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专利文摘     
正用于电缆弓绞机的高强度复合线缆绞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电缆弓绞机的高强度复合线缆绞弓的制备方法,它包括:(1)材料选取:分别选取经过裁剪后形状和尺寸一致的东丽T700碳纤维单向布、K49芳纶单向布和东丽碳纤维方格布;(2)铺层赋型:将东丽T700碳纤维单向布和K49芳纶单向布交叉堆叠形成复合层,将2张东丽碳纤维方格布分别作为复合层最外层和最内层,复合层的相邻两层之间涂刷有灌注型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灌注试验来研究两种不同铺层结构的玻璃纤维经单向织物的浸透性能,结果表明,以经编网格布为基布的经单向织物浸透时间要小于以方格布为基布的经单向织物,并且采用经编网格布的经单向布的织物厚度较厚,体积密度小,灌注浸透的均匀性及其成品胶含量要略好于使用方格布衬布的经单向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纤维压缩模型对玄武岩单向布在压实过程阶段的可压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玄武岩单向布的压缩过程符合Gutowski方程,并且与织物铺层厚度无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描述玄武岩单向布压实过程中纤维体积含量变化的具体方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某兆瓦级叶片进行结构分析,对比了使用E玻纤单向布和高模玻纤单向布对叶片重量、刚度、频率和正应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叶片刚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用高模玻纤单向布可以使叶片大梁显著减重,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LCM增强材料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增强体的渗透性能是LCM工艺的一个重要参数。各种增强体材料、铺层厚度及导流布的不同铺放位置对树脂 在增强体内的流动会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单向法实验观测和实时监测两种方法来测量LCM工艺中增强材料的渗透性 能。实验结果表明,增强体的铺层厚度对增强体的渗透性有较大影响,实时监测却能很好地反映树脂在增强体内部 的渗透情况。同时,导流布铺放位置和织物结构对增强体的渗透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MW风机叶片的载荷进行分析,从合理选材的角度,把改进增强材料的性能作为提高叶片抗弯刚度的主要途径,结合质量设计,给出了材料主要测试数据,通过使用FOCUS软件进行载荷分析、结构静强度分析,对高模量玻璃纤维做为梁帽增强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模量玻璃纤维单向布与普通玻璃纤维相比,梁帽质量降低了21.2%,整个叶片质量降低了8.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准各向同性铺层泡沫夹芯结构蒙皮铺层形式对结构准静态压痕(QSI)试验的影响。通过对比结构吸能效率、失效机理以及底部面板失效挠度,发现方格布蒙皮试样失效主要以纤维断裂为主,含有单向布的试样失效主要以分层破坏为主,方格布与单向布混合铺层试样失效包含分层以及纤维断裂,具有较大的吸能效率。此外,底部蒙皮失效挠度与结构蒙皮以及夹芯结构性能相关,与吸能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阻-应变传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电阻-应变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碳纤维织物形式、电极种类对电阻变化的影响.并对单向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的导电模型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单向碳纤维布复合材料电阻变化具有较好的应变相关性,可作为应变传感器使用,达到预警及智能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防弹无纬布复合材料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个体防护用无纬布(UD)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成型工艺,着重对国内外防弹无纬布的产品规格、材料结构、防弹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无纬布产品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内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  相似文献   

10.
玻璃纤维布主要用作工业技术织物,只有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民用织物才采用玻璃纤维织造,如有阻燃或不燃要求的帷幔:窗帘、贴墙材料和地毯基布等.用作工业技术织物的玻璃纤维布在机械性能、物理性能方面比民用织物有更严格的要求,这些性能取决于纤维的性能和织物结构.织物中纱线的配置情况和彼此联结情况统称为"织物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将固化剂及消泡剂加入到丙烯酸酯胶粘剂中,从而改善丙烯酸酯胶粘剂压合的单向(UD)芳纶布表面粘手及不平整的问题,并利用电子拉力实验机对无纬布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固化剂的添加可明显提高UD布的粘结强度,并且UD布的表面不粘手;消泡剂的添加能够明显改善UD布的表观质量,UD布表面平整和无气泡;添加固化剂可提高UD布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可提高了材料的防弹性能,子弹穿透层数减少,UD布的平均弹坑凹陷深度明显降低,减少了对人体造成的钝伤。  相似文献   

