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某钢厂2205双相不锈钢的生产工艺,取钙处理前后的钢样,研究钙处理对夹杂变性的效果。实验表明:钙处理后钢中的Al_2O_3、MgO-Al_2O_3夹杂物逐渐演变为MgO-Al_2O_3-CaO-(CaS),部分处于1 873 K温度下的液相区内,夹杂物的形状更加规则,但是还有少数的夹杂物变性效果不理想。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1 873 K时的Ca-Al、Al-S平衡曲线,得出了为避免生成固态铝酸钙、CaS理论上应满足的条件:即将w([Ca])、w([Al])含量控制在C_(12)A_7曲线附近。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钢厂60Si_2Mn-Cr弹簧钢的生产工艺,取不同工位处的钢样,研究夹杂物的转变效果。实验表明:微铝工艺生产钢中的夹杂物逐渐转变为Al_2O_3-SiO_2-CaO-MgO复合氧化物夹杂,形状逐渐趋于球状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最终铸坯中夹杂物的平均尺寸为4.6μm。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不同工位下夹杂物的SiO_2+CaO-MgO-MnO+Al_2O_3相图,在中间包和铸坯中的夹杂物大多数处于1500-1 600℃温度下的液相区,减小高硬度夹杂物的危害,提高了弹簧钢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Al的烧损,炉渣中w(Al2O3)明显增加,w(CaO)明显降低,而w(MgO)降低幅度不大.通过CaO-Al2O3-MgO渣系对钢液洁净度影响的实验表明,钢液中硫含量基本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钢液中氮和氧的含量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与溶解速率实验的结果基本相符,炉渣成分为50%CaO-45%Al2O3-5%MgO时脱氧速率常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铝脱氧中锰钢精炼过程中易形成尖晶石类夹杂物,这类硬质夹杂物会恶化中锰钢的疲劳性能,易导致钢材功能失效引发事故。采用稀土Ce处理对中锰钢中尖晶石类硬质夹杂物进行改质处理。为了阐明夹杂物的改质机理,开展了高温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处理后,尖晶石夹杂物转变为稀土夹杂物,且随着TO含量的降低,稀土夹杂物类型为CeAlO3→CeAlO3+Ce2O2S→Ce2O2S。铈对尖晶石夹杂物的变质机理为:铈添加到钢中后,尖晶石夹杂物中镁和铝不断被铈替代(含锰尖晶石夹杂物中锰优先被置换),尖晶石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形成CeAlO3。当钢中氧含量低,相对硫含量较高时,钢中硫将参与置换反应,置换出夹杂物中的氧,因此尖晶石夹杂物和CeAlO3夹杂物最终转变为Ce2O2S。最后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得出,将钢中尖晶石夹杂物完全改质为稀土夹杂物的最低铈含量与钢中氧含量呈线性关系,当钢中铈质量分数为氧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钢中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的生成以及不同冷却速率对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推动到钢液凝固前沿的Al_2O_3,会为MnS析出提供异质形核质点;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复合夹杂物的尺寸从4μm降至2.5μm左右,MnS+Al_2O_3复合夹杂物包裹率逐渐降低。本次试验研究为得到较优包裹程度的实验条件以及进一步改善钢材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流程多级取样的方法,对国内某钢厂BOF-LF-CC工艺生产的50CrVA弹簧钢中夹杂物特性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精炼和连铸过程的进行,钢中的夹杂物种类逐渐由SiO2-Al2O3-MnO-TiO2夹杂物转变为CaO-Al2O3-MgO和CaO-A l2O3-SiO2夹杂物。最终铸坯夹杂物中的Al2O3组元含量约为70%~75%,而Ca O含量仅为5%~10%。夹杂物熔点较高,改性不充分。建议在生产中,强化钙处理或提高炉渣碱度来实现夹杂物的低熔点化,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国内某厂研发并生产了2205双相不锈钢,但在轧制过程中常出现边裂现象。本文通过对边裂部位的断裂形貌的观察,断裂部位夹杂物特点以及正常部位金相组织的观察,逐步确定该钢边裂的原因。该钢中大型Al_2O_3夹杂物是导致轧制边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通过合理控制Ca处理中Ca的加入量和调节渣中Al_2O_3的活度来减少Al_2O_3夹杂物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功开发了X1215易切削钢100t转炉-1 00t LF炉-150mm× 150mm连铸-高线轧制生产工艺.通过LF期不完全脱氧及出钢时钙线调氧,控制LF精炼渣二元碱度在1.0~2.5与底吹氩气100~120L/min的工艺措施,确保了在不同工位钢中存在适当的氧含量.对X1215钢中夹杂物的检测表明,该工艺条件下钢中硫化物形貌和含量控制合理.实践表明,准确预判终点氧含量以确定脱氧剂加入量,合理的控制不同工位氧含量是达到线材产品质量稳定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onsteel电弧炉-LF-VD-连铸工艺生产55SiMnMo时钙处理对钢中夹杂物行为变化的影响,对显微夹杂物、夹杂物成分变化及大型夹杂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喂钙线后2 min时钙处理并未反应完全,VD结束后夹杂物钙处理变性效果明显且钙主要与夹杂物表面反应。对Mg-Al-Ca类夹杂物成分分析得出,钙线的加入使钢中夹杂物Ca含量明显增加,(Al2O3)由VD入位80%~90%降低至中间包中的40%~60%,(Mg)最终降低至10%以下。钙处理对大型夹杂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FactSage热力学软件的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铈含量及钢液洁净度条件下耐热钢凝固过程中夹杂物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耐热钢中添加铈后,高熔点的Ce2O2S、 Ce2O3等夹杂取代了SiO2与MnS夹杂;在一定洁净度条件下, SiO2与MnS无法析出的铈含量分别为0.02%与0.03%;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耐热钢中的夹杂物类型由Ce2O2S、 CeN、 CeS向SiO2、 Ce2O3转变,当氧含量大于0.006%时,钢中开始析出SiO2夹杂;随着硫含量的增加,耐热钢中的夹杂物类型由Ce2O2S、 CeN、 CeS、 Ce2O3向Ce2O2S、 MnS、 Ce2S3转变,当硫含量大于0.005%时, MnS夹杂开始析出。  相似文献   

