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精神情感的失落。本文基于公共环境艺术的现状,回溯环境雕塑的发展和特点,分析环境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着重阐述环境雕塑的情感性和精神性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和运用。  相似文献   

2.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元素,在提倡互动性艺术的同时应注重人的参与,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特质及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互动性表达与公共互动性和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和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雕塑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雕塑"互动"的同时感受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互动性公共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新鲜元素,在提倡互动艺术的同时注重人的参与,让人乐在其中。本文主要以研究城市公共雕塑的基本特点及对国内外优秀互动性雕塑作品的介绍为目的,以互动性雕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互动性"、"趣味性"、"平民化"等特点,结合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性公共雕塑进行介绍与赏析,使大众能在享受人与雕塑,人与环境"互动"的同时感受艺术与科技,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类在顾盼留连中,越来越感到自身生存空间环境的重要性。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艺术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成为热门话题。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的精神需求不断更新,尊重个性,尊重情感,讲究生存空间和室内外空间的环境艺术中的雕塑艺术,同样也体现出这种普遍的现代社会需求与理想。 人类经历了20世纪具有革命性的环境艺术发展变化之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速了它前进的步伐。由历史沿革下来的环境艺术概念也产生了质的变化设计生活,安排并设计出理想的环境艺术(无…  相似文献   

5.
龚力 《广西轻工业》2007,23(10):112-113
公共景观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新型艺术设计。如何寻找最贴切的中国环境艺术的创作理念和生活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创作走向,将艺术与都市、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建筑特质与区域共性和谐统一,成为公共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事"纯艺术"还是"设计",当跨越了技术工艺,接下来要研究的就是有关艺术的哲学、美学等。艺术的表现力在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跟雕塑或绘画没有什么区别,艺术家研究的正是它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经验的认同、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参与等,表现在小小的首饰作品中,感叹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或痛惜生命中的冷漠与残忍。以自然造物中的美妙的形、色、肌理,来成就一件雕塑组合。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陶瓷艺术在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优秀的陶瓷作品能够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陶瓷技艺的智慧,为学生勾勒出陶瓷文化的绚丽华章.针对传统陶瓷艺术在当前雕塑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研究,论述传统陶瓷雕塑课在当前阶段的重要价值,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对策,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宇  刘禹韩 《西部皮革》2023,(23):114-117
近年来,数字雕塑不断发展,且被逐渐应用于服装艺术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数字雕塑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以及服装艺术与数字空间的交融,其次分析了数字雕塑对服装艺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数字雕塑与服装艺术融合的前景。希望数字雕塑与服装艺术融合中的创新之美,能够推动服装艺术个性化发展,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9.
再造景——三林公共艺术展是由浦东三林镇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与上海三○国际艺术区共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的一次公共艺术介入现场的艺术展示活动。展览共展示15件以现场环境为思考对象的特定创作,作品以装置、雕塑、绘画、灯光、影像等多各种艺术形式,试图重新解读古镇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许蓬 《中国食品》2013,(23):54-54
北京怡亨酒店自今年3月开业以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生活的艺术,尽心尽力地为顾客创造最优质的住宿环境,比如在酒店摆上一些中国艺术家的画作、达利雕塑的遗迹,抑或提供一些国际优秀设计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莉 《造纸信息》2021,(4):79-80
劳动人民作为剪纸艺术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注定了剪纸艺术具有古朴、生动、形象的主体特征,它代表了社会大众对于美的认知和精神内涵。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和精神瑰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可以应用剪纸艺术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古老且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可以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活的灵魂,增添环境美学的感知能力。文章对于剪纸艺术和环境艺术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阐明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研究和分析了剪纸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今晚.我要特别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我们的作品。今天我要讨论一下服装艺术。我的主题是时装艺术与生活。首先.我讨论的话题是:艺术的穿着.穿着的艺术.时装艺术与生活。讨论之前我先解释一下时装艺术变化的背景。时装艺术已经扩展的越来越大.变成了两到三个作品,变成了一个艺术作品。有的作品看起来像个雕塑.但用的是一种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佛教造像艺术在世界各地成为许多时代的风尚而风靡承传,无数艺术家把外来佛教雕塑艺术中的内容与形式,融会贯通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中,使得我国的雕塑艺术更加丰富和成熟。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和综合性的,在文学、思想、艺术、美学、建筑、雕塑等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译经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约瑟夫·维希1951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30岁离家远赴巴黎求学、参与艺术修复工作并成立工作室,从此开肩了艺术生涯。 上期本刊选登6幅作品与读者分享了约瑟夫利用岩石矿物组合所造就的抽象艺术美感,此期本刊选蹙5幅以天然石质为材料、贴近生活的作品,表现沉稳的雕塑家约瑟夫诙谐的一面。保留自然的肌理,递减人工过度雕凿可能造成的匠气,这是约瑟夫对雕塑的理念。大自然才是最佳的雕塑师,伴随着气候及地壳变动,透过千百万年的洗礼,才能雕塑出不同石块的生命,约瑟夫尊重石材,探索石材,以自然为师,佐以精湛雕工,引出石材内有的生命力,他的作品脱离材质原本的冰冷,因而格外温暖,身为法国重要古迹修复师二十几载,镶嵌技巧更是出神入化,不同石材的接合,使石材更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美食与美酒》2013,(5):32-34
Caitlin Freeman是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甜点师,受到意大利风格的油画和雕塑作品的启发,她为我们创造出了几款非常有艺术范儿的甜点。  相似文献   