12.
研究喷胶对复合材料叶片剪切性能的影响。模拟不同类型玻纤布在模具上铺设时进行喷胶固定的过程,采用真空灌注工艺(VIP)制作复合材料样板,使用锻烧法测试不同样板中玻纤的体积含量,从理论上分析了纤维含量与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强度的关系,以及利用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样条进行层间剪切性能破坏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喷胶后,单向布复合材料的纤维含量基本没变化,三轴向布复合材料玻纤含量下降了6.9%,单向布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下降了61.4%,三轴布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下降了18.8%,因此,喷胶禁止在以单向布为主的复合材料铺层里使用,在铺设三轴布复合材料时可以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纤维产业的中心正从衣用转向产业用.产业用对纤维材料的使用要求是要有一定性价比,因此,在结构性能及成本上适合于产业用的非织造布发展迅速.目前,日本产业用纤维材料的45%为非织造布. 日本制造的99%非织造布都为非服装用.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是纤维集合体有多孔结构,具有蓬松性,适用于过滤、吸收、透水、隔热、缓冲等方面,用作过滤器、擦布、缓冲垫以及包装、增强、吸音、隔热、防护材料等,特别是在过滤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了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预浸料是用控制量的树脂(热固性或热塑性)浸渍纤维或织物后形成的中间材料。浸渍技术有溶剂浸渍、热熔体浸渍、粉末浸渍等。预浸料可以"B阶"状态或部分固化后储存。预浸带或预浸布用于手糊、自动铺带、自动铺纤或某些缠绕成型工艺中。单向预浸带(所有纤维平行)是最常见的预浸料形式,它们提供单向增强。机织布及其他平面织物预浸料提供二维增强,它们一般成卷销售。还有用纤维预成型体和编织物制成的预浸料,它们提供三维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东纺织株式会社推出一种CF.GF复合成形制品。这种新产品是利用碳纤维(CF)和玻璃纤维(GF)无捻粗纱以一定的比例均匀地配置,並使它单向排列与GF短切原丝毡或GF处理布等衬里材料均匀地粘结在一起。这种材料成形方法可以模压,挤压和抽空也可以,作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专利文摘     
正一种碳纤维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板材及其制造方法,碳纤维板材由若干单向的碳纤维布浸渍树脂后层压固化而成型,单向的碳纤维布分为上层组、中层组和下层组,构成上层组的各碳纤维布是相邻碳纤维布层之碳纤维丝异向铺叠,构成中层组的各碳纤维布之碳纤维丝同向铺叠,构成下层组的各碳纤维布是相邻碳纤维布之碳纤维丝异向铺叠,  相似文献   

17.
非织造布     
20054228 国外非织造布生产Aizenshtein E.M.;Fibre Chemistry,2003,35(2),p.87(英) 包括新一代纤维(芳族聚酰胺、双组分、聚丙烯腈等)在内的所有化学纤维都可作为非织造布材料的原料。在西欧有超过60家生产厂家通过干法、湿法、水刺、热熔、针刺以及包括熔纺(纺粘、熔喷)在内的各方法生产非织造布。预计2005-2010年将是非织布布生产和销售高速增长的时期,土工布、结构材料、医药和其他销售领域起主导作用。(薛敏敏)  相似文献   

18.
化纤概况     
<正>TQ 34020144001聚丙烯非织造布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材料Hugues Haubruge;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2013,63(3),p.125(英)1957年聚丙烯首次工业化聚合,仅过几年的时间,在60年代已形成了纤维和纺粘非织造布的商业化。从此,聚丙烯成为化学纤维和非织造布的通用材料,产品的应用从10 g/m2的个人用即弃面层材料到1000 g/m2的耐久土工结构材料。由于聚  相似文献   

19.
贺佑康  芮平  费楚然  谢飞  张杰 《聚氨酯工业》2022,37(1):12-15,19
以聚氨酯为基体树脂,分别以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和这两种纤维布交替铺叠作为增强材料,采用真空辅助灌注成型工艺制备了4种复合材料.考察了纤维布的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拉伸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随碳纤维含量增加而增加,冲击强度则降低.分别采用TGA、DMA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界面...  相似文献   

20.
芳纶纤维因具有轻质高强、良好耐疲劳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选用芳纶单向布和平纹织物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采用落锤冲击试验仪在不同的冲击能量下进行低速冲击实验,根据最大接触力、能量吸收能力和凹陷深度评估层板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0/45/-45/90]s单向层合板的接触载荷峰值高于[0/90]s单向层合板和平纹织物层合板,并在高能量冲击下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其损伤区域最小。破坏形貌表明,单向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以分层为主,而平纹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以整体塑性大变形为主,这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及防护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