11.
影响烧结过程最初液相形成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考察添加SiO2、Al2O3和MgO对铁酸盐黏结相(20%CaO-80%Fe2O3)最初液相熔化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对于最初液相形成矿石中脉石含量与CaO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矿石中的SiO2和Al2O3脉石成分对烧结过程中最初熔体的形成都有抑制作用,但从熔化温度区间考察,2%~6%SiO2的添加可以显著减小熔体的熔化时间,而不同含量Al2O3和MgO的添加都会增加熔体的熔化时间;同时随着矿石中脉石含量的增加,形成最低液相的CaO含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钢厂中厚板卷厂采用铁水倒罐→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出钢脱氧合金化→LF精炼炉→RH真空炉→钙处理→连铸生产X70管线钢生产工艺,采取系统取样分析,对P、S等杂质元素,N、H、O等气体的脱除规律以及夹杂物的控制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品成分可以稳定控制水平为:w([P])≤0.004 5%,w([S])≤0.001 00%,w([O])≤0.000 85%,w([N])≤0.003 00%,w([H])≤0.000 15%,夹杂物以小于10μm的CaO-CaS为主,且单位面积总夹杂物数量小于12个/mm~2,成品钢具有很高的洁净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董方  邓浩华  郄俊懋 《工业加热》2014,(1):32-35,47
在实验室利用MoSi2高温管式电阻炉研究了LF炉精炼渣的成分和粒度对Q345钢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炼渣碱度较高的条件下(R=3~5),随着碱度增大,脱硫率逐渐增加;w(Al2O3)在18%~28%,w(BaO)在6%~14%,w(CaF2)在0~10%的范围内,实验渣有一最佳脱硫率.在精炼渣成分不变的条件下,脱硫率随着精炼渣粒度的减小而升高.运用正交分析法对精炼渣进行优化,得出高碱度精炼渣的优化渣系为:R=5,w(Al2O3)=23%,w(BaO)=10%,w(CaF2)=5%.  相似文献   

14.
南雄市百顺地区花岗岩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百顺地区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该2期花岗岩体的SiO2和Al2O3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3.60%~75.37%和12.12%~18.78%;SiO2与Al2O3、CaO、MgO、FeO、MnO、K2O、TiO2之间的负相关,以及与Na2O、P2O5之间的正相关都不是很明显。全碱(Na2O+K2O)质量分数均较高,为7.17%~13.77%,为过碱性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在0.92%~1.65%之间,碱度指数(A/NK)为1.06%~1.80%,为过铝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预处理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锅炉结渣特性进行预测建模,将煤的软化温度、碱酸比、硅铝比和硅比以及无因次炉膛烟气平均温度和无因次实际切圆直径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结渣程度作为输出变量,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10台锅炉的结渣特性进行评判.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减小训练样本的过拟合度,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本试验中FCM-SVM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正确率为100%,可以实现对锅炉结渣特性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s using HMDSA (C6H19NSi2) or HMDSO (C6H18OSi2) vapor into C3H8/air premixed flames to form SiO2 thin film on the surface of an aluminum plate. With the addition of HMDSO or HMDSA to premixed flames, an orange secondary flame or a flame brush appeared and wa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io2 particles. Based upon the EDS, XPS and FTIR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ynthesized products consist of mainly SiO2 and a small amount of SiO. The pure SiO2 crysta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XRD analysis, which may form from the SiO2 amorphous structure after high temperature (1300C) thermal treatment. The nano-size SiO2 particles, which ranged from 2.5-25 nm, are proved by analysis of the BET and TEM. A 2-D CFD-RC code with 12 reduced 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based upon the SIMPLER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flame temperature and both of the SiO2 and SiO concentration profile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he post-fl  相似文献   

17.
将神华准东煤(神华煤)和天池能源准东煤(天池煤)与碱沟煤按照不同质量掺混比进行混合并制得灰样,将NaCl、CaO、Al2O3和SiO2按不同添加比例加入神华煤和天池煤并制成灰样,对上述混合灰样的熔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沟煤掺混2种准东煤后,随着准东煤质量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灰各个灰熔点特征温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灰样中Na含量增加,准东煤灰样的变形温度显著降低,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先降低后趋于不变;当灰样中Na含量达到一定比例后,NaCl对准东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明显减弱;CaO对准东煤灰熔点的影响较复杂,可以降低也可以提高灰熔点;随着Al2O3添加比例的增加,准东煤灰熔点先升高后急剧降低;随着SiO2添加比例的增加,神华煤灰样的变形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天池煤灰样的变形温度逐步升高,其他3个特征温度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