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后期,水驱油藏开发面临平面高含水井成片分布、纵向存在含水率上升,特高含水井数持续增加、水驱油藏措施效果逐渐变差、液油比突升、成本效益变差等诸多不利因素。采取何种方法减缓高含水后期水驱产量的递减,直接关系到油田最终开发水平。提液挖潜是减缓产量递减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合理提液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提液的主要手段换泵,合理提液的机理,技术标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利津油田利7断块通过剩余油潜力分析,实施井网调整,以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为重点,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通过钻新井,对老井的封、卡、补、调。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岳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2):216-216,238
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其经济规律,提高开发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运用盈亏平衡原理推导出濮城油田高含水期油井封堵水层技术界限,试 图解决濮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的经济界限问题,并进行了实例计算,是到了濮城油田高含水期油井封堵水层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开采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油田的综合含水率越来越高,有些油田甚至超过了90%,这些油田的产量在我国原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为了确保我国油田工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对这部分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改善,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高含水期油田的采收率。基于此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常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挖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95块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状况复杂,挖潜难度大,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各流动单元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从定性到定量分析,详细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阐述了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做法,为同类油田的剩余油调整挖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NB油田原油粘度大,边底水较发育,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较快。根据油藏特点,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提高稠油油藏高含水期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采收率,当含水率达到98%时,注入0.3 PV微生物C体系,采收率增幅为3.78%;当增加注入量为0.6 PV时,采收率增幅显著提高,为14.4%。微生物在油藏环境下能很好的繁殖生长,并通过代谢产物改变原油性质,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了31.48%,原油粘度下降了26.35%。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油藏高含水期的采油速度,在以油藏历年开发情况仔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剩余油精细研究分析,提出精细注水措施,配套实施工艺技术,使油藏的潜力小层注采对应,提高注水效率及地下原油的采收率。该方法在濮城油田DS2S1运用以来,效果明显,为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饱和压力油藏投产初期注水滞后会导致地层压力快速下降,油田短时间内便进入高(或特高)含水开发期。本文以英东萨尔图油藏为例,针对其低采出程度特高含水开发现状,通过对储层特征、开发方式及动态开发规律研究,摸索试验提高采收率新技术,开展脉冲注水试验、停井提压试验,均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以"控制无效水循环,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地层压力,形成地层压力扰动"为主旨的注水提压提效技术,为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我国油田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各大油田开采期的增长,普遍进入高含水期,已经明显的影响了采油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本文从我国各大油田的实际出发,首先阐述了高含水期油田的特点,进而分析了目前的高含水期采油方式,同时对国外先进的采油方式进行了研究,这样对于我国油田高含水期采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锦99杜家台油层为一普通稠油油藏,该块构造复杂,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性质变化大。断块实施注水开发,开发中表现出为含水上升快,单层突进严重,油层动用极为不均,压力保持水平低,断块区块递减率高,靠措施难以弥补产量的递减,稳产难度大。为此在精细油藏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断块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实施了以精细注水为中心了配套治理措施,从改变注水水质入手,不断完善注采系统,完善注水配套工艺技术,加强动态调配研究,深化油层挖潜,稳固了地下形势,使区块递减率逐年下降,提高了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断块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和井况损坏严重,导致了地质认识程度低,开发井网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水平,及时进行了构造落实、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部署双靶定向井、侧钻井、更新井及实施油水井补孔、调驱、恢复等工艺技术,有效地挖潜了剩余油,实现了区块长期稳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中油田文209块高含水期存在的构造复杂,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和挖潜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地层精细对比、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理顺了内部次级断层的组合与配置关系,深化了区块构造格局的认识,重新认识沉积相类型,明确了沉积微相与不同类别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密网格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研究剩余油,准确定量地反映剩余油潜力的富集分布,明确了本区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针对性地提出油藏调整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马厂油田构造上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南端,1987年投入开发,经连续20多年的注水开发,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采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油田含水上升,递减加大,开发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强化地质基础研究,夯实油藏开发基础;通过厚层潜力井网提前注水,适时开展有效提液;强化剩余油分布研究,实施长关井恢复;强化注采管理政策研究,实施脉冲周期注水,改善层内水驱油效果等的主要做法对油田实施有效挖潜,实现了油田原油产量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地面工程是多专业配合形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油气集输、油气储运、油田注水和水处理等主体工程,以及供水、供电、供热、道路、通讯、自控等辅助工程。油气田地面工程与油气藏工程、采油工程一样,是油气田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油气生产的总体效益。本文主要探讨高含水期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国内外气液两相流及油气水三相流压降及相关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油气水三相管路的压降,并将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Baker压降计算公式对油田集输中的多相流管道压降计算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生产建设过程逐步实现现代化。石油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必须加强对石油开采和油气集输的研究。在当前我国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出现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油气开采、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因此,各地区应加强改进油田高含水期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使我国石油开发朝着可持续、节能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油田高含水期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集输与处理工艺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油田开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油气集输是油藏勘探、油田开发和开采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将分散的原料集中处理,让他们变成油田产品。油田在高含水期进行生产时,存在原油含液量高、能耗大以及系统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油田技术人员应该改进油田地面工程设施,运用有效措施改善油气集输工艺,解决油气集输困难的问题。本文对高含水期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油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油藏储层各小层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引起水驱前缘的不均匀推进,即形成指进现象。储层渗透率差异、油水黏度差异和储层倾角等都会影响指进的程度。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油水黏度差异的增加会加剧孔道内油水流动速度的差异,进而加剧指进现象;而储层倾角的增大则使水驱前缘的含水饱和度增大,移动距离变小,有利于削弱指进现象。在油藏高含水阶段,指进现象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油田水驱的开发效果。通过对指进现象的研究,分析形成指进现象的原因,进而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为改善高含水期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行高含水期,多套层系井网相互交错,注采关系趋于复杂,各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渐缩小,结构调整日益困难,多层高含水井和供液不足井逐年增多,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控水挖潜,保持一定的产量规模至关重要。本文即探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在注水方面如何深化调整,努力挖掘剩余油潜力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是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类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呈高度零散状态,层间干扰加重,原有的开发层系已不能适应提高采收率的要求,进行高含水期层系组合优化研究具有显著必要性。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4-6砂层组典型多层砂岩油藏为基础建立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影响层系组合的原油黏度、地层流动系数级差、深度差的政策界限,并以此为基础对胜二区高含水期进行层系组合矿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