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古地球化学景观图的编制方法和理论意义,其次论述了地球化学景观的分级,最后论述了利用古地球化学景观图预测后生铀矿床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古河谷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铀矿体产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含矿砂体底部与赛汉组下段顶部煤层直接接触,煤层在变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CH_4、NH_3、H_2S、H_2等煤成气,提供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主体还原介质,形成"气障"效应,减缓了含氧含铀层间水的运移,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产出部位和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亚利桑那州中部太古界阿帕契统的德里平温泉石英岩中发现了层控铀矿床。主岩是该统上部层位,一种在近海-潮间环境下沉积在盐湖的富钾的碳质粉砂岩。太古界辉绿岩岩床侵入于岩层中并靠近铀矿床。最初粉砂岩来源于火山碎屑,由于成岩作用和与辉绿岩侵入有关的接触变质作用而强烈蚀变。通常,铀成层间浸染状产于细粒层和含大量纹理和缝合线的层中以及呈细脉状平行或穿切层理。已鉴定有晶质铀矿和铀石。铀产地是在成岩-沉积作用时富集的,由于接触变质作用和绿泥石的蚀变作用而变化。成岩作用使铀从火山沉积物中析出并迁移至还  相似文献   

5.
在层间氧化带发育过程中,会形成红色氧化带。潮湿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岩层遭受氧化后若呈现红色较易与原生红层区分。但在干旱—半干旱古气候条件下的局部环境中形成灰色砂岩夹红色泥岩沉积,灰色砂岩遭受氧化后若呈现红色,使剖面上全部呈现红色,极易与原生红层混淆,若将其认定为原生红层,则可能会失去良好的找矿线索。主要以松辽盆地西南部的上白垩统姚家组为例,该套地层是在干旱—半干旱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但在钱家店凹陷及其周边分布的灰色砂岩具明显的原生沉积成因,部分可能为后生还原形成。该区灰色砂岩氧化后主要呈红色,并且为钱家店铀矿床的控矿氧化带。通过细致对比与分析,建立后生氧化红层的判别标志,使在生产和科研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将其与原生红层区分开来,拓宽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中部古河道型铀矿床赋存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属潜水-层间氧化成因。基于典型古河道型铀矿床中环境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认为,还原容量、氧化还原能力、黏土含量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自氧化带到氧化还原过渡带到原生带呈现由低-高-略低规律变化;酸碱度变化由氧化带到原生带呈现碱-中性(弱酸)-弱碱分带性。通过二连盆地中部各地段环境地球化学参数对比分析,预测了7片有利和5片较有利古河道型铀成矿的区段。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床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找到了一大批工业铀矿床,本文简述了前苏联层间氧化带水成铀矿床不同找矿阶段中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浸生产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内容包括构造物探,地球物理测井、铀矿放射性条件研究及岩层渗透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奥涅加-拉多加铀矿省覆盖了波罗的地盾东南边缘,它包括不同结构的构造地块。这决定了该铀矿省地球物理场的不均一性和热液交代改造的特点,以及在铀的分布和总含矿性上存在某些差别。整个铀矿省以不同成因类型的铀矿床和综合型铀矿床高度集中为特点,其中最有远景的是前里菲层和前文德层构造-地层不整合带以及褶皱-断裂变位带中的矿床。选出了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松辽盆地西南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指出蚀源区岩石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对形成富铀砂体和层间氧化带及提供铀源有利。确定了钱家店凹陷姚家组是该区寻找砂岩型铀矿的目的层。基于成矿条件分析,预测了成矿远景区;落实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床。基本查明了含矿地层的结构和砂体的特征、矿石物质成分和铀的存在形式、矿石伴生元素组成及综合利用价值。在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研究方面指出沉积成岩期铀的预富集是铀成矿的基础;层间氧化作用是后生再富集的决定因素;油气的还原作用是再富集的重要条件。铀矿石的U-Pb等时线年龄为53±3Ma和7±0Ma,与有利于层间氧化作用发育和铀成矿作用的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期相符。确定了钱家店铀矿床是属于与油气二次还原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并建立了该类型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覆盖层较厚,地表异常信息微弱,找矿十分困难。通过分析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铀矿床的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资料,发现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磁异常特征与其地球化学分带明显相关,根据铀矿成矿地球化学机制结合试验区的航磁资料及实际预测成果,指出铀矿矿化带大致位于磁异常从负值向正值过渡的零值线前端附近。地面高精度弱磁异常是该区铀矿床特征异常之一,可作为一种标志信息运用到铀矿找矿中。  相似文献   

