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井资料绘制的沉积相带图,预测的精度并不能准确地描述井间砂体的确切位置。充分利用井震结合在储层预测技术上的作用,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反演有效地对储层砂体进行预测,精细描述井间砂体分布以及河道展布的形态,并结合井数据验证井间砂体的连通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平面沉积相图的刻画,为剩余油挖潜及下步开发调整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研究区扶余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8种微相. 相似文献
4.
运用井震结合技术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根据不同的测井方法所能呈现岩石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上探测能力的差别,地层在不同的测井组合曲线上的差异,对测井相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测井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地震多参数属性分析,通过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 相似文献
5.
6.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尚有大量的油气资源量未被开发,是大庆油田重要的后备储量资源,也是大庆建设百年油田主要的勘探与开发领域,其储层砂体为河流-三角洲环境沉积,砂体厚度横向变化较快,属低孔、低渗储层,河道砂体不易预测与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S5井区进行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本次研究采用了沿参考标准层拉平解释技术、拾取最佳时窗子体技术、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技术及井震结合沉积相刻画技术等几项关键技术,对扶余油层的河道砂体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曲流河点坝得到了清晰的刻画,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进行了沉积相精细刻画,为该区的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樊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9):159+170
沾化凹陷垦西油田南部馆陶组岩性油藏勘探取得进展,已有多口井见到油气显示,但是本区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砂体描述方法单一。本次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用层序约束地震复合属性的方法,多种方法综合描述,明确各期次河道的切割关系及相互间的连通性,通过微构造与砂体匹配,将垦西油田南部馆上段河道砂体分类,使得井位部署方案更加优化,新部署井位均见油气,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74块为湖底扇沉积,根据岩心、粒度分析及测井等资料详细描述开发井集中的中扇辫状水道微相、中扇水道侧缘微相、中扇朵叶体微相的沉积特征.在对处于不同沉积微相的生产井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特低渗透条件下湖底扇不同沉积微相的开发特征,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沉积微相所表现出迥异不同的开发特征根本原因是不同微相带启动压力梯度差异的体现,动静态资料结合进一步阐明了湖底扇特低渗透油藏不同沉积微相带剩余油分布规律,认为中扇辫状水道微相是剩余油富集主要微相带. 相似文献
10.
海115区块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境内,区块自2009年开发动用以来暴露了诸多问题,对区块沉积微相刻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根据沉积微相划分的一般经验,主要利用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分析区域沉积背景,结合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相分析资料,划分大相、亚相,进而划分微相。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泉四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等五类微相。 相似文献
11.
12.
松辽盆地是中国大型的陆相盆地,沉积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藏,经过50年的勘探开发,勘探的重点已经从构造油藏逐步转向了岩性油藏,这种勘探现状要求对储层进行精细刻画,识别出有利的岩性圈闭。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在深入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依托高质量的地震采集、处理及精细解释,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及优选、砂体三维雕刻,为钻井提供直接依据。应用效果表明此种新的圈闭识别方法实用有效,大幅度提高了钻井成功率,非常适合现阶段的勘探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常常遇到各三维区块没有拼接处理的情况,由于各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资料采集时间不同、地震品质差别较大、极性和频率不一致,这些都给三维连片地震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制约了平面相图的联合编制。本文着眼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得地震属性闭合,然后再利用含砂率与地震属性拟合法和孤长属性法来预测平面含砂率的走势,进而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属性编制平面沉积相图,寻找研究区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4.
黑96-123区块是大情字井油田低孔超低渗岩性油藏的典型区块,针对构造复杂、油砂体刻画不够精细、储集物性差等问题,以钻井取芯、测录井资料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6-123区块青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发育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河口沙坝、前缘沙坝、滨外沙坝和砂席、滨浅湖泥等微相,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大部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的开发经营面临一系列问题。为确保油田的开发效益,建立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成为非常迫切的要求。通过研究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特点,建立了一套综合的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对油田现状和未来效益状况进行效益评价,使效益评价更加全面,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的效益评价更具适应性,为油田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并以A1区块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体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开发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及油田最终采收率。吉林油田作为东部开发的一个典型的低渗透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在充分掌握低渗透油田自身的特点后,依托开发实践,运用成熟的开发技术,结合前沿地质科技,最终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水平。木头油田125区块是吉林低渗透油田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区块,在历经三维地震详查、储层精细描述之后,结合区块自身的特点,通过井网优选、超前注水、压裂优化、工艺措施、水平井等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井产能、改善水驱效果、降低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储层改造能力,充分挖掘剩余潜力,从而提高区块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三角洲前缘相席状砂中的薄差油层是二次、三次加密调整的主要对象,精细地质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相储层非均质性仍然比较严重.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席状砂体因物性差异大而联通不好;垂向上,大面积分布的席状砂体是多个单一砂体的复合体,层间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砂体垂向细分到单砂体级别,平面精细解剖备微相类型划分,单一席状砂体(溢岸型、决口型、河口砂坝)及层内渗透率垂向变化程度,来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为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分析及加密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2):241-243
巴基斯坦Badin区块B4井是巴国典型的一口低渗储层采油井,目的层纵向厚度大、有效含油段少,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压力系数及正断层、天然裂缝发育的"三低两发育"等特点,常规射孔后投产无产量。此井周围多口井同储层射孔后进行压裂投产,均表现出"产量低、稳产效果差"等不利于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状况。在此井压裂设计中,主体采用二次加砂压裂工艺。配套限流射孔,高粘冻胶控破裂等其他压裂技术,压后最高日产油量65.3m~3/d,目前稳产5 1. 5m~3/d,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本文在B4井目的层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优化了低渗储层压裂改造的关键技术,分析了Badin区块低渗油藏压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工艺的改进措施,为此类油藏压裂的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5):250-254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典型代表,储层低渗致密,具有强非均质性,区块间差异显著,采用主体开发井网较难实现区块储量的整体有效动用,由于采收率低,故针对不同分类储量区分别进行加密调整。该研究优选气田中部苏x区块为研究区,通过分析该区块砂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分析,以储量分类指数为主要依据,将研究区储量分为5类,在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对该区块进行井网加密设计。 相似文献
20.
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技术是利用注水产的微地震来监测裂缝发育状况、注水波及区域以及优势区域。本文通过该技术在吴起油田王沟门区块26-31-1井组的应用,明确该井组水驱波及区域,为该区油水井措施提供方向,为区块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