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铸坯、热轧板、冷轧板和退火板的组织和织构,采用磁性能测试仪测试磁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电磁搅拌可使连铸坯中心等轴晶率达到44.5%,采用高温卷取工艺使热轧钢板表面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28.5μm,热轧板中心位置组织由再结晶晶粒和长条带状组织交错组成,退火板平均晶粒尺寸为74.2μm。热轧板厚度方向织构分布不均匀,表层织构主要为黄铜织构和高斯织构,1/4层织构主要为{100}和{112}组分,中心织构主要为{100}和{110}组分,退火板织构主要由{111}面织构和较弱的{100}面织构组成。随机抽取成品样板采用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磁性能,结果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冶南方(新余)冷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生产50W47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轧硬卷坯料由新余钢铁集团公司供应。通过试验、分析连续退火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适合的生产工艺,产品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了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经常化处理的无取向硅钢[w(Si)=3%]异步冷轧织构随形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异步冷轧织构随形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快慢辊侧的织构类型不变,但强度有所不同;随形变量增加,冷轧织构组分逐渐向α织构和γ织构组分聚集;高斯织构{110}<001>组分逐渐减少,反高斯{001}<110>织构组分逐渐增强;{111}<110>织构组分出现最大值;当压下率达到84%时,出现了较强的{001}<120>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4.
运用金相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实际生产条件下50W1300无取向硅钢在热连轧—冷轧—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和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热塑性加工过程中,热轧板表层均为等轴晶,芯部为变形压扁组织。经冷轧后,热轧组织转变为扁平的带状组织,芯部呈现纤维组织特征。退火组织为晶界清晰且较规整的等轴铁素体晶粒。沿厚度方向,热轧板织构类型不同。冷轧板织构类型基本不变,主要为α织构、γ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100}<110>;在板厚1/4处,α织构和旋转立方织构强度达到最高,γ织构显著减弱。退火板中γ织构强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成分(%)为0.003C、1.46Si、0.38Al的0.5 mm冷轧无取向硅钢板进行夹杂物、组织和织构的测定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试样铁损各向异性为7.56%-11.01%;合理提高无取向硅钢50W470热轧时的终轧温度,有利于提高织构组分密度;同时延长冷轧板的连续退火时间,以利于位向晶粒充分长大,从而减少铁损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轧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对1.50%Si无取向硅钢晶粒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铸坯加热温度的提高,冷轧无取向硅钢成品晶粒尺寸减小,有利织构组分增加。提高终轧温度可以促进热轧板的再结晶,增加成品中有利织构组分。卷取温度对成品的晶粒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卷取温度能增加成品中有利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7.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织构和组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牌号为50W800和50W600,50H1300,50A1300的4种普通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成分、组织、织构对磁性的影响。根据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结果,得出为获得高的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硅钢除具有高的纯净度,低的夹杂物含量,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外,应控制产品形成{HKL}面织构,尤其是{100}面织构,以便同时降低铁损和提高磁感。  相似文献   

8.
对含硅1%的50W8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加热、轧制、卷取等热轧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产品铁损也明显提高;随着卷取温度的提高铁损降低。  相似文献   

9.
无取向硅钢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软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中。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铁芯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土元素添加作为一种重要的合金化手段,对无取向硅钢的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并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稀土元素对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Si的质量分数为 1.1 % 无取向硅钢试验材料,通过980 ℃×140 s常化和未常化处理,采用XRD、EBSD和磁性能测量技术对比分析了常化和未常化对 1.1 %Si 无取向硅钢常化、退火态组织、织构与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80 ℃×140 s常化处理使热轧组织增大约23 μm,最终成品晶粒尺寸增大约12 μm,均匀性提高;常化后的组织的{100}织构增强约 3.0 % ,{111}取向织构减弱约 2.6 % ,成品{100}织构增强约 0.43 % ,{111}取向织构减弱约 6.5 % ;硅钢磁感 B50 值提高 0.021 T ,铁损 P1.5/50 值降低 0.34  W/kg。  相似文献   

11.
X80级管线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成分(%)为:0.04C,1.87Mn,0.27Mo,0.06Nb,0.006V,0.017Ti的X80级管线钢进行了组织和冲击韧性、强度试验,并与X70级管线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X80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细小弥散的贝氏体时,该钢有较好的强韧性,抗拉强度达750 MPa,屈强比接近0.85,高于X70级管线钢。  相似文献   