11.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产出两类铀矿床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容矿建造形成期和铀矿形成时的构造—古气候背景,盆地基底和蚀源区的铀源条件,容矿建造岩性-岩相特征以及氧化(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异同,据此提炼出勘查这两类铀矿床应分别予以重视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铀矿床大多产于地槽褶皱带和活化区地质背景中,以热液铀矿床占主导地位。铀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即白垩-第三纪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  相似文献   

13.
砂岩型铀矿床的矿石往往含有经济价值很高的Re、Mo、Sc、Y、TR等单价元素和多价元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单价元素富集的原因,提出了单价元素的后生富集作用。在分析这些元素时,选择元素的鉴定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还就各种元素的研究、鉴定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利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潮水盆地是我国北方发育砂岩型铀矿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一,地处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之上。总结了盆地目的层岩性-岩相、砂体、后生氧化及典型矿点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并指出了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认为下白垩统庙沟群和中侏罗统青土井组是潮水盆地主要产铀层位,也是找矿目的层位,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有利相带,砂体规模较大,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及砂体等有利条件,U与∑S、Corg及Fe3+/Fe2+等地球化学环境参数关系密切,后生改造作用对铀的叠加富集成矿非常有利,目的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多期抬升掀斜改造作用,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形成砂岩型铀矿化。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下白垩统庙沟群杂色层的找矿方向为长期隆升的富铀花岗岩体周缘、红色建造中富含炭屑的灰色层扇三角洲相砂体及潜水氧化叠加部位,以寻找沉积成岩叠加潜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中侏罗统青土井组的找矿方向为宽缓的构造斜坡带、富铀花岗岩体、含煤的辫状河相灰色砂体及层间氧化后生改造部位,以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俄罗斯原子能部的数据库资料,对非中央集权经济国家和中央集权经济国家的铀资源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矿产资源可定义为可靠资源(RAR)和估算的附加资源(EAR)两部分。根据地质背景的不同,将铀矿床划分为8种类型。在中央集权经济国家内,尽管存在着寻找与前寒武系相关的铀矿床的潜力,但几乎没有这样的铀矿床;而该类型铀矿床在非中央集权经济国家中所占比例却较大。中央集权经济国家中与古生界有关的铀矿床占世界铀资源量的11%;在这些国家内,铀矿床数量最多的是脉型铀矿床,而资源量最大的是砂岩型和碱交代岩型铀矿床。研究表明,对于寻找大型铀矿床来说,最具潜力的地区当数大型的地向斜盆地、裂谷盆地和古老地台上的构造-岩浆活化区。  相似文献   

17.
产在沉积盖层未变质的松散岩石中的铀矿床,目前有实际意义的主要是后生铀矿床,即那些由潜水型、地层水型和裂隙水型等地下水溶液形成的铀矿床。近年来人们往往用“水成的”这一术语来称呼这类铀矿床。这类矿床大部分直接产于透水性沉积岩如砂、砂岩、细砾岩和砾岩中,而可用先进的方法即地下淋滤法开采。不过,具有实际意义的后生铀矿也可以出现在透水性差的粉砂-粘土质岩石和煤层中,但这时这些岩石必须紧邻砂质岩石和细砾-卵石岩石或者紧贴着裂隙带。在苏联,关于地下水对形成沉积岩中的铀矿床起主导作用的概念,最初是水文地质学家  相似文献   

18.
卡塔赛-阿拉坦加矿田的钼-铀矿床是前苏联领土上广泛分布的钼-铀矿石建造的典型代表。对钼-铀矿床特征的矿物——非晶铀矿和铁-辉钼矿进行的详细研究确定了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沉淀的主要因素,即地球化学障;查明了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热水溶液参数变化的回返-周期性;提出了考虑到钼-铀矿床形成主要因素的矿物-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热液铀矿床和沉积铀矿床的矿化特点和分布规律,对热液铀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矿化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的分析。沉积铀矿床对下古生代、二迭纪、白垩-第三纪山间盆地内的矿床特点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变得陡直甚至倒转,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被疏干,现今在垂深475 m以上已无地下水活动,铀矿体主要残留在古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试图通过研究岩样浸出液的水化学来获取古地下流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