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拉阿拉特山(哈山)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该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火山岩岩性复杂,录井岩性识别不准确,严重制约了火山岩储层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岩心分析、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分析等工作深入剖析火山岩岩电特征,结合因子分析技术、BP算法,进行测井曲线重构,最终建立火山岩岩性识别的测井图版,为哈山地区石炭系下部的勘探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古气候分析、岩性分析、砂体形态分析和砂体构型研究等,认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砂质辫状河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以及油气成藏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该区白垩系油气藏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一是位于有利的沉积相带,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发育位置和储层发育特征;二是位于断裂带附近,要有断裂沟通油源,孤立砂体不成藏;三是位于构造高部位或背斜之上。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地方是对白垩系进行油气藏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孤南洼陷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制约勘探的关键是储层展布和油气成藏规律不清楚,以沙三中为目的层,加强层序与油气的关系、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明确储层的空间展布,继续寻找岩性圈闭,扩大含油气范围.根据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地震响应特征对属性参数进行优选,结合沉积相进行储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集相带位于东南斜坡和西南斜坡.  相似文献   

4.
陆相含油气盆地地层沉积相与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气盆地的升降运动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基础,而地层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是研究盆地升降运动的关键环节。本文对陆相含油气盆地沉积相和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含油气盆地升降运动的研究中应重点分析沉积沉降和抬升剥蚀的相对差异,进而揭示升降差异与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乌什凹陷白垩系舒善河组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变化快,导致了地层对比困难,物源方向及沉积相展布特征不明确。本次研究首次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物源及沉积相特征研究中,充分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白垩系舒善河组内识别出1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建立了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单井和连井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温宿凸起和工区西部,局部断层形成的低隆为次级物源区;厘定了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主要受古地形、古物源和古水深的影响,发育有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3大类沉积相类型,形成了包括S1地区、S2地区、S3地区在内的3套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垩系以陆相地层为主,海相地层仅出现在藏南及新疆西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交互相地层发育。本文总结了中国白垩纪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沉积环境等特征,明确了海相地层的类型,并结合中国白垩纪古地理演化,探讨了中国白垩纪海相地层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为全面认识我国海域沉积盆地白垩纪地层及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西南地区白垩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有障壁滨岸和开阔台地4种沉积相。以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已成为寻找储量的主要方向,但研究程度低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研究区的基础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将研究区侏罗系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集合形态等在本区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充填相、前积相、丘状相、中振中(高)连续亚平行席状相、强振幅相及乱岗状相等六种地震相类型。研究表明,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垂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以单井相作为约束,完成地震相到沉积相的转化,划分出半深湖,滨浅湖,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提出了有利的储集相带,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的勘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在乌尔逊凹陷白垩系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识别出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湖泊相等若干种与油气勘探密切相关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乌尔逊凹陷南部下白垩统地层发育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划分出四个二级层序构造单元和七个三级层序构造单元。另外,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乌南地区沉积相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乍得H区块Bongor盆地先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油气发现成果.随着三维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寻找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本文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在建立层序地层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该区的地震相、沉积相进行了分析,预测有利砂体展布,为油气勘探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延长组长2段油层组已知油藏的沉积相的研究分析,总结出该类油藏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特点,并对延长组长2段地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区生、储、盖组合关系良好,具备大规模油气聚集的条件,油小分布规律良好,油藏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为高孔高渗中厚互层的边水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及油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相带是白垩系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建议注采井网井距设计、射孔井段规划和注采参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相带及砂体厚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青西古近系勘探潜力,本文对青西古近系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内已钻井测、录井和试油数据,分区块对其进行评价。通过构造和沉积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内勘探现状,明确了青西古近系的成藏规律。青西古近系断裂控制油气的富集,岩性控制油气富集程度。通过本文研究,优选出了下步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的油气分布规律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前人认为该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区内发育的鼻状隆起对油气分布是否有控制作用也存在争议。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以杏河区为例,通过对沉积相、储层物性、构造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的研究发现,不仅沉积相是其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而且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也是形成圈闭遮挡的重要条件,该区长6发育的鼻状隆起对长61、长62、长63油藏油气的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对长61油藏控制程度弱,而对长62、长63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子洲气田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璐 《云南化工》2022,(1):106-107
沉积相控制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对地层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对其地质特征有更深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沉积相分布格局等问题,通过矿物成分分析、重矿物特征分析、岩屑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物源及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受到两大物源主要控制,即东北方向物源和西部方向物源。由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间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因此物源方向也决定了盆地长6时期的沉积相分布格局。对沉积物源的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识别了某地区腾格尔组下段的地震相类型,利用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对部分地震相进行了标定,在地震相转化原则下进行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化,为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湖凹陷阜四段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沉积相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阜四段的沉积相分布,基于岩心、测井和录井资料,对阜四段的单井相、连井相和平面相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结果表明阜四段沉积时期金湖凹陷西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天X95井-天98井井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东南部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其他地区发育前三角洲-浅湖亚相沉积。对金湖凹陷阜四段沉积相的精细研究有助于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对寻找新的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