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引言实验表明~7Li(α,t)~8Be反应角分布(E_α=28.2 MeV,E_α=30 MeV),在后角区有尖锐上升现象。用一般单核子转移DWBA计算,只能解释前角区,而不能拟合后角区。F.Merchez等用PWBAE理论拟合了后角区上升;在计算中他们考虑了四种反应机制,但略去了扭曲效应和取了切断近似。用包括重离子削裂(或拾取)的DWBA计算可能 相似文献
3.
用载锂乳胶对14—18兆电子伏中子与~6Li,~7Li的三体反应——~6Li(n,nd)α与~7Li(n,nt)α作了“运动学完全”的测量。由此得到次级中子能谱以及通过~6Li第一激发态与~7Li第二激发态的非弹性散射中子的角分布。观察到中子与锂核内α集团的准自由散射。用“平面波冲量近似”得到了Li核表面α集团的动量分布,间接地证明了~6Li核中氘集团有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进行了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33MeV和14MeV~7Be放射性离子束照射玉米种子的研究,~7Be在种皮的沉积份额分别为58%和94.5%,在胚体中的沉积份额分别为42%和5.5%。按运动离子射程公式计算,14MeV的~7Be离子束在种子中的射程只有30μm左右,不能直接穿过75~135μm厚的种皮。事实说明离子注入种子有更复杂的机制。试验还用36MeV剂量为1.6×10~(15)离子/cm~2的~7Li离子束照射玉米种子,剥皮前后也都探测到了~7Be离子的存在,~7Be在胚体中沉积份额达12%,用放射性自显影方法也证实了~7Be在种子内的存在。~7Be属于内靶核反应~1H(~7Li,~7Be]n的产物。~7Li束流是进行生物诱变研究的理想束流,它通量高,诱变机制不仅有能量、质量和电荷的作用,还有内靶核反应效应,预期有较高的诱变频率,有希望诱变出自然库中尚没有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英文版)》2018,(0)
正H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H燃烧反应是恒星重要的能量来源。H燃烧有p-p链和CNO循环两种方式。而~(14)N(p,γ)~(15)O是CNO1循环中最慢的核过程,它控制着整个CNO循环的进程,从而影响对球状星团年龄的判断。球状星团年龄与由哈勃常数确定的宇宙年龄之间的矛盾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1)
大爆炸原初核合成的标准模型假定重子密度均匀分布,已经成功预测了直到7Li的原初核合成,并预言仅能合成极少量的重核素,主要是由于没有A=8的稳定核。在重子密度不均匀的非标准原初核合成模型中,该稳定核空隙可通过包含有不稳定核的反应跨越过去,使核合成的反应流延伸到更重的核 相似文献
16.
17.
吴志丹 郭冰 李志宏 李云居 苏俊 庞丹阳 颜胜权 李二涛 白希祥 杜先超 樊启文 甘林 何建军 金孙均 景龙 李龙 李志常 连钢 刘建成 谌阳平 王友宝 于祥庆 曾晟 张立勇 张伟杰 柳卫平 《核技术》2014,(10):65-70
用Q3D磁谱仪测量了15N(7Li,6Li)16N布居16N基态和前三个激发态的角分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扭曲波玻恩近似(Distorted wave Born approximation,DWBA)分析,导出这些态的谱因子和渐进归一化系数(Asymptotic normalization coefficient,ANC),进而用新的谱因子得到15N(n,γ)16N的天体物理反应率。结果表明,尽管15N为中子满壳核,但16N中转移中子处于2s1/2轨道的两个能级并不是很好的单粒子能级,与壳模型的理论预言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1)
近年来,8Li(n,γ)9Li反应在二类超新星及大爆炸核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众多核天体物理学家的兴趣。在二类超新星核合成中,4He(t,γ)7Li(n,γ)8Li(α,n)11B反应链被认为是形成γ射线的过程种子核的关键反应之一。然而在核合成过程中,该反应链将受到8Li(n,γ)?9Li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9,(0)
<正>光学模型是原子核反应理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模型之一,光学模型势的研究是其关键。而光学模型势分为微观光学模型势和唯象光学模型势。在非相对论理论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国际上已有的~6Li、~7Li、~9Be、~(12)C和~(16)O核与不同靶核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测量结果,入射核能量在200 MeV以下,靶核质量数A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0)
正为研究~(25)Mg(p,γ)~(26)Al反应的58keV共振,在串列加速器Q3D磁谱仪上利用31.5 MeV的7Li束流分别轰击~(25)MgO靶、~(24)MgO靶和~(12)C靶,对~(25)Mg(~7Li,~6 He)~(26)Al反应布居6.364激发态的角分布进行了测量。反应生成的~6He离子经磁谱仪的分离聚焦后,在焦平面上由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阵列进行收集和鉴别。探测器阵列由6块X4型探测器组成,沿水平方向依次安装在精度为μm量级的二维平移台上,每块探测器有效探测面为75mm×48mm,探测器之间相距55mm,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