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用热泵热水器是一种新型产品,具有节能、安全、环保的优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家用热泵热水器的市场应用现状,对影响我国热泵热水器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热泵热水器的推广应用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优点、热泵热水器跨临界循环的特性、CO2压缩机、换热器、热水贮水箱结构、CO2热泵热水器的产品规格以及测试标准等,供研究人员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制冷》2008,27(3)
2008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及热泵热水器展览会于9月3日-5日在上海举办。在展览会上展示的有关热泵热水器等空调制冷产品有:安徽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的热泵中央热水机组;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的空调热水机;江苏雪梅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商用热泵热水器;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热泵热水器;佛山市泓辉空调电器有限公司的热泵热水机;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的家用空气能中央热水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热泵热水器已经在国内家用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对于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性、高可靠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高效专用压缩机在热泵热水器中的应用,结合热泵热水器的工作特点,设计了一种制热水全程高效的专用压缩机,并试验验证了其应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制冷》2015,(2)
本文对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套管长度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套管长度对制热量、能效比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设计适当的套管长度,不但可以适当提高热泵热水器的能效比,而且增加了制热量,降低了耗电量。  相似文献   

6.
《制冷技术》2008,(3):9-9
2008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及热泵热水器展览会于2008年9月3日-5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在本次展览会中展示的热泵热水器及相关产品有垄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的“冷热共生、双效增能”空调热水机;上海海立集团的热泵热水器、安徽滁洲杨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的家用/商用热泵中央热水机组;江苏雪梅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商用热泵热水机组;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GB/T 23137—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与GB/T 23137—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的差异,并对差异内容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新版标准。  相似文献   

8.
家用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跨临界系统压力安全设计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采用跨临界二氧化碳家用热泵热水器制冷系统的压力安全特性,根据ISO/CD5149.2:2007的规定,简要归纳压力安全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压力确定、结构要求、强度试验、安全措施以及保护装置设置等。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近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发展。包括住宅用和商用的产品、压缩机、换热器部件和热泵循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已在汽车空调中广泛使用的平行流换热器,对其采用水冷方式以应用于长江上游地区热泵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水冷对平行流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影响很大,制冷系统COP值为4.2,水温的降低和水流速的增加都可以进一步缩小换热器体积和重量。本试验研究是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列研究之一,可供平行流换热器在水冷式热泵空调上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制造及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 R32 和 R410A 制冷剂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时的性能优劣,采用同轴套管换热器与空调室外机组相匹配,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装置,在国标GB/T 23137-2008 规定下实验测试 R32 和R410A 在同一套空气源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器样机上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32 的充注量仅为 R410A 充注量的74%左右;在各种实验条件下,R3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能效比不低于 R410A 系统;在3℃低温环境下,R32 样机的性能系数提高31.1%,但排气温度达到101.9℃.不利于 R32 制冷剂在低温条件下的应用;因容积制热量较大,在相同设计能力下 R32 压缩机的排气量可以比 R410A 系统降低4.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R290和R22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性能,试验样机采用一套同轴式套管换热器(与某空调室外机组相匹配连接)和1个电子膨胀阀(安装在2个换热器之间),根据国标GB/T23137—2008测试R290和R22在该样机上一次性加热热水的各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R290的充注量仅为R22的42%~46%;在各种试验条件下,R290的能效比不低于R22的,压缩比低且排气温度更低;R290压缩机排量需要比R22系统提高15.4%。  相似文献   

13.
分析热泵热水机出水温度确定的影响因素,认为主要考虑卫生问题和节能性。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认为60℃是比较合理的出水温度。同时指出,CO2作为热泵热水机制冷剂可以使机组出水温度和性能均获得提升,是热泵热水机产品升级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介绍日本CO_2热泵热水机目前的市场情况和关键技术(保温材料、压缩机、水侧换热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供研发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分别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空气源热泵,前者的出水温度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而生活热水由于卫生要求的杀菌温度,对于后者我国规定是55℃。然而日常使用的生活热水,往往40℃或45℃就可以满足要求。显然,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出水温度越低,COP越高。本着这个原则,本文讨论产生合理的热水温度且满足卫生要求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的出水温度,并提出不同出水温度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的能效标准。  相似文献   

16.
换热因素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压缩机运行范围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运行对压缩机运行范围的影响,由于换热特性和热泵系统热力特性的限制,在低温运行条件下,冷凝温度将不超过65℃;而提高压缩机蒸发温度上限的措施,仍然不能免除在夏季运行采取防止蒸发温度过高的措施.在技术措施正确的前提下,空调压缩机可以满足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应用要求.本文指出,我国标准中规定20℃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额定运行进风温度是不合理的,客观上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受标准的影响和系统设计的技术措施不当,并非压缩机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浩  袁明征 《制冷》2013,(3):64-68
文章对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应用于家用场合进行了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样机测试,验证了家用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家用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在供热水能力、运行COP和再次用水等待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为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在家用场合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O2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天然替代工质之一,CO2跨临界循环放热过程中具有较大温度滑移,与水侧温升过程相匹配,因此适合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提高跨临界CO2循环效率的方法,其中包括引入回热器、喷射器等设备,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在常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引入回热器、喷射器后系统的性能变化。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热力学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对四种不同形式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常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TCHS)、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TCHSI)、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TCHSE)及带喷射器与回热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TCHSEI))的性能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排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四种循环的热力性能;从最优排气压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对比不同系统中气冷器出口温度变化对系统最优排气压力和制热系数的影响,以及喷射器等熵效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上研究为CO2压缩式热泵系统的实用化进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已在汽车空调中广泛使用的平行流换热器,对其采用水冷方式以应用于长江上游地区热泵系统。结果表明,水冷对平行流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影响很大,水冷比空冷的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提高了33℃,传热系数可达到1.9kW/(m2.K),使得整个空调系统的COP提高了18.4%,从而减少制冷剂充注量60%,换热器体积减小85%,在维护和安装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试验研究是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系列研究之一,可供平行流换热器在水冷式热泵空调上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制造及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热泵热水机国内外如美国、日本相关能效标准。对国内55家热泵热水机企业460多个型号的样本数据进行调研。对热泵热水机名义工况下COPh与制热量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源普通型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2.93;水源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3.5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泵热水机COPh值与制热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故建议制定热泵热水机的能效等级可不考虑制热量对COPh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建议热泵热水机能效等级标准采纳三级能效等级:其中3级表示入门级,2级表示节能级,1级表示最高级。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给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含普通型和低温型)及水源热泵热水机这3级能效标准的建议值,例如普通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COPh从3级、2级到1级分别3.7,4.0和4.3,可供标准制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