12.
王黎  吴涛 《特殊钢》2013,34(6):59-61
低温球罐用钢07MnNiMoVDR(/%:0.06~0.08C、0.20~0.30Si、1.50~1.60Mn、0.30~0.40Ni、0.10~0.15Cr、0.18~0.25Mo、0.04~0.05V、0.02~0.04Al)50 mm板由100 t UHP EAF-LF-300 mm×2 000 mm CC-4辊可逆轧机轧制工艺生产。研究了0~0.002 0%B对该钢900℃淬火-620℃回火的50 mm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硼能显著提高钢板淬透性,以钢板心部得到均匀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当硼含量超过0.001 5%时,组织粗大并有混晶出现,冲击功下降,抗拉强度750 MPa超出标准上限(730 MPa)。当钢中硼含量控制在0.0005%~0.001 5%时钢板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抗拉强度Rm为630~690 MPa,冲击功140~275 J,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验的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由3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成断面100 mm×50 mm扁锭-轧成12mm板。通过CCT曲线和3~30℃/s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0.01Ti-0.03Nb和0.06Ti-0.05Nb两种微合金化对(%)0.059~0.066C、1.41~1.67Mn、0.30~0.36Si、0.37~0.48Cu、0.21~0.24Ni、0.18~0.22Mo、0.000 8~0.002 2Bs、0.002 6N低碳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06Ti-0.05Nb钢的强度高于0.01Ti-0.03Nb钢,但前者Ti含量高,-40℃冲击功较后者低。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合适的微合金化Ti-Nb成分为0.04%~0.05%Nb-0.015%~0.025%Ti。  相似文献   

14.
冯岩青  王福明 《特殊钢》2012,33(1):65-68
试验研究了Nb-Ti微合金化无间隙原子(IF)钢(/%:0.006C、O.005Si、0.15Mn、0.008P、0.006S、0.039A1、0.01Nb、0.048 Ti、0.003 4N)在实验4辊冷轧机由3.98 mm热轧机冷轧至0.4mm(变形量40%~90%)过程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Nb-Ti微合金化IF钢组织中晶粒逐渐变为细小且纤维化,第二相粒子趋于沿轧制方向排列;钢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增加,伸长率下降。变形量在75%和77%时出现低的屈强比,并可获得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热轧工艺对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兆所  康永林 《特殊钢》2006,27(6):47-49
试验了180mm铸坯加热温度(1200℃、1180℃)、2.3mm热轧卷轧制道次(7道次、5道次)、精轧终轧温度(780~860℃)和卷取温度(≤710℃)对0.5mm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的铁损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铸坯加热温度,提高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有利于改善该冷轧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而粗轧道次对成品磁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迎晖  康永林  于浩  刘晓  方圆 《特殊钢》2005,26(6):32-34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成分(%)为:0.20C-1.08Si-1.43Mn TRIP(相变诱导塑性)钢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并测得动态CCT(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得出冷却速度达10℃/s时出现粒状贝氏体,冷却速度15℃/s时得到板条贝氏体。在实验室模拟C-Si-Mn TRIP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试验:用1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成分(%)为:0.20C-1.54Si-1.55Mn的TRIP钢,钢锭尺寸为(mm):60×100×130,经7道次轧制成厚度6.40 mm板,终轧温度810℃,轧后空冷至700℃,再水冷至400℃模拟卷取。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组织含有5.13%残余奥氏体,37.20%贝氏体,机械性能σb715 MPa,σs520 MPa,屈强比0.73,δ20%。  相似文献   

17.
冷轧和固溶处理对改进型202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总冷轧变形量12.5%~46.4%和900~1150℃固溶处理对成分(%)为:0.04C,8.18Mn,15.21Cr,4.05Ni,1.65Cu,0.12N的改进型202亚稳奥氏体不锈钢3 mm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总变形量46.4%冷轧后,形变诱发产生约26%α′马氏体,该钢的强度达1200 MPa;固溶处理使α′马氏体发生逆转变(α′→γ),900℃固溶可使α′马氏体完全转变成γ奥氏体并完成全部再结晶;改进型不锈钢经900~1100℃固溶处理具有预期的组织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峰  李光强 《特殊钢》2010,31(3):57-58
分析了钢中Cr的氧化、氮化反应热力学,试验研究了0.025%~0.045%Cr对900℃退火+750~1 050℃二次退火的0.5 mm无取向硅钢(%:0.001 8C、0.45Si、0.45Mn、0.106P、0.003S、0.001 2N)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含Cr氮化物析出温度为913 K,在热轧精轧和卷取过程中析出;随钢中Cr含量的增加,钢的晶粒尺寸减少,铁损中的磁滞损耗增加,而涡流损耗变化不大,为保证钢的电磁性能,应控制钢中Cr含量≤0.03%。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研究50W6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0.003%~0.008%C、0.3%Si)在700~760℃3~360 s退火水冷时的组织和织构取向演变.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再结晶率和晶粒尺寸增大,740℃退火时,当保温时间由10 s增加至360 s,再结晶率由22.5%提高到100%,平均晶粒尺寸由3.08μm增大至17.17 μm.同时再结晶织构a线的取向密度下降,在15 8时{001}<110>、{112}<110>、{111}<110>、{110}<110>的取向密度均为1.5左右,y线上{111}<011>和{111}<112>的取向密度稳定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