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前,我在公司汪经理的启发下,曾订阅过《建筑工人》杂志。后因种种原因,脱订了好几年。每每想起《建筑工人》杂志的实用性,就好像在生活和工作中失落什么似的,总想重新把它找回来。由于脱订几年,难以联系,碰巧去年年底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师给我一张《建筑工人》杂志征订表格,当时我如获至宝,就按他指点的方法,按表格要求填好《建筑工人》和《建筑技术》两刊的征订表格,按地址寄出。就在元月24日收到当年第1期《建筑工人》和《建筑技术》,终于又重新续订上了。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手捧着这本比前几年装帧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的杂志,真是…  相似文献   

2.
洪平 《建筑工人》2004,(9):48-48
我涉足建筑行业已有25年,《建筑工人》杂志与我相伴有整整24年。24年来,《建筑工人》一步步引导我走进建筑技术的大门,为我解疑释惑,伴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我就读于长春工程学院,毕业后做了一名工程兵,从军20年,20世纪60年代参加大西北国防工程建设,70年代转战四川等地,参加一些军工工程的建设。我在部队期间,负责技术工作,《建筑工人》创刊届,我们施工部队每个班都订阅《建筑工人》杂志。结合部队工程施工经验,我不间断地给《建筑工人》杂志撰写有关施工知识、施工经验等实用通俗性的稿件,《建筑工人》采用我的稿件也很多,每两三期就有我的文章在《建筑工人》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得知《建筑技术》和《建筑工人》两杂志分别荣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消息后,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屈指算来,我与《建筑技术》和《建筑工人》认识十几年,她帮助我,支持我,使我懂得很多宝贵的建筑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她是我工作前进的动力,是我随身的朋友,是我学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人》杂志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发行量达10~20万册,在全国建筑、市政和建材类期刊中,多年来一直名列榜首。该杂志集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深受建筑工人和广大技术人员的欢迎。为了更好地为建筑事业做出贡献,做好《建筑工人》杂志的订阅工作,我们特意抽空走访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建筑企业,调查了解建筑企业几年来订阅《建筑工人》杂志的情况和对它的要求及意见。  相似文献   

6.
1995年报刊征订工作即将开始。本刊从第9期起,“我和《建筑工人》”栏目将逐渐升温。准备在近几期内,将陆续发表一些建筑工人杂志订阅的调查报告和典型实例,介绍一些单位的具体做法、经验和体会,以推动和促进面上订阅工作的展开。建筑工人杂志是一本以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科技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每期发行10~20万份,发行量居全国建筑报刊的榜  相似文献   

7.
我是《建筑工人》的忠实读者。从最初认识她,逐渐熟悉她,到如今爱上她已有近十年时间,每年我都自费订阅。《建筑工人》1998年第1期,我是在新春佳节收到的。拿到新版本的《建筑工人》,我先是粗略地翻了一下,感觉就不一样。待我仔细地看了一遍后,认为与往年的《建筑工人》杂志相比有了不小的变化。1.封面:由于版面扩大,刊名“建筑工人”四个大字,比较醒目。左上角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建筑类杂志”两行字,提示着《建筑工人》杂志在编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读者负责,建筑技术杂志社从1992年起在热心作者和读者中选聘义务评刊员,依靠读者办刊,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初步建立了评刊员队伍。我作为受聘的一名评刊员,参加了《建筑技术》杂志的评刊工作。三年来,在编辑部的支持下,我坚持对每一期《建筑技术》认真评阅和填表。今年初,我又应邀参与了《建筑工人》的评刊工作,这是建筑技术杂志社对我评刊工作的肯定。在我开始担任评刊工作时,感到压力很大,至今仍感到  相似文献   

9.
我虽然在建筑部门工作5年多了,但遗憾的是,竟不知道有《建筑工人》这本杂志。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同志那里发现了这个“新大陆”。我如同获得了珍宝一般,一口气把这一二年的《建筑工人》都读完了。读后,真有爱不释手、相见恨晚之感。我认为这本杂志办得相当不错。无论是版面的安排、内容的构思、图文的穿插、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郑州铝厂黄河水源工地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建筑工人》杂志。当时我们正在为清除净水厂某车间清水墙面的污染而犯愁,正巧这期杂志上有《怎样防止清水墙面污染》一文,我认真阅读后并结合工程实际将有关内容写进了技术交底,并认真督促实施,从而有效地杜绝了清水墙面的污染,受到了甲方和上级领导的表扬。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建筑工人》杂志的实用价值,立即从黄河水源工地骑车一个多小时到上街邮局订阅了《建筑工人》杂志。每期《建筑工人》杂志一到都认真阅读,长期坚持,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1.键筑工人》创刊于1980年5月10日。 2.《建筑工人》自1981年第1期开始交邮局公开发行。自这一年开始,(建筑工人》已连续19年发行量居全国建筑类期刊的第一位。 3.(建筑工人》从1981年第8期开始开设了《什么、怎么、为什么》栏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建筑知识,已刊登163例。 4.中国建筑工会全国委员会《向建筑职工推荐<建筑工人>杂志》的一封信发表在本刊1982年第7期。 5.为了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交流,本刊自1982年第10期开始开设了(我和(建筑工人>》栏目。 6.本刊自1983年第1期开始改版,由48页增加到64页,并增设了《刊首抒情)和《农村建…  相似文献   

