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风景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城市风景建设在重视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不忽视人文景观。风景文化是塑造现代中国城市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是我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以及美学娱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像杭州西溪湿地这种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给人们提供许多视觉美学享受,是一种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更应该谨慎合理地开发。通过对杭州西溪湿地开发前后景观特征的影响分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形态指数的量化方法探讨了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规划设计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场地的地貌特征,结合岳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划分功能区,塑造视觉空间形象;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空间形态的合理处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生长型校园。  相似文献   

5.
传统街区保护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特色构成可以概括为南司马、中古城、北龙门三个方面。这不仅是韩城知名度最高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所在,也是我们多年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南司马、北龙门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而中古城的名城价值较高,是构成韩城名城的基本硬件,体现着韩城的基本形象。维护古城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是韩城名城保护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谢凝高 《中国园林》2002,18(4):16-20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区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是国土景观的精华,是祖国文明历史的见证,保护遗产,传承文明,永续利用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本文据此分析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目前存在问题及保护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空间是一种时空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文化的活态存续;民族村寨既是包含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形态,其文化空间属性价值更甚于历史、经济或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理论建构下,关注于民族村寨文化实践与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民族村寨的文化空间价值特征,并提取出文化特征场所、建成空间形态、农林活动环境3个文化空间层面。依照“价值保护”的思路,民族村寨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发展建设布局和形态,都应以文化空间特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和规划。而在制度和规范层面制定从文化空间视角出发的民族村寨价值保护的规划原则,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保护实践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孙松林  宋爽 《园林》2022,(7):28-38
复杂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资源条件与动荡的历史背景使藏羌交汇区出现了以碉楼为核心的聚落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视觉冲击力,并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基于风景遗产的视角出发,从环境本底特征、聚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特征三方面对藏羌交汇区聚落风景遗产的空间特征进行识别与总结,提出9类藏羌聚落遗产的空间要素特征;并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操作指南》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4个维度对其突出普遍价值进行概括凝练,以为藏羌聚落风景遗产正式申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岳菊生 《中国园林》1993,9(1):13-15
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是富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具幽深、古朴、素雅与明朗清秀的特色。有“城市山林”之美誉。南山风景名胜区诸山,山岭环抱,林木清幽,有淙淙泉水、潺潺溪流,更有奇石突兀,鹂鸣宛啭,景色之佳,久负盛名,而帆影山光,夕照钟声,漫山松林与红叶相掩映,其景恬静明洁,可与南京栖霞山相颉顽。虎跑、鹿跑、珍珠、林公诸泉,皆出自山中,涓涓之水,其昧清冽,可与天下第一泉相若。岗峦林壑,云烟泉流,与无数名胜古迹、文物、诗篇,长期共同组成一轴悠久历史文明的长卷。因此,南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它既有自然美,又有优秀的历史文化。有着与国外“国家公园”不尽相同的鲜明的个性与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丰富的要素,诠释了对活态区域的理解和独特的文化特质,凸显多元价值。以安徽万涧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传统村落,通过对村落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综合分析村落自然景观资产,总结万涧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提出保护策略:构建"区域—文化—空间"的价值认知体系;吸纳多元,提高公众参与;立足生态,发展特色产业;活化历史,传承场域精神;实施数字化遗产景观保护。为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自然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风景遗产)。它是以具有突出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它源于古代的天下名山大川,是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圣地,是江山社稷的代表,君民皆可登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学士、民族英雄、高僧羽士、名君百姓热爱祖国名山大川,为多娇江山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山水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风景与环境     
自国务院1981年决定建立风景名胜区以来,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已逐步确定,第一、二、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形成骨干。各地在贯彻《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中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今日,各地仍有些单位及个别领导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保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有风貌和特色,使风景名胜区成为有益  相似文献   

13.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它东临大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祖国东方,以五岳独宗的盛名称誉于古今。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列入“世界遗产清单”。泰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点是地质古老,山体雄伟,历史悠久,古迹遍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它成为我国的第一名山圣山,历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国家直接管辖并接受帝王亲临祭祀的神山也连续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渗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泰山具有三种价值极高的遗产:即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价值,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风格独特的美学价值。由这三种价值有机地  相似文献   

14.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前提和基础,开展文物资源和文化空间评价也是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文物及其相关的自然景观等文物资源价值和文物资源空间进行评价,统筹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创新等问题,并通过"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等空间保障将文化优先的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文章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为例,针对历史文化重点功能区评价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振东 《山西建筑》2003,29(15):128-130
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出发 ,阐述了使公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以提高高速公路对环境的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含义较宽,至少可分为园林风景、古迹名胜。或者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江湖河海为水的自然景观,峰峦丘壑为山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为植物的自然景观,乃天成地就,非人力所造作者。北京天安门,天坛祈年殿,秦皇俑,汉帝陵,系人力造作者是人文景观。至于节日的气氛,街市的活动,民族的风情,虽同属人们文化活动、社会活动或地区风俗,所成的景观,仍属人文景观的范畴,但称为社会景观较为通晓。无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或虚体。实体可观可抚,如花木亭谢,山石泉流;虚体可读可听,如诗词音乐,轶事遗闻。但景观常以综  相似文献   

17.
一、构思分析 1.重修黄帝陵属重修文物保护单位性质,而不是设计新建的纪念陵园。规计设计必须在重视历史连续性的前提下进行创作。陵、庙、碑刻等文物应予保护;作为主要自然景观的古柏林不仅要保护其自身更要保护其生态条件;黄帝陵依托桥山和周围山水构成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而获得特有的气势和神圣感,其丰厚的传统环境文化内涵应加发掘和弘扬。从大环境着眼,以大手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傅俊杰  唐孝祥 《风景园林》2020,27(6):115-120
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地区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地域文化特征显著的人文景观。通过对志书、诗文游记记载和历史图像进行分析,探讨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的历史演变、空间类型和文化内涵。将桑园围地区人文景观的典型类型归纳为地如棋称的生产空间、西樵烟雨的游赏空间、多元融合的教化空间;从以水为核心的八景文化、联合自治和士绅主导的社会准则、兼容并蓄的文化信仰3个方面,总结其社会文化内涵,以期促进桑园围地区传统人文景观保护与地域特色景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西湖奇葩 灵峰探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珠民 《中国园林》1990,6(2):44-44,42
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对开发风景名胜古迹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程运 《小城镇建设》1995,(12):27-28
黄山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在积极发展黄山、齐云山和太平湖等风景旅游时,对市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古村镇、古街道、古建筑等人文景观资源,以旅游牵头,把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