16.
物有未知面     
雕塑家、电影制作人、跨界设计师,这些头衔部属于一个来自法国的心色列籍艺术家ArikLevy。自1986年第一次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举办个人展览以来,Arik独有的艺术视角一直被世界关注。从对自然、建筑、都市环境的理解分析入手Arik尝试用艺术解析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他通过标志性的材料——镜面不锈钢,打造属于户外室内的"多面反射体"雕塑,戏剧化的再现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我痴迷于物体的反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色、香、味俱全是人们对食物最基本的追求,在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下,食品的造型之美逐渐备受关注,而雕塑艺术作为食品造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点缀与美化的重要作用,并以独特的风格与艺术形态、悠久的工艺历史与精巧的设计赢得了人们的肯定。《食品雕塑》作为目前市场上最系统、最全面的雕塑类书籍,不仅简单概述了食品雕塑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实例,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读者奉上了一场极具特色的雕塑盛宴,在书中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孔雀、争芳斗艳的牡丹、具有吉祥寓意的玉龙戏珠、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鼠等,书中内容具有丰富性,所选择的雕塑类型也具有代表性,在让读者欣赏作品的同时可以快速掌握食品雕塑的关键点,是食品雕塑界的重要书籍。  相似文献   

18.
汉传佛教与儒家、道家文化一同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三大文化基础。在我国传统环境艺术作品中的使用佛教图腾、"师法自然"的基本环境艺术设计原则、空灵的环境艺术审美意境等特征中不难得知:我国传统环境艺术从基本设计思想原则到设计实践以及设计审美都受到了汉传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国忠  王昶 《珠宝科技》1999,11(1):9-10
如果说欣赏宝石、欣赏首饰主要在于欣赏其造型与色彩的话,那么中国玉雕作品给人带来的却主要是意境之美。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专业科班出身的意大利设计大师罗纳·瑞德先生(Ron Arad)生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是职业摄影师,且从事过雕塑艺术创作,母亲则是名画家,从小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使他极富艺术想象与创造性。1973年,他选择了伦敦学习建筑。1981年他完成了个人首件原创设计作品Rover Chair。 在他看来,作品与创作环境是分不开的,每件设计作品都是其创作环境本身的诠释,但作品Ready mode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创作环境的诠释,而是当时他有意识主动去做的设计工作,通过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方法,运用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创造新的东西。他乐于创意并善于将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