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1]”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以超过妃园寝,公主园寝的等级又可以超过阿哥、甚至可以超过王爷园寝的等级;即使是同样身份的陵寝,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笔者以怡贤亲王园寝、多罗果恭郡王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四座园寝为例对王爷园寝的异同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在山西,几乎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山西省新绛县在历史上久为州府之地,人文荟萃,一九九四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的故乡孝陵庄村便是新绛县一个历史悠久、有众多历史遗迹的村庄。充满故事的孝陵庄年幼时,我便觉得故乡山西省新绛县孝陵庄村的村名很特别。长大后,方知其与皇家陵寝南京的明孝陵同名,又得知晋文公曾在此祭奠父亲晋献公,留下了"九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作为清代国家典礼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陵寝制度必然是以皇帝陵为最高等级,向下依次等级应为皇后陵、妃园寝、王爷园寝、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各陵寝的建筑规模、布局、建筑式样都要“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1]”来建造。然而,在清陵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了许多自立规制的陵寝实例,特别是自妃园寝等级往下未“循规蹈矩”的陵寝表现的就更为突出。王爷园寝的等级可以超过妃园寝,公主园寝的等级又可以超过阿哥、甚至可以超过王爷园寝的等级;即使是同样身份的陵寝,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笔者以怡贤亲王园寝、多罗果恭郡王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四座园寝为例对王爷园寝的异同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以前的帝王陵寝建筑大都无存,只留有遗地可寻。明、清陵寝保存尚完好,为研究我国封建帝王陵寝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例。现对清东陵建筑及陵区的保护与发展作一些初步分析探讨。 一、总平面布局 东陵座落在河北省遵化县。陵区东起马兰峪,西至黄花山,北接雾灵山,南有天台山、烟墩山。当时陵区南山长约125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本期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中国建筑史专题”论文;二、“中国营造学社与西南古建筑调查研究专题”组稿文章及与该专题有关的一批珍贵史料(包括书信、老照片等),另有对史料的考证文章。“中国建筑史专题”由4篇文章组成。王其亨先生的《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探讨了《孝陵图样》所反映的孝陵建筑规制及其对明朝陵制的继承、创新,孝陵营建制度对其他皇家工程的影响,并重点阐发了样式雷图档对于研究清代陵寝的重大意义。该文与其上篇(见本刊今年第1期)共同构成对《孝陵图样》这一巨制的完整学术诠释。  相似文献   

7.
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裕陵地宫,系清高宗(乾隆)之墓。其建筑大度,气势恢宏,精美的石雕使地宫石墙、拱券及石门满壁生辉。内中佛像、菩萨等石雕布局精审、形象生动、结构严谨、手法细腻、其墙面、券顶上各种佛像、图案、番字、经文都做有十分细致、周密而又统一和谐的安排,以避免石材预制构件按缝分割画面造成损害,石料的分划与切割都是  相似文献   

8.
清代皇家陵寝万年吉地的相度选址历来备受朝廷重视,按照惯例,每任皇帝亲政之初,即拣选若位大臣率领精通地理堪舆司员,为其相度万年吉地。乾隆皇帝的陵寝最终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自此以后,每任皇帝的陵址都固定在清东西陵陵区范围内,且按照昭穆次序在两地相建。相度万年吉地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需反复比对每处地点的风水优劣,力求选出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上佳之地。本文即旨在根据查找到的史料,分析还原为乾隆皇帝择定万年吉地这一耗时数年之久的选址过程。  相似文献   

9.
清代皇家陵寝万年吉地的相度选址历来备受朝廷重视,按照惯例,每任皇帝亲政之初,即拣选若位大臣率领精通地理堪舆司员,为其相度万年吉地1)。乾隆皇帝的陵寝最终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自此以后,每任皇帝的陵址都固定在清东西陵陵区范围内,且按照昭穆次序在两地相建。相度万年吉地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需反复比对每处地点的风水优劣,力求选出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上佳之地。本文即旨在根据查找到的史料,分析还原为乾隆皇帝择定万年吉地这一耗时数年之久的选址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深远地影响着明清数百年帝王陵寝的发展。享殿是明孝陵陵宫区内的主体祭祀建筑,兼有日常祭祀和大规模祭祀的双重功能,具有开创性的时代特点。通过对皇陵享殿发展历史脉络和明陵祭祀制度及空间特征的梳理,阐明时代文化需求对陵寝建筑仪礼空间的影响。对孝陵陵宫区建筑仪礼空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明初帝陵的祭祀文化,而且可以为明孝陵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营建清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起,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普陀峪定东陵重修工程告竣,历时247年,共建有帝、后、妃陵寝十四座,在陵区周围还建有太子、公主、王爷、保姆等园寝十几座,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陵墓建筑群。  相似文献   

12.
清关外三陵中的兴京永陵是满清王朝建立者努尔哈赤之祖的陵寝,在清朝帝王陵寝中建造历史较早,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区,陵寝规制与建筑形式与中原地区的清东西二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本文将永陵建筑另辟蹊径的按照其建筑材料划分,并由此探寻永陵建造的历史脉络和建造者的独特匠心。  相似文献   

13.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相似文献   

15.
正"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建城史已有2000多年。商鞅在这里实施变法,秦始皇在这里统一六国。这里还曾是周、汉、唐等12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和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境内有5000多处文物旅游景点。咸阳有"金字塔之都"的美誉。绵延百里的27座金字塔般大型帝王陵寝里沉睡着28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帝王。其中,茂陵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体为方锥形,高大宏伟,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  相似文献   

16.
清西陵慕陵隆恩殿系道光皇帝陵寝的主要殿堂.本文从建筑形式、材料使用、特殊构造、装饰雕刻、烫蜡做法以及墙体采用白樘篦子等特殊做法,论述了该隆恩殿与其他陵寝同类建筑的诸多不同,以及其承载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高超的技艺和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往日新闻]遗产申报之亮点:淘汰人海战术实现自动报警 北陵公园的陵寝部分是国家重点文物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陵内有储水量为50立方米、7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两个;消火栓5个;配备5公斤的ABC  相似文献   

18.
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9.
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 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0.
史箴  汪江华 《建筑师》2004,(6):92-100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根植于正统儒家礼治思想和“比德山水”的审美理想。在继承和发展明代“陵制与山水相称”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清代皇家陵寝以生生不息、永恒伟大的山川形胜作为创作本体,使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然美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种隽永、崇高的审美境界。因此,选址也就成了经营和评价陵寝的首要条件。惠陵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寝,建造历时近五年,耗资八百多万两白银,可谓工程浩大。至今,惠陵不仅建筑实物保存完好,同时还有包括“样式雷”图档在内的大量相关工程档案和文献遗存。通过对这些原始工程记录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理清惠陵工程选址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而揭示出清代皇家陵寝风水选址的实质内容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