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C 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二界沟洼陷进行层序的划分和沉积相研究。同时结合洼陷的构造地质特征,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体系研究,分析了洼陷内的沉积相带的平面分布规律和纵向演化特点。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的响应特征分别对短、中、长期旋回进行识别,将目的层沙三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内发育4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泊相。其中,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沿工区东侧荣兴屯背斜带的东缘断崖附近,多呈点状分布;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工区两侧潜山带附近,多呈裙带状分布;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工区的北侧、东侧,呈连片状分布。滨浅湖、半深湖主要发育于二界沟洼陷中央深陷带。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乌尔逊凹陷南部下白垩统地层发育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划分出四个二级层序构造单元和七个三级层序构造单元。另外,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乌南地区沉积相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岩石学特征、地层厚度、测井相、单井相、联井剖面相以及砂体厚度,并结合前人先进研究成果,研究了洪德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对长7油层组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砂砾岩是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通过对营四段取芯井的岩芯观察,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将营城组四段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即营四下层序和营四上层序。营四段下层序属于多物源,其主要的沉积物多来自断陷四周的凸起,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以及湖泊两种沉积相;而营四段上部地层南北向物源是主物源,北西和西南物源是次要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兰聊断层下降盘利用层序地层理论建立本区层序地层格架,构建层序地层模式,本区内砂砾岩扇体的分布规律研究,扇体的物源方向、沉积相划分及沉积特征分析,对进一步预测储层的沉积特征,寻找岩性油气藏奠定基础明确勘探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已成为寻找储量的主要方向,但研究程度低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研究区的基础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将研究区侏罗系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集合形态等在本区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充填相、前积相、丘状相、中振中(高)连续亚平行席状相、强振幅相及乱岗状相等六种地震相类型。研究表明,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垂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以单井相作为约束,完成地震相到沉积相的转化,划分出半深湖,滨浅湖,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提出了有利的储集相带,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固原凹陷位于六盘山盆地中南部,盆地沉积主体为六盘山群,其中马东山组是六盘山群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扩张最大、暗色泥岩最发育的地层单元。沉积序列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水体深,气候温暖,生物繁盛,对应的地层岩性以灰绿、灰黑为主,沉积环境属弱还原-还原环境。中期湖盆萎缩,气候干热,对应的岩性为褐红色粉细砂岩夹灰紫色泥岩,属弱氧化-氧化环境。晚期水体再次加深,湖盆扩张,气候温暖,生物繁盛,对应的地层岩性以浅灰、深灰为主,属弱还原-还原环境。从岩石组合、构造、颜色、生物化石等识别标志,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滨浅湖-深湖相等沉积相。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受盆地构造形态控制,呈带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靠近盆地物源方向的西侧有东西向的辫状三角洲相在局部发育,分布面积小。马东山组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广、层位稳定,具备生成页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是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8.
总结南屯组地层层序、体系域的识别与划分标志,将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根据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特征将每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三个体系域。通过对地震、岩心、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乌尔逊凹陷乌北地区南屯组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等三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在湖盆的东缘缓坡带,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西缘陡坡带。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长10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内大量的岩心观察和录井、测井资料的查阅,对井资料进行了大量单井微相划分,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油层组主要以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确定了较为详实的剥蚀线、湖岸线及深湖线,作出了沉积相平面图,表现了盆地内研究层位的沉积相在平面上呈环带展布的特征。由于砂体的发育情况完全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因此沉积相的确定可为寻找有利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川东南北部石家场长兴组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台地前缘斜坡相。综合钻井及地震资料,长兴组划分为2个级层序(SQ1、SQ2),4个级层序。长兴组储层主要为礁滩相储层,位于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长兴组沉积早期,南部池A井一带为储层发育有利区。东北部为台地前缘斜坡沉积,储层不发育;长兴组晚期,北部兴隆B井一带,主要发育生屑滩与暴露浅滩,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长兴组台缘礁滩从早期-晚期具有向陆棚方向叠置增生的特征。储层发育受层序与沉积相带控制明显同时受到微地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哈拉阿拉特山(哈山)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该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火山岩岩性复杂,录井岩性识别不准确,严重制约了火山岩储层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岩心分析、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分析等工作深入剖析火山岩岩电特征,结合因子分析技术、BP算法,进行测井曲线重构,最终建立火山岩岩性识别的测井图版,为哈山地区石炭系下部的勘探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研究区目前存在的地质问题,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乌南次凹南屯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综合研究,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地震、测井、录井资料对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对南屯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进行预测,这将为隐蔽油气藏综合评价和预测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尖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从工区大量的取芯井岩芯观察与描述入手,以取芯井为基础,对取芯井段进行精细的微相判识和标定,结合测井资料,确定它的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堤泛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运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综合岩性、电性及旋回特征,以层序地层等时对比的思路,对牛青地区沙三段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发现牛青地区沙三段地层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并对湖泛面进行识别,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沙三段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沙三段地层整体是一个湖平面先上升后下降的沉积过程,在水进域沉积结束时湖水最深。  相似文献   

15.
杨若愚 《云南化工》2020,(1):101-103
通过对环县西部地区岩心的结构及沉积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对环县西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延10油层组为辫状河沉积,存在河道和堤泛两种亚相,并分别发育心滩、滞留沉积、河漫滩和河漫沼泽4种微相,主河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西南山前古近纪沉积相的研究,为后续明确塔西南地区古近系储层分布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为该地区古近系的油气地质勘探和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吴旗县境内。从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入手,结合对岩芯的观察、描述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相的判识与标定,确定在休罗纪初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到延9期逐渐发展成为河湖三角洲相沉积,并对此进行了亚相和微相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由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的单井相、电测资料等表明:延长组长8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河口坝以及分流间湾等。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影响,研究区长8储层沉积微相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内主要的沉积相,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的聚煤规律及富煤单元的形成条件。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主要可采2#、3#、10#煤层都发育于海侵体系域的晚期的泥炭沼泽环境下,其它不可采煤层发育于高水位体系域早期的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了钻测井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将阿姆河右岸中下侏罗统划分为两套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1和SQ2。通过分析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相特征、地震相特征等相标志,主要发育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提取两套层序均方根振幅属性,结合钻井相及地震相研究,确定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