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的传热,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层流冷却过程中带钢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轧件厚度的减薄,在带钢厚度方向上的温差逐渐减小;冷却速度不同时,带钢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波动幅度相应发生变化。在进行模型计算时,应合理考虑带钢厚度及内部热传导的影响。这对提高数学模型的精度,控制卷取温度,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伟  卢小节  陈银莉  白冰 《钢铁》2011,46(4):44-48
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宽度和厚度的普碳钢Q235和管线钢X70的热轧带钢在常规层流冷却中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层流冷却加剧带钢在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冷却不均匀性.冷却过程中12mm厚X70管线钢带钢的上、下表面温差达到30℃,会使带钢产生冷却翘曲.上集管的流量均匀分布设计和下集管固定流量设计是常规...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法对厚钢板层流冷却过程中的断面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在连续冷却和间断冷却两种不同冷却方式下,找出了厚钢板在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规律.与连续冷却相比,采取间断冷却时,钢板的芯部与表面的温差较小,有利于提高钢板z向组织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层流冷却工艺参数对带钢宽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边部遮挡工艺,并研究了遮挡量与板宽和板厚的关系,建立层流冷却边部遮挡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常用的7个控制策略,即前馈控制、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带钢头尾冷却控制、带钢边部冷却控制和对带钢厚度的适应性冷却控制以及对升速轧制的适应性冷却控制的内容及其发展,同时还简单地介绍了这些控制策略在国内某些热轧板厂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良贵  佘广夫  李国强  刘相华  王国栋 《钢铁》2005,40(11):46-48,79
从基础自动化、系统服务、过程自动化3个方面介绍了攀钢热轧带钢厂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着重介绍了过程自动化中的样本微跟踪和一种改进的层冷热流密度参数回归求解方法以及系统模型调优。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国内自主开发的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计算机控制系统完全达到并超过了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莱钢1 500 mm热轧带钢生产线控冷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层流冷却设备和控制模型进行优化,改善了带钢表面存在斑点、花纹颜色不均等质量问题;提高了模型设定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芳  吴召明 《山东冶金》2011,33(2):62-63,66
为了提高莱钢1500mm热连轧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对原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了带Smith预估器的反馈控制和轧机抛钢后的冷却水前馈控制;同时增加了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预设定计算、修正设定计算和自学习计算模块。系统改造后,带钢卷取温度控制不稳定的现象基本消除,实现了带钢的冷却模式、卷取温度和冷却速率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带钢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热轧板带钢冷却过程中热力耦合计算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斌  佘广夫  焦景民  张中平  刘相华  王国栋 《钢铁》2005,40(4):39-42,56
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利用不同的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热轧板带钢在常规强制对流层流冷却(冷却速度在30℃/s左右)以及超快速冷却(UFC,短时冷却速度可达300℃/s以上)情况下的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出带钢在不同冷却强度下温度与应力的二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残余应力及由此引起变形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的结果,初步得出UFC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技术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了传统热轧带钢冷却系统存在的冷却效果差、卷取温度不可控等问题。以国内最近投运的两条热轧线的实际经验为前提,阐述了一些新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带钢冷却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各阶段间存在相互影响。热轧带钢在水冷却区冷却单元下的冷却是一种机理很复杂的非对称性冷却,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为此提出了对称性冷却假设条件下的建模方法,得到结构相对简单并适合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线控制的前馈算法,最后推导出可用集总参数法的最大带钢厚度值,简化了带钢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2.
层流冷却辊感应熔覆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中宽带钢板热轧层流冷却辊的使用寿命,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在层流冷却辊20号钢基体表面制备了KF-Ni60A熔覆层。对熔覆层的SEM、EDS、XRD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熔后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分为三部分:基体-过渡区-涂层熔覆区。涂层熔覆区为Ni基的,其上分布着富含铬的块状组织、碳化物及硼化物等硬质相。过渡区内发生了冶金结合。感应重熔后辊面洛氏硬度值为HRC59.6,涂层熔覆层截面方向的维氏硬度均值为698HV0.3。试验辊上机实际应用达到进口件的寿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厚板轧后控冷过程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得到了钢板在水冷条件下的温度时间历程曲线及瞬态温度场分布 ,为制定合理的控冷工艺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Element Tracking Strategies for Hot Strip Laminar Cooling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ilingtemperaturecontrolinhotstripmill 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determiningtheme chanicalpropertiesofthefinishedproduct[1].The earlypracticeofrunouttablecoolinginvolvedpre settingthewaterjetflowratebasedonexperience.Thisexperientialapproachwassufficientf…  相似文献   

15.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online controlling hot rolled steel cooling on run-out table (ROT for abbreviation) was analyzed, and water cooling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cooling mode for hot rolled steel.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rop in strip temperature by both water cooling and air cooling is summed up to obtain the change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learning coefficient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the kernel coefficient of coiler temperature control (CTC) model tuning. To decrease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steel temperature and the measured one at coiler entrance, a laminar cooling control self-learning strategy is used. Using the data acquire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of the self-learning model used in the field were analyzed. 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learning function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6.
对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层流冷却控制的传热模型和自学习模型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带钢厂热轧机组层流冷却在线控制的传热和自学习模型的算法,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对控制模型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