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教育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教育的“曾经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教育。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所倡导的人性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人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2.
潘懋元先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元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根据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创造性提出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要内在地涵盖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要全面地考虑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内涵式教育。这种教育把人当作整体的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倡能动教育湘潭大学伏治友刘明华众所周知,毛泽东教育思想具有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教育思想呢?要全面概括是很难的,就其部分思想而言,我们认为,他提倡了一种能动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不但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而且能...  相似文献   

4.
扬长教育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人的“长”就是个体发展的优势资源,扬长教育就是张扬学生长处,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策略。其旨在使学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发展资源(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个性、志向、兴趣),达到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完善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扬长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策略,而且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质量观,人才知识与素质构成的方式、教育伦理和人才培养过程要素的含义等。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科学与人文契合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并非是天然对立的,相反,从它们的起源、形成以及真正内涵来看,它们具有同一性。高等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目标,必须通过科学与人文化人的机理,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全的人。从价值角度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契合包括三个层面:学科融合、课程综合、素质养成。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指导三个层面实践的融合,才能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十分重视教育,发表了大量关于教育的意见,对新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与邓小平在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办学形式与途径等根本问题的论述上是一致的,而在很多具体问...  相似文献   

7.
教育模式的转轨、教育改革的深化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们认为 :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是教育系统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 ,关键还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本文力求从教育价值观、教育人才观、学科课程观等观念层面上阐述深化教育改革问题 ,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一、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要充分合理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是由每个时代和历史时期对人的现实要求所决定的。“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 ,教育也要随之而变。”1就我国而言 ,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南工业大学王群健兰云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德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基本点1.德育首位论毛泽东一贯...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内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引言本文写成大约四个月之后,笔者有幸听了一个既富有理性又饱含激情的学术报告。报告人重提了毛泽东、邓小平“培养劳动者”的教育命题和观点,这里的教育当然也包括高等教育。从报告的全部论理于看,他心中的劳动者,自然不是只会照书本办事,照领导、照导师,及上级意见办事的劳动者,不是只怀揣一大把学位、文凭,可以安排高级职务的脱离了苦海的人上人,而是有着强烈的自立、自强、自主意识,有着创新、创造欲望和能力的劳动者。这位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进展最缓慢的就是科技教育,主要是思想没有解放,落后的传统意识还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从“仁”的理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思想,即立足于“成人”的全面的差异的教学目的观,着眼于丰富人生意义的整体的教学内容观,致力于开发人的内在道德力量,拓展人的本质,提升人的价值的综合的教学方式方法观。其基本特征是:把德育放在首位,教书育人,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独立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因材施教,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系统深入地揭示孔子的教学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论建具有人文方向性价值、整体性价值,理论与实践统一性价值、个性化价值和超前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也是由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所决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历来都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党的教育方针时都特别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党的教育方针时也特别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指出“在内容、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直到199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年轻时当过教员,到晚年仍愿意只保留教员的身份。他直接或间接从事的教育活动很多,其中当代教育史应当为之写下一笔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一、为贫穷落后的中国探索出一条正确发展教育的道路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当然不能离开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实际。在建立新中国之前,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不仅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也极其落后。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是中国许多志士仁人的长期愿望和共同理想。康有为以办教育起家,强调改革教育是立国自强的关键;梁启超提出“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以教育为主脑”,但他…  相似文献   

13.
论隐性课程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它们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这一教育终极目的。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是一种非理性教育,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以氛围、风格、环境等方式体现出来。人文底蕴越深厚的大学,其隐性课程的表现样式就越多样化。大学精神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发的,它是大学的形象和标志,是大学的精气神。隐性课程的习得必须要亲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大学达到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作了努力的探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思路。这两种制度,即教育方面同时实行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可视为教育的原初形态和主流形态。素质教育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塑造人的自由素质,培养人的自由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生成,素质教育是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学和自由主体工程学,高扬素质教育,属人地占有教育学,是一种严骏而急迫的教育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教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统编教材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的传统思想资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结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其自身的伦理道德,其天职理应以发展人、解放人、提升人为终极目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在许多情况下做了一些违背教育道德的事情,出现一些非道德和不道德的教育现象。确立教育的道德标准,落实教育的道德性,是教育的本真归宿。  相似文献   

18.
面对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创新”是教育的一种整体的根本变革过程,实现教育创新,必须采取以下策略:1.确立新型人才观,教育观,2.抓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建立大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4.全面实施创新教育。5.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6.加强创新型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讨中南工业大学王群健,兰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原理,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教劳结合”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上的几多失误。...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目标确立的内在依据湖北医科大学张国忠一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直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功能或属性,因而教育是有价的。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