12.
时光如箭。1981年,《建筑工人》刚创刊不久,当时我在山东莱芜钢铁厂建筑工程处宣传科工作。由于对这份杂志还不十分熟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当年全处仅订阅了10份。结果刊物很受欢迎,大家争相传阅。这对久旱逢雨的建筑工人来说,渴望学技术、长知识的迫切愿望由《建筑工人》这本小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从事建筑安全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也是一名《建筑工人》杂志的热心读者。每期《建筑工人》杂志一到,我总是先看安全园地栏目,以提高自己的安全专业管理水平。1995年第3期《建筑工人》杂志封面照片上的女工,只戴安全帽而不系帽带,这是不规范的表现。如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收到台湾李祥根老人寄来的一封信,要我帮他订阅全年《建筑工人》杂志5套。他准备明年回大陆住半年,很好地读读这本杂志。李祥根是台湾的一名退休建筑工人,今年64岁,是我老家人(江西余干)。他在台湾干了30多年建筑活,对建筑这行很感兴趣。1990年5月回大  相似文献   

15.
陈涛 《建筑工人》2006,(6):35-35
1992年一个不经意的日子,我偶然看到了《建筑工人》杂志。无论是她措辞严谨、通俗易懂的专业语言,或是匠心独运、版面生动的办刊风格,还是技术实用、知识丰富的杂志内容,部吸引着刚入建筑施工领域的我。我原来是搞建筑设计工作的,为了更快地适应建筑施工的需要,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建筑工人》上的建筑知识、施工经验、操作技术。每到一期新的杂志,我都要认真地阅读,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自那时开始,我每年都自费订阅《建筑工人》,并且向公司的同事宣传和推荐。  相似文献   

16.
王春 《建筑工人》2010,31(7):7-7
<正>翻开我的"合订本",我在各杂志、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一一展现在眼前,虽然多数为"豆腐块""萝卜条",但我还是悉心加以珍藏,一有空就会津津有味地翻阅"品尝"。我知道我的这些"成绩"都要归功于我的启蒙老师——《建筑工人》。我是建筑工人的后代,对生我养我的建筑现场有着特殊的感情,父亲退休那年,我光荣地成为了我们家第二代建筑工人。工作后,我接触到了我们建筑工人的"娘家刊物"——《建筑工人》,看着一本本充满生机的《建筑工人》杂志,我突然萌生了给《建筑工人》投稿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王汉猷 《建筑工人》2012,33(7):42-43
我与《建筑工人》刊物相识是在建工学校图书室的书架上,那时热爱学习的我一下子就被她深深吸引了,从此我就成为了千千万万《建筑工人》杂志忠实读者中的一员. 1.学习篇 1996年,建筑技术杂志社举办了"两刊之友"阅读有奖竞赛活动,我积极参加并获得了纪念奖,事后重读我的答题是错漏百出,我想今后必须改正.  相似文献   

18.
我是《建筑工人》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从当工人开始就自费订阅《建筑工人》。多年来,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使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如今已是锦西化工总厂工程公司的经理了。回忆我的成长过程,深深感到与《建筑工人》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为了提高我们公司的管理水平与技术素质,现在我们公司的每个施工队都订阅了《建筑工人》杂志。  相似文献   

19.
成长的向导     
我是一名即将走上建筑岗位的读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建筑工人》杂志。那一年,我以几分之差被拒之于高校门外。一天,在清理父亲的书橱时,翻出了一套《建筑工人》杂志,信手翻开,刊首便是《女建筑师》,一种强烈的愿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21日.我们参加山东省招远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召开的专业技术交流会.休息时,听到很多与会人员议论:“《建筑工人》办得不错,是为我们建筑职工服务的”。例如招远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经理傅经寿说:“《建筑工人》杂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化品位高,时代感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每期到来,我都从头到尾看上几遍.几年来,我学到了不少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