉公司首家以“奢华生活”为概念的展示空间Le Chateau“采馥·生活”在上海新天地(自忠路390号)盛大开业。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从“以物为导向”发展为“以观众为导向”,探究观众对空间环境的认知,以营造更好的参观体验。采用视域分析法对北京时代美术馆展陈空间进行量化,由软件Isovist_app中视线整合度和定向可见性模块输出结果,同时调研收集观众数据以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观众的空间认知受参观动线中视觉信息影响。视线整合度反映空间聚集人群的潜力,据此的展厅布局规划有助于加深观众空间认知;定向可见性与观览时间的关系能反映展厅布置方式和陈列密度合理性,以定向可见性设计参观节奏,可使观众维持视觉活力。  相似文献   

4.
王紫雯 《新建筑》1994,(1):35-39
以杭州市北山路旧居住区的改造开发规划为课题,把视觉景观容量作为该地区开发建设规划的主要控制目标,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透视度,视觉空间及原有历史建筑等制约条件的定量化分析出发,初步探讨了风景区开发中的视觉景观容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市北山路旧居住区的改造开发规划为课题,把视觉景观容量作为该地区开发建设规划的主要控制目标,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透视度、视觉空间及原有历史建筑等制约条件的定量化分析出发,初步探讨了风景区开发中的视觉景观容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闻栋 《山西建筑》2006,32(3):29-30
运用传统风水理论的“形势”说和代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礼文化”,结合建筑视觉造型理论,以紫禁城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群外部空间构成中的体现,并为以后的建筑创作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是我国山海城市经自然与人工长期互动形成的多尺度、多维度视觉关系集合。文章针对当下山海城市景观文脉断裂问题,从我国城市景观营建传统方式着手,总结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在格局、脉络和肌理方面的特征,并以厦门为例,借助舆图、八景、诗词等资料研究以及“山海城图”的六步绘制,探讨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路径。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有利于山海城市景观特色的深挖与彰显,对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城市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装饰》2006,(9):13-13
设计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感悟,在自己的家居设计中,设计师择合了现代、中式等诸多元素,染红的木雕花,黑色的窗框,藏青色的墙纸,无不体现出稳重沉着的设计底韵,空间分割的把握,借助各类“线”的组合,让视觉空间“面”的穿透力做到有的放矢、张驰有道。以一种“亦冷亦暖,张驰有道”的设计,生活理念方式诠释居住空间应有的生命力及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近年实践出发,讨论克服高层建筑群常遇的交通“应力集中”、“视觉”“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综合体,空间围聚汇合及结构的通用性设想。  相似文献   

10.
《建筑创作》2008,(10):30-30
梦时代街道以共构的手法,创造各种生动的视野空间及活动场地:绿带由外至内,其中穿插水景使意象连贯,形成一完整体系;并以山、海为主题作为规划主轴,其设施无论大小无一不是以“人本”为考量,它是一个无障碍的公共空间,一个适合住民生活及活动的空间,更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空间,它不仅是大,更是充分表露关怀及细致,  相似文献   

11.
天堂鸟     
《现代装饰》2011,(9):124-124
这是家名为“天堂鸟”的广告公司的办公室,因为前台空间比较狭小,要在这里进行公司形象的展示是个难题。为了“变小为大”,本寨设计师运用斜线和直线构成元素互相穿插,形成种视觉上的空间后跃感。接着采用太红色将地面和天花连成一个整体,达到边际模糊的效果,进一步增强视觉上的空间扩张。而大红和纯白的大色块运用形成的强烈色彩冲击。明示了公司的青春活力,也让人忽略了空间狭窄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魏国富  刘斌 《四川建筑》1998,18(1):18-20
对西南交大校交区“百年校庆纪念碑”雕塑构思进行深入的剖析,深化以“百年交庆纪念碑”理念的理解。从环境、视觉空间、造型、材质、色彩、碑体尺度、艺术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肯定纪念碑设计成功之处,于供同类创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这座位于曼哈顿的小公寓是为一位平面设计师设计的,其难点在于既不能牺牲睡眠和休息空间,又要额外营造出工作室。解决方案是撤掉了卧室和休息室之间的隔墙,并以一个长4m、高2.45m的盒式工作空间取而代之。“盒子”的两侧均留有通道,以方便出入。“盒子”里一扇可掀开的“窗户”成了卧室和休息室这两个区域视觉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建筑形态的视觉消费,而对于建筑空间的深度挖掘者少之又少。路易斯·康和伊东丰雄是在各自所处时代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大师,对建筑空间有着深刻把握。从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思想及作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到“消解”,再到“整合”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对具体案例的具体解析中,把握这一设计趋势,探析公共建筑“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整合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娄春雪 《建筑技艺》2023,(S2):46-51
依循“上海味道”,大幅升级原本单调的过道空间,用围合、抬升等方式,融合“折叠的魔盒”概念,装纳城市的视觉、听觉和身体记忆,并构建蜿蜒弄堂、阁楼书角、心灵盒子等互动空间,将“通过性空间”改造为“可驻留空间”,以融入更多的社交活力。由空间微更新重塑与城市的对话,激活空间的公共性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U”本色     
《现代装饰》2009,(2):50-55
本案利用基础材料,以形体和颜色来为空间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二层空间的布局以接待洽谈、会客为主导。字母“U”充当了本案的主角,在灯光的舞台下以两种“姿态”来传达空间的延伸和分隔,与灯光也十分默契,是空间中潜在的主要元素,为空间充当了很好的向导。  相似文献   

17.
孙莹  何婷 《室内设计》2020,(4):104-110
空间生产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再生产, 也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以广州市猎德村为 例,对全面改造村落后村民与租户两类社会 群体的空间活动与社会交往情况进行深入 调查分析,引入空间测度量化分析方法,探 究空间与社会关系的耦合关联。研究发现: 城中村改造后形成了“传统遗存/再造空间” 与“重组现代空间”两种空间类型。前者属 于非符号化空间,有助于延续原住村民的社 会记忆与社会联系,具有排他性;村民依然 有较强的心理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社会较 融合且个体间的社会联系较强,属于强势群 体。后者是社区主要的公共空间,具有非排 他性,但这类空间并无任何情感寄托,空间使用者很难在其中找到心理归属与文化认同,也难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凝聚,新搬迁进入的社会 群体出现“社会原子化”特性。两种空间类型导致社区出现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全息动画技术激发了展示空间艺术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视觉设计和视觉技术的融合,使展示空间艺术变得神奇而又亲切,先进的全息动画技术让艺术创作实现了“天涯若比邻”。随着全息动漫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部分商家采用这种手段开展商品宣传,以起到广泛传播、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积极效果。目前,3D全息影像技术已经在宣传行业内出现,但是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并不常见。其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是将全息动画技术和儿童宣传体验游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将“虚实相生”的空间理论应用于景观改造实践中,通过马鞍山北路的景观改造设计,对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绿化、视觉空间和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揭示“变形”平面是对空间场所特质的回应,“微弱”变形程度的掌控则是对夸张形式的精心抵抗。本文基于文献资料,使用图解、口述采访的方式挖掘隐藏的设计密码,回答案例中新建体量与现有住宅的错动布局、极微弱变形的菱形平面、在室内外极大视觉反差的窗户等一系列相关设计问题,呈现各个层次的设计逻 辑。展示瑞士设计师组合莫格 & 德格罗的设计水准,提倡一种异于“照片建筑”的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