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玉林 《江苏陶瓷》2010,43(3):45-45,47
在林林总总的宜兴紫砂光货造型中,通常紫砂方壶比圆壶相对来说要少一些,紫砂方壶中又以四方壶较为多见,紫砂六方壶较四方壶更难做一些。然而.在宜兴紫砂工艺史上,紫砂六方壶则最早见于紫砂初创阶段的后期。1976年7月发现的蠡墅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就曾发掘一件六方长颈壶残器,其制作工整,壶嘴开始用刀割成平口形,壶把也已从初创时的双条把改为单条把,并在把之外侧上端粘附一别致的小穿孔,壶嘴周边还有柿蒂纹装饰,可以明显看到宜兴紫砂已渐渐向成熟期过渡了。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之后,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紫砂艺术,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在丰富多彩和琳琅满目的紫砂器之中,寻觅到自己喜爱的雅器,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精神层面的愉悦体验.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松风习习壶》,可以窥探出作者对紫砂传统壶形的不懈专研和临摹,对于井栏这一壶形充满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够和松树...  相似文献   

3.
顾斌武 《江苏陶瓷》2011,44(1):48-48,50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圆壶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  相似文献   

5.
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的利用了紫砂全手工成型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蕴含其中。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奇石壶》就是一把通过自己的创意而精心制作的一把紫砂壶,采用了紫砂的材质而利用了现代艺术的审美。在我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把大自然的趣味注入紫砂之中,并没有束缚于紫砂固有的壶形来进行创作,而是天马行空的发挥了艺术自由的程度,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无我境界,也是紫砂艺术一直追求的情境,此壶放置在茶座之上,定能够吸引许多壶友关注的目光,就算是陈列起来欣赏把玩,也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6.
许俊 《佛山陶瓷》2013,23(9):70-71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  相似文献   

7.
姜莲 《江苏陶瓷》2021,54(3):51-52
许多的紫砂大师诸如顾景舟、汪寅仙都曾经演绎过竹器紫砂,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之中树立了典范和榜样,紫砂竹器依然是最为常见的紫砂花器类型和装饰题材的热门之选,竹子和紫砂的缘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产生美妙的因缘,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艺术精品.紫砂作品"韵竹壶"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饰壶的手法来呈现出此壶的与众不同,此壶壶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造型,从上到下逐渐鼓起,特别的实用大方,壶底置圈足,更加凸显出此壶的端庄稳重.壶流、壶把、壶钮运用竹段的元素,把竹子的形态和气韵融入其中,可谓是神来之笔,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雅韵,体会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紫砂筋纹器与提梁壶的造型结合绝对是紫砂艺术上非常重要的一笔,紫砂筋纹器与提梁壶的造型都是紫砂艺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紫砂文化在这几百年间的传承与进步中,紫砂造型已经不断创新,富于变化。在传统的筋纹器与提梁造型上不仅做到了继承,还在不断地开拓创意,不断创新,在自己的创作思路与风格下创作了这把紫砂"玉露清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这把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想法与创意都是别出心裁,把这把壶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把壶的创作也是对作者的挑战,是对传统紫砂工艺创作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其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色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结晶和精神财富。紫砂制壶自宋末开始至今日所制作出的精品不计其数,各种优秀的紫砂作品层出不穷。这也是无数的紫砂界的能工巧匠们辛苦努力,发挥其聪明才智所创作的结果。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使紫砂制壶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体系,屹立于中国陶瓷史之中。紫砂制壶工艺也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制壶在中国丰富的制陶工艺中可谓是独树一帜的,深受人们的青睐。紫砂制壶工艺,从采矿、炼泥、构思设计、制壶、装饰再到烧制,这些一步步的步骤都是经过无数制壶艺人一遍遍的摸索总结出来的,并使它逐步成为一套精密的工艺,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紫砂艺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媒介的传播,受到了更多壶友们的喜爱,也促使了更多的茶友开始了解紫砂,认识紫砂,在这一过程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磉盘石韵--镜观壶壶身上部阳线如大鹏,扶摇直上壶身下部阴线如潜龙,或跃在渊.阴阳两线相连,阴阳互补,负阴抱阳.远观壶身八个...  相似文献   

11.
范敏 《江苏陶瓷》2012,45(5):40-40
宜兴紫砂圆器造型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与紫砂方器造型并存于世,相互映辉,不断演变、调整、发展、蕴育了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姿态万千的茗壶世界。紫砂圆器造型的艺术美,主要反映在圆器壶体造型的完美形式上。紫砂圆器茗壶的艺术美往往用"形、神、气、态"四大要素来衡量,其中"形"的好坏直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  相似文献   

13.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紫砂器也叫紫砂或紫砂陶器,古代文献中也有多种名称,如:茗壶、宜壶、砂壶等。紫砂泥是一种可塑性高的陶土,凭着紫砂艺人丰富的技巧与手工艺,制作出器形多样,富有民族特色的紫砂器皿来。  相似文献   

15.
“掇只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中的一款,是无数艺人与壶友喜爱的款型之一,《宜兴县志》曾经提到过此壶,说它是“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千金之壶.这款以“掇只壶”为基础造型制作而成的紫砂“笠盖掇只壶”把中华文化的禅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紫砂“笠盖掇只壶”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禅文化的一斑.  相似文献   

16.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紫砂是件与艺术有关的物件儿,茶与壶相得益彰,所以很难说宜兴的红茶与蜀山的紫砂谁成就了谁.漫长的紫砂发展史,创造了珠圆玉润、千姿百态的茗壶世界.紫砂光货造型的完美主要反映在圆器造型的形式上,一把上好的紫砂光货名壶,无论是整体、半圆、椭圆等形状,均需追求壶体的协调统一,视觉和触觉上的平衡、和谐、韵律对比等,通过形式来体现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鱼龙混杂、烦躁浮夸的社会环境之中,紫砂艺术的清雅脱俗和古朴自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在一壶壶徐徐清香之中,穿越历史的尘埃,打开尘封的岁月,勾勒出紫砂艺术的前世今生.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三足葵瓣壶》,作者巧妙地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器和传统的葵瓣造型结合起来,凸显出紫砂筋纹器的特点和紫砂材质本来的质朴内敛的性...  相似文献   

18.
<正>宜兴紫砂陶器以紫砂茗壶最为出名,因其得天独厚的材质优势,加之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文化渗透,历来便深受世人喜爱,成为品茗泡茶之佳器。对于一把紫砂茗壶而言,实用性是其首要的特征,而造型、人文等又无疑成为锦上添花的部分,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后,历久弥新的紫砂茗壶已经具有了更为完整系统的艺术造诣,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创新创造中,愈发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生命力。紫砂茗壶的创作早已由最初的粗陶制作转变为  相似文献   

19.
范玉娟 《佛山陶瓷》2013,23(8):58-58
宜兴紫砂陶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认识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特别是紫砂传统壶,它对当今继承发扬紫砂壶艺和紫砂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使得大亨掇只、大亨仿古、大亨德钟等等以他名字命名的光素器都成为了圭臬之作,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紫砂艺人必须临摹的经典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爱和青睐。掇只壶的构思来源于宜兴本地的一种盛放调料、糖果的罐子形态,在邵大亨的手中幻化成为了一件骨肉亭匀、雅俗共赏的紫砂艺术佳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掇只壶》,壶肩的起承转合、壶流壶把的浑然天成、壶颈部及腹部的相得益彰,把紫砂光素器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了作者非常扎实的紫砂传统技艺,特别是明针工艺的细腻程度,带给我们紫砂艺术最为纯粹的光素形态和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